仲裁委仲裁的法律效力
㈠ 仲裁具有法律效力吗
仲裁的法律效力即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是指仲裁裁决对当事人是否有约束力,是内否是终局裁决,是容否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执行。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裁决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一经仲裁机构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裁决所规定的义务,即使对仲裁裁决不服,也不能就同一纠纷再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申请仲裁机构仲裁。任何一方当事人如不履行裁决所规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㈡ 仲裁委员会行使代位权是法律效力吗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行使代位权应当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仲裁的效力是有待争议的。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起对第三人(以下简称次债务人)的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法律赋予债权人以自己名义向次债务人代位行使债务人之债权的权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
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㈢ 仲裁委员会有法律效力吗
劳动仲裁委员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了裁决,并且是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如果一方不执行的话可以在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的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㈣ 仲裁裁判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
首先,仲裁是当事人采取自愿的方式仲裁解决纠纷,达成仲裁协议,仲裁委员会回才受理.因为是答自愿达成的协议,双方肯定经过协商,如果不设置为最终裁决,一方或者双方又反悔向法院起诉,那么仲裁裁判的设置将会形同虚设,也是在浪费司法资源;其次,仲裁是以事实为根据,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为其原则的,并且独立进行.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再起诉,便违背了其本意.所以法律上对仲裁给予了一裁终局的制度.例外情况是仲裁在法律上无效或者裁决被法院裁定撤消或不予执行的,可以重新申请或者直接起诉!
㈤ 仲裁委员会的行政性效力
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在生效后具有法律效力。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㈥ 仲裁裁决书具有什么法律效力
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书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不按时履行裁决义务,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㈦ 仲裁与诉讼的法律效力
仲裁和诉讼的区别在哪里
1.两者处理纠纷的机构不同。
仲裁由当地仲裁委受理,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诉讼由法院受理,监督机构是检察院。
2.一旦合同双方约定选择仲裁解决合同纠纷,就不能到法院再进行诉讼。
3.仲裁按照自愿原则,诉讼则不以另一方意志为转移。
4.受案范围不同,仲裁只能受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而法院则可以受理各类纠纷。
5.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制,申请撤销时法院一般不再从实体进行审查,如程序中有明显错误时可以撤销;诉讼如对一审不服还可以上诉,二审不服可在二年内申请再审。
6.仲裁庭审理案件通常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人民法院实行案件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7.两者收费不同。
诉讼费用在规定情形下可以减交、缓交、免交,而仲裁费没有相应规定。
㈧ 仲裁裁决书具有什么法律效力
仲裁裁决书作出后,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专,当事人属就应当履行。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