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恶意举报几次可能会负法律责任

恶意举报几次可能会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1-06 18:25:25

A. 中国对恶意举报的人在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

恶意举报涉嫌诬告陷害,根据具体情节追究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B. 举报不实需要负法律责任

如果不实举报人是因证据不足或者无主观故意,只是行使了公民监督权力但由于失察举报失实,所需承担的责任主要依据举报人是否属于恶意举报。若并非恶意举报,则可能需要向被举报的人赔礼道歉等,若主观上是恶意举报,被举报的一方可以起诉举报人诬告陷害罪,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C. 恶意举报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举报人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要认定是否是恶意举报。如不是,则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如果是恶意举报,被举报的一方可以起诉举报人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D. 恶意举报付法律责任吗

故意捏造事实应负相应法律责任,严重的涉嫌诬告陷害罪。

E. 对于举报人所举报事实,其中的几条属于恶意举报,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吗

只要举报事实是属实的,这就不算是恶意举报,因为举报事实是正确的,所以这是不能追究法律责任的。

F. 我作为举报人会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吗

1、举报人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要认定是否是恶意举报。如不是,则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如果是恶意举报,被举报的一方可以起诉举报人诬告陷害罪。
2、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17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属于一般主体。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虽已年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诬告陷害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G. 如果举报不实,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1、举报人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要认定是否是恶意举报。如不是,则不需要负法律专责任;如果是恶意举报属,被举报的一方可以起诉举报人诬告陷害罪。
2、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17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属于一般主体。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虽已年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诬告陷害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H. 别人多次恶意打12345举报,一直没有查出问题,举报人有什么罪吗

1、如果不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者伪造证据,不会构成犯罪,也就不存在负法律责任的问题。

2、举报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是否为恶意举报,应予以认定。否则,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恶意举报,被举报方可以起诉举报人诬告。在没有故意诬告的情况下,对检举人报告的不准确或人员错误,将检举人报告的不准确或不准确的情况通知检举人,不予处罚。

3、根据规定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第七十二条后验证报告不真实的,是下列情形之一,被人问或澄清,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它认为有必要澄清,告密者的许可后,应当报检察长批准,调查部门在适当程度上澄清事实:

(一)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二)因举报人不准确,影响举报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的。

(8)恶意举报几次可能会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举报失实澄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根据人民检察院关于报告失实情况工作的规定第七十五条,对报告失实情况的澄清,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一)通知举报人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

(二)举行一定范围内的澄清通报会;

(三)举报人接受的其他澄清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

I. 恶意举报他人应承担什么后果

1、举报人是抄否会承担法律袭责任,要认定是否是恶意举报。如不是,则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如果是恶意举报,被举报的一方可以起诉举报人诬告陷害罪。
2、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17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属于一般主体。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虽已年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诬告陷害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