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赔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① 私人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私人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只要是在订立协议的过程之中,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符合无效或可撤销、可变更的情形,就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生效的,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分析】
私人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满足以下条件的具有法律效力: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具备基本要素,当事人表意真实;3、私人合同依法成立,内容不违背公序良俗。一个普通的合同,如果约定内容不违反法律、合同标的不为法律禁止或限制,合同内容是双方或几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签订合同自愿,那么,不需要履行特别的手续,合同即为有效,并受到法律保护。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具有的法律性质:1.合同是一种民事行为。2.合同是两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② 双方私下里签的赔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③ 民间赔偿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民间赔偿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④ 赔偿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有呀,只要达成了赔偿协议并由协议各方签字或盖章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了。协议生效后,一方不履行协议,守约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违约方履行协议义务,并给付违约金。
⑤ 保险公司的人签给我保证赔偿的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建议,不妨先按来照自那个业务说的做,如果你妹夫同意那个业务员的做法并签协议的话,一定要在协议里写清楚买保险的前因后果,以及业务员所说的处理方法。并同时要有业务签的保证赔偿的内容。这样即便理赔没成功,至少你妹夫还能撇清恶意骗保的帽子。这样你妹夫总能放心了吧。
⑥ 被保险人与受害人达成的赔偿协议有效吗
A公司为其挂靠的机动车投保了交强险及商业险,其中车上驾驶员险及车上乘客险最高责任责任为10万元。该机动车在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经交警认定负主要责任,该车一乘客重伤,驾驶员死亡,A公司为被保险人与受害人家属私下达成赔偿协议,后A公司向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对协议金额不予认可,认为双方私下达成的协议对金额的计算偏高,A公司主张在20万的限额内全部赔偿,而实际损失并不一定超过了最高保险金额。A公司起诉到法院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险的最高限额内完全赔付,法院经过审理认为驾驶员险是没有争议,受害人死亡在最高限额内赔偿是合理的,而乘客的损失是否超过了保险最高限额,A公司提供了一份伤残鉴定证明乘客的伤残等级为二级、六级、八级,法院确认了该份证据,认为乘客重伤所受损失已超过10万元,且双方又达成赔偿协议,A公司对受害人进行了赔偿,因此保险公司应予承担赔付责任。
【案件评析】
1、保险公司对赔偿协议的认定
在保险理赔中,保险公司一般有自己的核定方式,首先是审查损失是否在保险责任范围,如果在保险责任范围那么又按照哪个赔偿标准计算,是否有免赔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保险公司的核定理赔金额与被保险人或受害人的预期赔偿金额相差很大,必然导致纠纷的产生。在实践中,赔偿协议是被保险人与受害人达成的,被保险人一般是接受挂靠的公司,受害人可能是实际车主或实际车主雇用的司机,可见由这两方所签订的协议肯定是对受害人有利的,协议达成的赔偿金额在保险公司理赔是不一定被认可,还有一种是受害人是第三者,由于实际车主或司机是事故的一方,在计算赔偿金额时都会偏向对受害方有利,对于这样的赔偿协议,在理赔时对金额的确认上都会产生争议。
2、法院对赔偿协议的认定
如果起诉到法院,该协议不一定就没有约束力,法院认为约定合理的赔偿金额还是予以认可,法院审查认为不合理的部分还是会重新认定赔偿金额。根据广东省高院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条规定,受害人与机动车方达成的协议,除未参加签订协议的一方事后予以认可的以外,该协议对未参加签订协议的一方没有约束力,受害人要求按该协议履行的,可将与其签订协议的一方作为被告。广东省高院的意见还是坚持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赔偿协议只能签订协议的双方有法律约束力,对于未参与协议的保险公司是没有必然的约束力。
那么本案是由深圳法院审理的,根据深圳市中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人身伤害案件处理意见》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达成协议的认定效力问题,当事人在交警部门主持调解时或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在审理案件时,经审查该协议不具有无效、可撤销情形的,可依法认定有效,并据此作出判决。可以看出深圳中院更偏向于对赔偿协议的认可,只要协议不具有无效、可撤销的情形,都可以认定为有效,各地法院对这种赔偿协议效力的认定标准也是不统一的。就上述案例来看,受伤乘客伤残等级分别达到二级、六级、八级,就是以农村标准来计算也可能超过了10万的标准,因此法院在审查损失金额时,认为损失金额是超过了保险限额的,故判决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被保险人与受害人达成的赔偿协议是民事合同之一,对协议双方是有约束力,但对未参与赔偿协议的保险公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实践中处理的保险案例来看,有支持的,有不支持的,支持的一般认为赔偿协议约定的损失金额是合理的,不支持的,认为损失金额计算有误进行重新认定。争议比较大且常见的是农村标准与城镇标准计算的争议,赔偿协议里是按照城镇标准计算损失,但诉讼中又提供不了充分有效的证据按照城镇标准计算,或主张的城镇标准未被采纳的,都会导致赔偿协议约定的损失金额重新认定。
⑦ 保险理赔协议经双方签字了,但没有盖章,是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对此,能否可以认为,只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合同就不成立?《合同法》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并且对方接受的,该合同也成立。可见,当事人未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合同就不成立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没有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有下列情况:第一种是只有一方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了,如果一方(不论是否是签字或者盖章的一方)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并且为对方所接受,该合同成立,而不论接受方是否履行了其应负的义务;第二种是只有一方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了,如果一方(不论是否是签字或者盖章的一方)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但不为对方所接受,该合同不成立;第三种是只有一方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了,但是双方当事人都未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该合同不成立;第四种是双方当事人均未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但是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了其主要义务而且为对方所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而不论接受方是否履行了其应负的义务;第五种是双方当事人均未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了其主要义务但不为对方所接受的,该合同不成立;第六种是双方当事人均未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双方当事人也都未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该合同不成立。
⑧ 车祸的赔偿协议书怎么写有法律效力吗
车祸协议书包括以下内容就具有法律效力:
1、车祸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情况;
2、车祸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赔偿的具体内容;
4、事故双方签字确认,并注明日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⑨ 保险公司的人签给我保证赔偿的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在当前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保险公司一般认为自己不应当承担诉讼费用,具体法律依据是中国保监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下称《保险条款》)第十条第四项:“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属于交强险责任免除的项目,作为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和垫付。”
然而,从交强险的立法设计来看,其保护的利益核心是不特定的事故第三者受害人,其订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事故受害人迅速、直接获得保险合同确定的保障。而此类诉讼的提起,正缘于保险公司怠于行使人身损害赔偿义务,因此,作为对违背立法原意的惩罚,理应由保险公司对诉讼费买单。
同时,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该法条的适用效力显然优于《保险条款》第十条第四项,因此,司法实践中,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费用,法院通常判决由保险公司埋单。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保险理赔程序
1、立案查勘
保险人在接到出险通知后,应当立即派人进行现场查勘,了解损失情况及原保险理赔稽核因,查对保险单,登记立案。
2、审核证明和资料
保险人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的有关证明和资料进行审核,以确定保险合同是否有效,保险期限是否届满,受损失的是否是保险财产,索赔人是否有权主张赔付,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否在承保范围内等。3、核定保险责任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经过对事实的查验和对各项单证的审核后,应当及时作出自己应否承担保险责任及承担多大责任的核定,并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4、履行赔付义务
保险人在核定责任的基础上,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保险金额及赔偿或者给付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保险人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后,保险理赔就告结束。如果保险人未及时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的,就构成一种违约行为,按照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即“除支付保险金外,应当赔偿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这里的赔偿损失,是指保险人应当支付的保险金的利息损失。为了保证保险人依法履行赔付义务,同时保护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