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报告的法律效力
Ⅰ 资产评估报告和价值评估报告有什么区别
资产评估,即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是指专门的机构或专门评估人员,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算权益的统一尺度,对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行为。
资产评估就是对资产重新估价的过程,是一种动态性、市场化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其评定价格也是一种模拟价格。因此,资产评估需要规范进行。资产评估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中介服务行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资料:
资产评估中的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区别在于
1. 包括范围不同 价值包括20款,即电力建设基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养路费收入、车辆购置附加费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公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邮电附加费基金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 市话初装基金收入、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收入、下放港口以港养港收入、烟草商业专营利润收入、碘盐基金收入、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贴费收入、邮政补贴专项资金收入、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铁路建设附加费收入和适航基金收入。 而价格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2. 计算方法不同 价值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而价格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3. 性质不同 价值是社会性的内涵因素决定,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价格往往不等于价值。
资产评估报告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根据资产评估准则的要求,在履行必要评估程序后,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发表的、由其所在评估机构出具的书面专业意见。 是接受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在完成评估项目后,向委托方出具的关于项目评估过程及其结果等基本情况的具有公证性的工作报告,是评估机构履行评估合同的成果,也是评估机构为资产评估项目承担法律责任的证明文件。评估报告包括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是评估机构完成评估工作后出具的具有公正性的结论报告,该报告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确认后生效。
操作环境:vivo s9e MP_0.1
Ⅱ 估值报告与评估报告的区别
房产估价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评估对象不同。房产估价报告的对象是与房地产有关的资产进行估值;资产评估报告的对象是要广泛些,包括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等等;
评估范围不同。房地产评估报告的范围比较狭隘,仅涉及到建筑物;资产评估报告的范围除了不动产还有其他资产;
管理部门不同。合格的房地产评估中的对象房产归住建部管,土地评估归国土部管;资产评估归财政部管理。资产评估的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评估。但建设部和银行一般都不承认资产评估师出具的房地产评估报告。
Ⅲ 房地产估价报告对被拆迁人的法律效力急!!!
只要你没在拆迁(补偿或安置)协议上签字,就可以。
拆迁评估报告里内面只是对你的容房地产价值进行评估,你如果对评估报告有异议,可以提出异议或要求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该报告。评估报告没有所谓的法律效力。只是一个关于你房屋拆迁时候如何补偿的一个参考文件。
拆迁补偿时,不光包括拆迁评估报告里面的价格,还有很多什么搬家奖励、安置补偿款、移机费、停产停业损失等很多其他的款项。
你如果对给拆迁公司告知你的拆迁补偿总款项不满意,可以找拆迁公司去谈。
你对评估报告里面某项有异议,也可以找当地的房管部门去申诉。
Ⅳ 列入报告之中评估审计报告起何作用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列入报告之中评估审计报告的作用有:
(1)使审计机关领导了解掌握审计情况,判断和处理审计问题的主要依据。
(2)是审计决定书的基础。
(3)是审计机关编制审计信息,为宏观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
(4)是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的重要参考。
列入报告之中评估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Ⅳ 资产评估报告书摘要与资产评估报告书具有的法律效力同等吗
如果都是原件的话,那么都是原始证据,至于法律效力要看其所证明的对象是什么
Ⅵ 具备资质的房屋评估公司评估结果有法律效力吗
当然有法律效力啊。
房地产估价程序
1.获取估价业务
获取估价业务是指获取房地产估价业务,这是房地产估价的先决条件。
2.明确估价基本事项
无论从何种途径获取房地产估价业务,估价方与委托估价方一般都有一个业务接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估价方要就估价的基本事项以及估价收费问题与委托估价方沟通和协商,予以明确,并签订合同,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1)明确估价目的
所谓估价目的,是指为何种需要而估价。估价目的决定了房地产价格类型,也决定了估价的依据,是实施房地产估价的前提条件。受理估价的具体目的主要包括:①市场行为:买卖、租赁、转让、抵押、典当、保险、拍卖等;②企业行为:合资、合作、股份制改造、上市、兼并、破产清算、承包等;③政府行为:农用地征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课税、拆迁补偿、作价收购、土地使用权收回等;④其他:继承、纠纷、赠与及可行性研究、他项权利造成的房地产贬值等。
任何一个估价项目都有估价目的,并且只能有一个估价目的。
(2)明确估价对象。
明确估价对象即明确待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物质实体状况和权益状况。
(3)明确估价时点
估价时点是指决定房地产价格的具体时间点。由于同一房地产价格随时间而变化,所评估的房地产价格,必定是某一时点的价格,而并非只是一个纯粹的数字。因此,在进行房地产估价时,必须明确估价时点。否则,在估价过程中,有关参数的选择、调整幅度的确定等将无法进行,其估价也将毫无意义。
(4)明确估价日期
估价日期是进行房地产估价的作业日期。估价日期的确定也意味着明确了估价报告书的交付日期,因为,估价作业日期的止日期一般即为估价报告书的交付日期。
3.签订估价合同
在明确估价基本事项的基础上,估价方与委托估价方应签订委托估价合同或协议。
4拟订估价作业方案
为保证估价工作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根据估价目的、待估房地产基本情况及合同条款,估价方应及时拟定合理的估价作业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拟采用的估价技术路线和估价方法;②拟调查收集的资料及其来源渠道;③预计所用的时间、人力、经费;④拟定作业步骤和作业进度。
5搜集、整理估价所需资料
估价资料是为应用估价方法、作出估价结论及撰写估价报告书提供依据的,因此,估价资料是否全面、真实、详细直接关系到估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房地产估价资料一般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1)对房地产价格有普遍影响的资料,主要包括:统计资料、法律法规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城市规划资料等。
(2)对估价对象所在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有影响的资料, 主要包括:市场交易资料、交通条件资料、基础设施资料、建筑物造价资料、环境质量资料等;
(3)类似房地产的交易、成本、收益实例资料;
(4)反映估价对象状况的资料。
收集估价资料,其来源主要有:
(1)委托估价方;
(2)实地勘察;
(3)政府有关部门;
(4)房地产交易市场及有关中介机构;
(5)有关当事人;⑹专业性刊物。
6实地查勘估价对象
实地查勘是指房地产估价人员亲临现场对估价对象的有关内容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对委估房地产的实体构造、权利状态、环境条件等具体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和客观确认。
通常,委托估价方应派出熟悉情况的人陪同估价人员实地查勘。在实地查勘过程中,估价人员要事先准备已设计好的专门表格,将有关查勘情况和数据认真记录下来,形成“实地查勘记录”。完成实地查勘后,实地查勘人员和委托方中的陪同人员都应在“实地查勘记录”上签字,并注明实地查勘日期。
7选定估价方法计算
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待估房地产估价对象、估价目的和资料的详实程度,就可正式确定采用的估价方法,然后,采用相应的估价方法进行具体计算。
8确定估价结果
估价结果的确定过程,是使评估价格不断接近客观实际的过程。不同的估价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对房地产进行估价的,因此,用不同估价方法对同一宗房地产进行估价,其计算结果很自然不会相同。估价人员应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最终估价额。
9撰写估价报告
估价人员在确定了最终的估价额后,应撰写正式的估价报告。估价报告是房地产估价机构履行委托估价合同的成果,也是估价机构所承担法律责任的书面文件,同时又是房地产估价管理部门对估价机构评定质量和资质等级的重要依据。
10估价资料归档
完成并向委托人出具估价报告后,估价人员应及时对涉及该估价项目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这将有利于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不断提高估价水平,同时也有助于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估价机构进行资质审查和考核,还有助于解决以后可能发生的估价纠纷。
Ⅶ 司法案例中单方评估的法律效力
只要委托的机构是有资质的就是有效的。
当然如果双方都委托了,评估结果存在差异,法院可以重新委托评估或者是采信其中一份的。
Ⅷ 国有资产评估报告书摘要与资产评估报告书正文,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不同等的理由如下来:
最主要理由是自依据《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规定,评估摘要评估师、评估公司、评估公司法人可以不签章,而评估报告正文评估公司、评估公司法人、评估师(2名)必须签章。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原因:
1、报告摘要反映评估结果一般只以万元为单位概括表示;
2、报告摘要未充分说明采用的评估前提及假设;
3、报告摘要未充分说明价值类型的选择理由;
4、报告摘要未充分说明评估方法采用的理由;
5、报告摘要未充分说明评估程序的执行情况;
6、报告摘要未充分说明评估结果的使用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