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工人罚款标准2015
A. 新劳动法关于员工罚款是怎么规定的
在新《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员工罚款的任何规定,但是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因劳动者本人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可以扣除职工当月工资,用来弥补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但每月扣除的限额不能超过当月工资的20%。一、新劳动法关于员工罚款是怎么规定的?
新《劳动法》中没有企业罚款的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从工资中扣除应当赔偿部分,每月扣除额度不超过当月工资的20%。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二、被公司以罚款名义扣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被公司以罚款名义扣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劳动法》中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有哪些?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事实上,劳动关系中因个人过错被公司罚款是很常见的,虽然用人单位跟劳动者在法律层面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可是在劳动关系中公司是管理者,劳动者是被管理者,公司制定的劳动纪律,员工是应该遵守的。
B. 劳动法对工人罚款是怎么规定的,不能超过工资的多少
用人单位无权对劳动者进行罚款,无论金额多少。
只有劳动者因为重大过失或主观故意给用人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部分或全部损失。每月扣除的工资数额不得超过劳动者本人工资的20%,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直接以劳动者违反其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的行为,属于克扣工资行为,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克扣的工资。
拓展资料: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C. 劳动法罚款处罚的标准是什么
一、劳动法罚款处罚的标准是什么
1、劳动法罚款标准如下:
(1)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产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2)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规定处罚;
(3)单位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
【扣押劳动者身份等证件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二、劳动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1、警告、通报批评。警告、通报批评,是国家劳动行政监察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劳动关系主体作出谴责和警诫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2、罚款。罚款,是劳动行政监察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不履行法定劳动义务的劳动关系主体,予以剥夺一定金钱的经济制裁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3、吊销劳动行政许可证。吊销劳动行政许可证,是指劳动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的劳动关系主体,依法采取剥夺其曾依法取得的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权利的许可证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4、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产停业,是劳动行政监察机关责令严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的劳动关系主体停止生产或营业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5、征收滞纳金。征收滞纳金,是劳动行政监督机关对不按规定期限缴纳劳动社会保险金的单位,就其拖欠的社会保险金数额按月加收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金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D. 新劳动法关于对员工罚款有规定吗
新劳动法(即《劳动合同法》)关于对员工罚款的规定如下:
一、不得随意罚款
- 无明确处罚条款,不得处罚:《劳动合同法》对于做错事的员工,如果没有明确约定的处罚条款,用人单位是不得对员工进行处罚的。这意味着,除非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中有明确的罚款规定,并且这些规定不违反法律法规,否则用人单位不能随意对员工进行罚款。
二、损失赔偿规定
- 造成损失可要求赔偿:虽然用人单位不能直接对员工进行罚款,但如果员工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员工进行赔偿。
- 赔偿限额: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应当赔偿的部分,但每月扣除的额度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应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三、重点强调
- 法律依据:上述规定是基于《劳动合同法》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相关条款,用人单位在处理员工赔偿事宜时,应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
- 合规操作:为了避免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在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中明确赔偿的相关规定,并确保这些规定合法、合理且公平。同时,在处理员工赔偿事宜时,应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E. 劳动法规定员工犯错最多能罚款多少钱
1. 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如果职工犯错,企业有权对其进行罚款,但罚款金额不得超过员工月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二十,且罚款后剩余金额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职工对企业的处罚有申辩权,还有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劳动仲裁的权利。法律分析指出,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手段之一,但企业并非行政机关,因此不能对员工进行罚款。
3. 如果公司想要对员工进行处罚,需要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员工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的处罚方式,并在员工手册、规章制度中明确违纪处罚规定,且需经员工同意。
4.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单位通常会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惩处制度,这意味着当用人单位和员工签订合同时,合同中应该清楚地标明奖惩制度。企业单位的人事部门也会在员工入职前向员工说明奖惩制度。
5. 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公司企业有权对员工进行惩处。惩处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公司的权利。
6. 如果公司对员工进行任意罚款,即未按规定的形式、未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罚款,或者制定的员工手册、公司规章不合法,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处理。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