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法律知识未成年人
㈠ 青少年法律知识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内容回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答律: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婚姻法、收养法。
㈡ 青少年应了解的法律知识
1.窃盗罪
所谓窃盗罪,就是指『偷东西』。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2.恐吓取财罪
就是用不当的手法,包括:恐吓、威胁、暴力等,向别的同学借钱不还或强索金钱。
3.强盗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险性的东西,威胁同学,使他不敢反抗,然后强行夺取身上的财物。
4.伤害罪
因为打架造成别人身体上、健康上的伤害,依据受伤程度可细分为:『普通伤害罪』、『重伤罪』、『普通伤害罪之加重结果犯』。
5.施打、吸用麻醉药品
所谓的『麻醉药品』就是指『毒品』,因为错误的使用麻醉药品,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除了在医院由医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药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另外,虽然本身没有吸毒,但若有贩卖麻醉药品,也是犯法的行为。
6.赌博罪
同学们在学校玩耍时,不论是用金钱或是物品当筹码,都不可以玩赌博性的玩具或游戏。除了不可以从事赌博性的行为外,也不可以提供别人从事赌博的工具或环境,否则就算你没有玩,你还是犯了法。
7.毁坏公务罪
不论在学校或是公共场合,只要是不属於自己的东西,而是给大家共同使用的东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学应该小心使用并爱惜公务,不可以随便破坏、毁损或丢掉公务
㈢ 未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法律知识
一般是保护自己的条例,比如家长不可以对自己施暴、学校无权伤害自身或是辱内骂自己、无容权随意开除或排斥自己、他人不应轻易查看个人物品,包括信件、日记等、不能公开给人档案等~~
同样要明白自己要承担什么样的过错,不去犯罪,超过16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㈣ 青少年法律知识有哪些
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青少年保护法是青少年法规的一种。
这类法规重点规定了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保护。如青少年的就业、受教育的法律保护,婚姻和家庭的法律保护以及净化青少年的社会环境等保护性规定。
许多国家对青少年犯罪的处理方面也规定了许多福利性和保护性措施。
如对未成人犯罪不得判处死刑;设立少年法庭审理少年案件;少年犯在条件、设施较好的青少年教养院、少年院等机构中教育改造等。
(4)了解法律知识未成年人扩展阅读: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网络-青少年保护法
㈤ 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知识,至少说三条
一个人来到来世间,从儿源童、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不同的年龄阶段享有不同的法定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作为未成年人首先获得父母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同时接受义务教育又是每一个适龄少年和儿童的权利和义务;到了成年,你可以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登记结婚的权利,但同时要履行赡养、扶助自己父母的义务等。可见法律是伴随每一个公民度过一生的。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金融领域、环境保护领域以及国家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都与法律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生活处处有法律。国家法律保障国家、集体、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一旦触犯法律将会收到法律的制裁,可见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学习法律常识,是依法律己的需要.
第二,学习法律常识,是依法办事的需要.
第三,学习法律常识,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第四,学习法律常识,是承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㈥ 小学生应该懂那些法律知识
小学生应当懂得以下法律,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版共和国预防权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06-2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09-04】 ;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2005-11-07】;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办法(试行)【2005-10-31】;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5)【2005-08-30】;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05-08-03】;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03-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04-30】;
文化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通知【2002-11-19】;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02-09-29】。
㈦ 青少年法律知识法律是什么
1、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有哪些?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
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婚姻法、收养法。
2、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1)学习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学习法律可以对未成年人起到保护作用,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合法权益。
(3)学习法律当自身遇到不法侵害或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提起法律诉讼,追回损失。
3、青少年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不要轻信陌生人,与陌生人交流要时刻保持警惕。
(2)要学会分辨真伪,对新鲜事物不能一昧的盲从,首先要做的是分辨其利弊。
(3)避免误入困境并学会摆脱困境。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应保持镇静,并积极想办法寻求帮助。
4、青少年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法律?
(1)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2)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
(3)要具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具有挫折意识。
(4)要有勤奋的精神和执著的追求。
(5)要具有坚强的自制力,具有健康的情感。
5、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和途径主要包括:
诉讼途径:打官司;
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还有就是可以找当地居委会,妇联,公安局等等。
6、为什么要研究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由此可见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7、为什么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
造成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学校在高中才将具体的法律知识。再者法律和政治一样枯燥无味不生动。双面造成法律意识的淡薄。
8、怎么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二)建立机构,健全网络,构建普法教育服务体系
(三)抓防范,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
(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9、青少年的法律概念是什么?
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学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是界定于此年龄段);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岁的已成年人(统计青少年犯罪率即界定于13—25周岁)。
10、开展普法活动对青少年有什么意义?
可以增加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同时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率。因为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对法律,对社会的认知感很模糊,所以可能会产生不健康的心里,如果受 到不法之徒的诱使,还可能会导致犯罪!所以开展普法活动对青少年对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使社会更安定,而且还可以使青少年有良好的心里素质。
11、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
从身边的小事和细节就培养起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电视、课堂学习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加以实践,不断树立起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从点滴细节学起,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好奇、好动、求知的特性。
12、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1)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熟悉法律条款。
(2)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弘扬传统美德。
(3)培养健康工作、生活、学习习惯,远离黄赌毒。
(4)遵守法律法规,带头宣传法律基本常识。
13、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有哪些?
1)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冲突、破碎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2)不良学校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3)不良交往的影响:不良交往促使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动机。
14、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有哪些?
青少年通过网络的使用逐步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其整体素质。此外,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查询学习、生活、工作信息的新的便捷的渠道,大大扩展了知识面;提供游戏、电影、音乐等娱乐项目,丰富生活;提供教友、聊天渠道,扩大交往范围;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空间,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15、哪些机构和人员具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
(1)国家机关。(2)家庭。(3)学校。(4)社会。(5)全体成年公民。
16、未成年人的主要合法权利有哪些?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著作权、专利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受教育权。
17、青少年面对身边的不法侵害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不法侵害,最重要的是利用不法侵害人的心理弱点化险为夷,或者拖延时间等待时机摆脱困境。再者,在受到不法侵害后,要积极寻找一切可以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援助途径,让侵害者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18、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须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2)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违反《教育法》的规定;3)学校违反《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间有因果关系;4)学校在施教、管理和保护行为时有疏忽职责的过失或重大过失。
19、什么是学生伤害事故?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20、校园暴力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1)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2)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3)学校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4)加强对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力度;5)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指导;6)从小对未成年人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7)加强在校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8)清理学校周边环境;9) 学校加强门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