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除劳动合同擅自离职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Ⅰ 员工擅自离职怎么赔偿公司损失
法律分析:
1. 若劳动者未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辞职,可能需赔偿由此产生的损失,如招聘新员工的费用。此规定基于合同条款,特别是如果合同中有相应约定。
2. 若员工签订了培训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可能需要支付提前离职的违约金。
3. 若员工与单位签订了保密协议,并违反了保密条款,应向单位支付违约金。
4. 若员工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直接加入新单位,给原单位造成损失,原单位可要求员工及其新单位共同赔偿损失。
因此,员工若希望离职,应提前30天向单位提交书面解除劳动合同申请。若员工未经批准擅自离职,需承担赔偿因其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的责任,并根据合同条款支付违约金。单位在追偿损失时,应基于实际损失,并考虑员工的过错程度及工资收入等因素。
擅自离职,即自动离职,指劳动者未履行法定离职手续擅自离开职位,此行为属违法,使劳动关系处于待定状态。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依法通知或提前30天书面提出。若员工不辞而别,单位可根据情况处理,如员工短期内返回,可视为旷工;若持续缺勤且无法联络,超过单位规定的期限,单位可根据规章制度处理,包括终止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37条: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90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Ⅱ 自动离职要10种补偿
员工若提前30天书面向用人单位提出离职,可以无需获得经济补偿而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存在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规章制度违法、损害劳动者权益等情况,劳动者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获得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每满一年工作支付一个月工资。
自动离职是指员工未完成解除劳动合同程序而擅自离岗。这样的离职行为构成违约,员工需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新用人单位录用此类离职员工,需对原用人单位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一、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1. 用人单位未按合同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
2.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4.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损害劳动者权益。
5. 劳动合同因无效原因。
二、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有三种:
1. 提交辞职申请,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解除合同。
2. 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无需同意即可解除合同。通知期满后,用人单位应结清工资并办理解除手续。
3. 在法定过错情况下,劳动者可随时通知解除合同。若劳动者违反上述规定解除合同,将违法解除,可能需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Ⅲ 员工私自离职劳动合同解除有什么后果
法律分析:员工擅自离职,而用人单位没有及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在法律上依然存续。对员工来说:实际付出劳动的工资待遇、离职证明等拿不到。对企业来说:若员工在外发生人生意外伤害,尤其是死亡的,单位有涉及赔偿责任的风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