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的最新法律责任
『壹』 电信诈骗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贰』 被电信诈骗多少钱可以立案
3000元为立案标准,当地派出所可以报警。
对于电信诈骗行为,有可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当事人都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具体情况,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1、大量个人信息遭泄露、甚至被买卖,成为犯罪分子筛选潜在行骗对象的重要手段;
2、部分地方的工商登记机关、银行机构对申请注册公司、开立银行账户行为把关不严;
3、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缺位,导致部分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为犯罪;
4、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同时导致网络电信诈骗行为查处、打击困难;
5、犯罪分子依靠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
6、被害人因自身贪念、心理承受能力差、识别能力差等弱点,易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好的圈套。
『叁』 关于电信诈骗我国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看具体情况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肆』 关于电信诈骗我国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1、《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对“诈骗罪”均有详细规定,建议查阅
『伍』 电信诈骗最新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您好:
电信诈骗最新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犯罪的一种,应当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陆』 电信诈骗洗钱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在不知道情况下
法律分析:如果确不知情的,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是否知情,不仅要看本人如何供述及辩解,还要看其他犯罪嫌疑人如何说、证人如何证明、被害人如何指控等。是否知情包括确实知情和应当知情。如果属于应当知情,同样构成共共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柒』 电信诈骗案告破 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诈骗,是违法行为,依法应追究治安行政责任。
如果涉及诈骗的数额达到二千元以上或者情节严重者,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捌』 银行卡被用来电信诈骗,本人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银行卡被用来电信诈骗,本人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哦!
『玖』 遭到电信诈骗,这种情况银行有没有责任
一、到底谁来承担责任?
相关责任构成信息无法证明的情况下,应由谁来承担举证责任是确定责任承担的关键所在。对于该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各地法院的判决并不一样,有的法院判决应由银行或者电信部门举证证明受害人没有尽到对自己银行卡使用的注意义务,否则应由银行或者电信部门承担责任;有的法院则判决应由受害人证明银行或者电信部门的行为存在过错,否则受害人需要承担损害后果。
二、具体实际案例如何赔付?
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支付赔付义务的案例很少,本人认为受害人所持银行卡发生支出交易产生的资金损失应按照双方责任进行分担;受害人在接到非银行或电信企业客服电话后,未谨慎甄别即按照对方要求提供校验码,是产生他人利用第三方平台发生交易的主要原因,受害人负有主要过错,受害人在办理信用卡时未告知持卡人持卡风险,在发送非汇款、付款等交易校验码时未尽到风险提示义务,故银行在开办信用卡及服务中亦存在瑕疵,负有次要过错,
应对损失承担次要责任。
三、银行或电信企业有义务提交以下四点关键证据:
1、是银行或电信企业对客户信息采取安全有效防护的相关证据;
2、是银行或电信企业应提交客户在银行或电信企业办卡或入网时告知客户短信验证码的支付性质,在发送短信验证码时更应该在短信中明确提示客户对短信验证码的性质及功能完全知悉并理解;
3、是银行卡卡片在自己手上,不使用卡片密码,通过短信验证码即可将资金支付这种第三方支付方式显然属于非常规交易模式;银行应该严格遵照客户意愿及申请才能为其开通,并且在开通后及时书面告知,并留有书面告知资料的有关证据;
4、是银行有义务提交采取动态交易监管措施的相关证据。
『拾』 电信诈骗股东责任大吗
法律分析:公司法人诈骗,其他股东应当承担民事或者经济责任,法定代表人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