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对象主要法律责任
Ⅰ 统计负责人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统计负责人主要承担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责任。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必须依法履行相应的职责,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利用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同时,必须依照相关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并且对于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必须予以保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三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四)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一)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二)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统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Ⅱ 统计违法行为有哪些其法律责任是什么
统计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的;
(三)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四)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
(五)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统计人员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
(二)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统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时,认为对有关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该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第四十四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除对其编造虚假统计资料或者要求他人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由作出有关决定的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撤销晋升的职务。
Ⅲ 统计调查对象包括( )
B/D计调查对象的范围是所有依法负有统计资料报送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个人以外,还包括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各类其他组织.
Ⅳ 国家机关作为审计调查对象时有统计违法行为应不应当承担统计法律责任
审计一般不查统计违法行为,除非是审统计局的经责审计等特殊项目时。
即使因为种专种原因审计发现属了国家机关的统计违法行为,也是移送统计主管部门(如统计局)处理。
不过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行政,不管是什么行为如果违法都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所以尽快纠正的好。
Ⅳ 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指哪些方面
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主要是指一切统计调查对象都必须依法如实、按时向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所有统计调查对象都要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及统计制度的规定报送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Ⅵ 统计调查对象拒绝配合统计调查和统计检查的违法行为包括哪些
(1)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即明确表示不提供统计资料;或者虽没有明确表示不提供统计资料,但未按时提供,且经催报后仍不提供;
(2)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即所提供的统计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没有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即明确表示不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或者虽然答复了但答复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即明确表示不接受统计调查、统计检查,或者使用暴力、威胁等方式阻挠、抗拒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统计调查对象,是指在政府统计调查活动中,提供关于自身情况的统计资料的单位和个人。
统计调查对象的范围是所有依法负有统计资料报送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个人以外,还包括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各类其他组织,具体到每一个统计调查项目。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可能包括上述范围的全部或者部分对象。
统计调查对象的范围:包括所有依法负有向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组织和个人,除上述所列举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外,还包括社会团体、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具体到每一个统计调查项目,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其统计对象可能包括上述范围的全部或者部分对象。
统计调查对象的基本义务:
1、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真实、准确是指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据真实、客观的情况和资料提供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统计资料。
2、完整是指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提供其所掌握的调查项目所要求的全部资料,不得提供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3、及时是指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限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Ⅶ 统计调查对象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您好!根据《统计法》及其他统计法规、规章的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有: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屡次迟报等。虚报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瞒报是指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伪造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编造虚假数据或资料的行为;篡改是指利用职权,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的行为;拒报是指拒不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对统计部门进行统计调查的合法要求置之不理的行为;屡次迟报是指行为人上一年度已有迟报记录、本年度又有两次迟报行为,或上一年度虽无迟报记录、本年度有三次迟报行为的。谢谢阅读!
Ⅷ 统计法的调查对象是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
所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应该是C
Ⅸ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主要有哪几类统计违法行为
统计违法行为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规定的行为。它是统计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统计违法行为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二)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三)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
(五)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六)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
(七)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或者违反本法有关保密规定的行为;
(八)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行为;
(九)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泄露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行为;
(十)国家机关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定,未报经审查或者备案,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行为;
(十一)其他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
由此看来,统计调查对象主要有前五类统计违法行为。
Ⅹ 迟报统计资料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每一个接触过《统计法》的人都有所了解,统计法第七条对统计调查对象依法提供统计资料作出义务性规定,明确要求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那么,什么是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调查对象迟报统计资料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迟报统计资料,迟报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调查对象违反本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没有按时报送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从《统计法》后面的条款中就可以看出,《统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所以说,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