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过证据的能否具有法律效力
① 文书证据原件手动修改是否有效
1、有效。
2、理由:原件修改后作为证据使用,符合民事证据规则要求,有效。除文书证据中有特别强调不准手动改动的提示外。
② 篡改过的证据,未篡改部分是否继续有效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某个证据是否有效,也应当进行全面的审核。具体的个案,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法一概而论。未经篡改的证据,必须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才能认定该部分是否有效。
1、《刑诉法》第48条规定,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民诉法》第63条规定,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3、《民诉法》第64条第一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4、《民诉法》第64条第三款: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5、《民诉法》第65条第一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6、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③ 录音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符合以下条件的录音证据具有法律效力:
1.当事人出示的录音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
2.录音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录音证据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的规定,比如在其工作处所或者住所以窃听方式取得的录音资料,就属于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3.对方未提出反驳或反驳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录音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还要对录音证据是否有疑点进行审查。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录音资料表示质疑,并提出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那么该录音证据便失去证明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法院就应当确认该录音证据的证明力。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④ 如果录音证据在关键地方做了修改,是否整份都不具备法律效力
通过鉴定其他部分是否也做了修改,如果鉴定结果其他部分是真实的应该认定为有效。
⑤ 手机录音能作为证据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符合以下条件的录音证据具有法律效力:
1.当事人出示的录音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
2.录音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录音证据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的规定,比如在其工作处所或者住所以窃听方式取得的录音资料,就属于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3.对方未提出反驳或反驳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录音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还要对录音证据是否有疑点进行审查。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录音资料表示质疑,并提出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那么该录音证据便失去证明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法院就应当确认该录音证据的证明力。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⑥ 经过涂改的书面证据是否有效
当然无效拉
⑦ 法律对录音证据的效力有规定吗
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严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7)篡改过证据的能否具有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和页数以及收到的时间,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查封、扣押、拍照、录音、录像、复制、鉴定、勘验、制作笔录等方法。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到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
⑧ 起诉后产生的证据是否有法律效力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三十六条,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内材料确有困难的,容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如果你的案子还没有在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那么你可以参照36条,申请法院延期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