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杀人法律责任

杀人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30 02:43:48

❶ 什么时候杀人或杀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专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属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故意伤害、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还有一种情况是精神病患者的杀人行为,经司法鉴定,杀人时处于精神病病发时,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其监护人要承担附带的民事诉讼。没有主观故意或过失不能成为免责的法律依据。

❷ 无意杀人,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过失致人死亡的定专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杀人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属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对于未成年人,首先判定孩子年龄多大,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但监护人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因为在我国法律规定,暴力形式犯罪都是结果犯,就是说只要酿成后果,是不看动机或者是否是过失的都属于犯罪。 其次如果孩子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责负部分刑事责任,具体要看孩子过失杀人能否成立,如果确实属于过失,那么该案件最大的可能性是判决缓刑。

❸ 舆论杀人谁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上没有舆论杀人一说。如果一个人出于舆论压力而自杀,性质只能内是自杀,而不是容他杀,舆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然,如果其他人侮辱、诽谤一个人形成的舆论压力,造成该人死亡的,可以以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并要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❹ 什么情况下故意杀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或不需要承担很大的法律责任

精神病来人在不能控源制自己行为的时候,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发作期间不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❺ 未成年杀人要付什么法律责任

这个要视情况而定,未成年在法律规定中有三个阶段:未满14周岁,已满周岁不满16周岁,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是,在出现疾病的情况下,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的能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能分离。只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都具备,才属于有刑事责任能力。根据现代刑事立法的规定,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一般指两类人,一是未达责任年龄的幼年人;二是因为精神疾病而没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6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但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❻ 意外杀人罪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意外杀人罪,如果是过失致人死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过失致人死亡罪回,是指由于普答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法律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❼ 如果在杀人之前得到了被害人的允许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当然会。不要想着什么被害人同意的,别说“不会承担责任”,就连减轻责任都内未必容能行。
给你举一个案例,这是司法考试的真题,一个重病的母亲,要求儿子买那种药,以求解脱痛苦;儿子不忍母亲受罪,为她买来。母亲去世。问儿子什么罪。
正确答案是:故意杀人罪。
无论你有什么理由,再合情合理,也是不合法。
故意杀人罪是刑事案,而刑事案,被害人的主观意愿量刑时仅供参考,可以说并不重要,起不了多大作用。

❽ 残疾人杀人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又聋又哑的来人或者盲人犯源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除此之外的其他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犯罪是一样的,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理由。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智力有残疾的人犯罪要视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刑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听说、视觉机能对责任能力的影响: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热点内容
劳动法月工时计算 发布:2025-05-04 01:33:48 浏览:126
行政法律规范稳定性 发布:2025-05-04 01:21:35 浏览:867
民法默示 发布:2025-05-04 00:55:32 浏览:903
公司行政部门章有什么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4 00:48:26 浏览:184
三大诉讼法的上诉期限 发布:2025-05-04 00:38:31 浏览:196
法治方式的理解 发布:2025-05-04 00:34:49 浏览:515
劳动法公司节约怎么赔偿 发布:2025-05-04 00:34:14 浏览:960
鞍山咨询律师 发布:2025-05-04 00:33:33 浏览:264
司法鉴定等级标准 发布:2025-05-04 00:22:38 浏览:950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默莲 发布:2025-05-04 00:16:10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