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经济赔偿法律责任

经济赔偿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2-26 11:24:53

1. 经济法补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论述

这是依据追究来责任的源目的所作的分类。补偿性责任是指以法律上的功利性为基础的通过当事人要求或者国家强制力保证要求主体承担弥补或赔偿的责任方式,而惩罚性责任是指以法律上的道义性为基础通过国家强制力对责任主体实施惩罚的责任方式。这个在各个部门法伤可以广泛使用,如民法上的损害赔偿、税法上的滞纳金一般被看作补偿性责任;而金钱罚等无论其侧重物质还是精神,往往看作是惩罚性责任方式,补偿性和惩罚性的分类,在经济法上同样也适用,而且由于经济法自身的特质,其更倾向于惩罚性责任的运用。

2. 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怎么赔偿

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所以该法是解决劳动争议最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对于劳动者应承担的责任,该法的规定甚少。《劳动合同法》法条摘抄如下:

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故,按照上述规定,员工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劳动者的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2、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

可见,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规定劳动者失职等不当履行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涉及到劳动者失职的规定是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所以,在实践中,如果劳动者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或者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常常采取的解决方式是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劳部发〔1994〕489号《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二、赔偿条件方面:

笔者认为,劳动者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主张赔偿,但是至少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用人单位要有经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且让劳动者知悉;

(二)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规章制度及劳动合同中不能有“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约定,否则会被认定该规定无效;

(三)规章制度中或劳动合同中必须规定因失职行为(需明确)造成损失可要求劳动者赔偿;

(四)有证据证明损失的存在。一般应为直接损失。

(五)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失职”行为(失职一般是指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没有尽到注意义务和管理义务,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的情形);

3. 劳动法中关于经济赔偿金是怎样规定的

单位解雇员工的情况不同,有的有赔偿,有的没有。看你是哪一种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没有赔偿的:
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有赔偿的:
《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第4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4. 法律:意外伤害的经济赔偿责任

一.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 因B既不是雇主也不是用人单位,B只是联系了几个工友一同干活,故B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受伤,由发包方(学校或教育局)承担责任。
受伤工人可以去作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按工伤的标准向发包方索赔。

三.工伤根据 《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的待遇有: 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构成5到10级伤残合同终止或解除时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5. 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行政责任是来指经济法自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责任是指因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的义务。
可分为惩罚性行政责任、强制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惩罚性行政责任的 行政责任
主要形式有: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强制性行政责任包括强制划拨、执行罚等;补救性行政责任的形式较多,主要有:认错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撤销违法、纠正不当、返还权益、行政赔偿等。
希望采纳

6. 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赔偿的法律责任具体是什么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或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7. 经济合同纠纷如何赔偿

一、经济合同纠纷的赔偿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具体适用《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对于经济合同纠纷的赔偿主要体现在定金罚则、违约金等方面。
(一)定金罚则
1、不完全履行合同适用定金罚则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规定,供方不完全履行预购合同的,应加倍偿还不履行部分的预付定金;需方不完全履行预购合同的,无权收回未履行部分的预付定金。其他允许给付定金的各类经济合同不完全履行的,也可以照此办理。
2、定金的数额
条例有具体规定的,按规定办理;允许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从其约定。例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勘察任务的定金为勘察费的30%,设计任务的定金为估算设计费的20%”。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必须按照具体规定的数额办理。因此,加工承揽合同的当事人自行约定的定金数额,如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允许。
3、定金与违约金能否并用的问题
定金与违约金的性质不同。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而违约金是对违约的一种制裁和补偿手段。所以合同的一方可以在对方违约时既要求对方偿付违约金,又要求按定金罚则处理定金问题,只要法律和法规没有相反规定,就应当予以保护,但并用的结果应以不超过合同标的价金总额为限。
(二)违约金的适用问题
经济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经济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对于各类经济合同在何种场合应当如何偿付违约金,国务院发布的有关经济合同的实施条例或者实施细则作了具体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时,对于违约金的支付,应当根据有关的经济合同实施条例或者实施细则中的规定,作出处理:
1、条例或者细则具体规定了违约金的计算标准,未允许当事人另行约定的,当事人违反这些规定,在合同中另行约定违约金的,应当确认其为无效,并仍按条例的规定办理。
2、条例或者细则规定了违约金的比例幅度,同时又允许当事人在此法定比例幅度内商定具体比例或者数额的,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如在法定比例幅度之内,应承认其为有效;超出法定比例幅度的,超出部分应当确认为无效;低于法定比例幅度的,应当按法定的最低限执行。
3、条例或者细则虽然规定了违约金的数额,但又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另行约定,不受其限制,或者规定当事人的约定优先于法定的,对于当事人的此种约定,应当承认其为有效。
4、条例或者细则对违约金不作具体规定,完全由当事人自行约定的,对于当事人在合同中的此种约定,应当承认其为有效。
但是,在3、4这两种情况下,为防止当事人滥用自行约定的权利,违约金的数额一般以不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为限,对超出部分,可不予保护。
(三)关于乡(镇)、村举办的企业资不抵债如何处理问题
乡(镇)、村举办的企业由于亏损等原因资不抵债或者倒闭的,其所遗留的合同债务,由谁负责,应当区别对待:该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应当由该企业自行负责;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应当由其主管部门负连带清偿责任。
二、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一般的经济纠纷诉讼时效是2年,从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符合条件的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

8. 什么是依法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责任保险是指以保险客户的法律赔偿风险为承保对象的一类保险。按业务内容,可分为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五类业务。
http://ke..com/view/197318.htm

9. 法律责任,经济纠纷!

谁报的110?在当时这种情况下现场调查情况和双方录口供签字,警察要根据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口供上提供笔录来进行调解,来确定法律责任!,经济赔偿,通过警察正确分析调解,由警察出示书面调解书双方再签字,上诉到法院可提供证人

10. 打架后的经济赔偿及法律责任归属问题

民事的赔偿责任毋庸置疑,赔偿项目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尤其是第17条,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造成残疾的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前述规定中所说的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除民事责任外,还要注意刑事责任的可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二项规定,法院受理被害人有证据证实的轻微刑事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轻伤害案件是法院应受理的自诉案件之一(既如果被害人愿意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不用通过公安局及检察院)。〈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热点内容
最新降职降薪劳动法 发布:2025-05-23 04:13:31 浏览:583
涉港国安立法通过内容 发布:2025-05-23 04:00:48 浏览:180
劳动法试用期开除员工需要提前通知 发布:2025-05-23 03:53:51 浏览:660
刘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发布:2025-05-23 03:53:50 浏览:639
林业法律法规试题集 发布:2025-05-23 03:50:20 浏览:238
法官对应什么级别 发布:2025-05-23 03:49:34 浏览:969
劳动法规定上班年龄 发布:2025-05-23 03:45:54 浏览:410
法治思维的主要特点 发布:2025-05-23 03:45:20 浏览:82
法院院长和庭长 发布:2025-05-23 03:44:34 浏览:817
刑法129条 发布:2025-05-23 03:37:09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