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瞒报新型冠状病毒法律责任

瞒报新型冠状病毒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1-09 00:14:27

1. 隐瞒接触史致88人被隔离男子被判刑,男子隐瞒接触史的原因是什么

确诊后隐瞒病史,导致88人被隔离!安徽一人被判刑!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民法院近日开庭审理了一起妨害传染病防治案。安徽蚌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杨某故意瞒着从武汉回来的女儿家人的接触史,导致怀远市人民医院27名医务人员和61名患者被隔离。此案在怀远县法院宣判。杨某的行为已构成阻碍传染病防治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

司法机关要充分发动群众,建立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对每一个隐瞒接触史的人进行处罚,坚决堵塞因隐瞒而造成的疫情防控漏洞。在全国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范某等人不由自主地制造事端。我们应该责骂他们糊涂了!隐蔽性并不能避免病毒的入侵,反而会延误治疗,损害自身,由于他们的过错,更多的人被隔离甚至感染,不仅危害他人健康,而且浪费社会资源。

2. 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单位和个人,使病毒传播,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版须接受疾病预防权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 个人瞒报疫情怎么处罚

明知自身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故意传播,危害公共安全的,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 女子瞒报病情回国后确诊被判刑了吗

这个得看后果,如果造成严重后果,造成大范围传播,那会按照故意传播传染疾病罪,判处有期徒刑

5. 入境时,勿瞒报,防疫期间你可知道不遵守法律法规的后果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越来越厉害,尤其是武汉地区,当这件事传开后,武汉地区有的人慌慌张张的想要逃离武汉,因此,他们有的出国,有的想转移到别的城市,这样一来,就给地区与地区之间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在出入境时,很有可能导致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从一国传播到另一国,那这种风险就是极大的。那么,倘若真的有人在疫情严重期间来我国境内,并且还隐瞒了自己的行踪及所接触的人员,他们会承担很严重的法律后果,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判刑。

在国家防疫法中,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明知道自己有携带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还故意传播,四处游走的人,国家应根据情形进行适当的量刑。这一规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加以整治,那么就会造成一传十,十传百的现象,那么后果将很难想像。整个国家的局面也会十分混乱。这将很不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6.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在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门行使职权时,有缓报、瞒报、漏报等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409条的规定,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刑法》
第四百零九条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 医疗机构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过程中履职行为的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医疗机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内 政府卫生行容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 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 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