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不当庭宣判
① 法院开庭,但是法官没有当庭宣判,判决书也迟迟没有收到,请问应该找谁
在审理过程中,法官会让被告填写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址送达确认书。一般若被告不领判决书,法院会邮寄送达,如果迟迟没有收到判决书,那一般是法院还没有宣判,具体情况可以联系主办法官进行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② 民事诉讼开庭后,如果没有当庭宣判,是不是就会不开庭直接寄送判决书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如上可以看出按法律规定无论何种宣判都要开庭
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两种情况
1、双方当事人均已到庭参加诉讼,判决书经一定程序确定后,经电话或口头传唤,当事人拒不到庭领取判决书,通过特快专递将判决书邮寄送达给未到庭当事人。
2、被告或经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法院依法缺席审理案件后,将庭后确定的判决书邮寄送达给被告。
上述两种情形均系未经公开宣判程序而以送达代宣判。
(2)法院不当庭宣判扩展阅读
当庭宣判的条件
1、案件事实清楚。案件事实清楚是裁判案件的基本条件,只有事实清楚,才能正确适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事实不清,不能硬行判决。
2、必须在法庭进行宣判。如果到当事人住所进行宣判,不能视为当庭宣判。
3、必须在庭审调查后当日宣判,如隔日则为定期宣判。
4、宣判前的庭审辩论必须有新的实质性内容。如只为所示当庭宣判率,而刻意进行空洞的调查、辩论后宣判,则非真正意义上的当庭宣判。
当庭宣判的原则
合议庭、独任审判员适用当庭宣判的方式,应依照民事诉论程序审理案件,充分发挥庭审功能,把庭审作为审判活动的中心环节,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确实通过公开开庭调查、举证、质证、认证、辩论等一系列庭审活动,
查明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诉讼证据、是非责任、适用法律的依据等,然后全面客观地进行评议,依法当庭作出判决。
因此,只有坚持先审后判,才能有效防止先查后审、先判后审、先入为主的庭审走过场的做法,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坚持先审后判的原则,才能进一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树立法院执法公正的形象。
③ 法院为什么不直接当庭宣判,只说继续取保候审
法院判决是要法庭调查以后,是要在一定程序以后才可以判刑的。
④ 如果不能当庭宣判,大概什么时候能宣判
审理是一抄个过程,而判决是一个结果.审判则是与审理差不多意思的一个过程.
带有缺席字样的,都是一个类似情况下的不同表现,都是在被告缺席(或是原告缺席,但是情况比较少)的情况下进行法律程序的不同结果.
现在法院当席宣判的已经很少很少了,大都是结束审理后一段时间才有结果.很多情况下是庭审之前判决就已经出来了....而判决书法官有时候会让实习生写,因此判决也就难以当庭下.判决的时间应该算在民事诉讼的总时间里的,民事诉讼的总时间是6个月,法律规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
实践中延长的不知道多少.办事效率并不高.而判决往往是当事人催就快,不催就慢.....审理和审判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审判还有一个判决的意思在里面.两个时间限制是一样的,就是民事诉讼的总时间.刚才说的,6个月.
咳,判决书很难等的。往往是6月拿判决,判决书上写的时间却是5月或4月....不管是我代理案子还是在法院实习这种事情都见多了....所以LZ不要着急,多到法院催催吧.....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很乱....不好意思,有问题就补充吧....
⑤ 开庭 没当庭宣判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后果很严重啊
不是,是有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 当庭宣判更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持此意见的学者认为,当庭宣判可以使法官做出的判决更接近案件事实。
另一种观点认为: 择日宣判更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在司法审判中,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在实践中,过多的择日宣判导致的一项重要后果是法官不能独立对案件进行审判。
择日宣判导致的结果是本该由法官独立审判的案件却交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判决。而审判委员会对于案件的了解都只是来源于整理好的文件和法庭记录。对于当事人的质证、辩论过程不能够直接了解,所作出的决定都是依据庭审的汇报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经过整理的。这样的判决势必对案件的公正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择日宣判会给法官独立审判案件带来负面影响。合议庭对案件不加以分析讨论就选择择日宣判,将案件交由审判委员会,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审判委员会主要是监督法官判案,而不是参与到案件的判决中。法官审判权难以独立,司法公正就会受到影响。
(5)法院不当庭宣判扩展阅读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 “法律如果没有舆论的支持几乎毫无力量。”
国家创建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更加安定,而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则是存在不公。而要保证这两种宣判方式的合理适用,则要加强民众对法律程序的监督。这就要使公开宣判制度做到实至名归。
对于公开审判的案件,当庭宣判的允许媒体记者将审判和判决过程发布到网络、电视新闻上。择日宣判的,庭审结束后,具体说明下次开庭时间,等到判决结束将几次开庭的庭审过程以及判决过程同时发布。这样就方便了民众对于案件整个公开透明的了解。
不能公开审理的案件,将其判决结果公开宣判,并发布到网络上。允许民众将自己对案件的疑惑评论出来。
⑥ 开庭为什么没有当庭宣判
因为一般的民事案件如果适用的普通程序,那么很少会当庭宣判的,基本上是择日宣判;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如有些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是存在当庭宣判的。这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的,具体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除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当庭宣判的以外,应当当庭宣判。因此,只要法庭经过审理认为案件事实清楚,且没有不宜当庭宣判的情形存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般都应当当庭宣判,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也可以当庭宣判。
(6)法院不当庭宣判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讼程序。
简易程序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简易程序起诉方式、受理案件的程序、传唤方式简便。审理实行独任制,程序简便。
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
(1)起诉时被告一方下落不明的
(2)发回重审和再审的案件
(3)非诉程序
(4)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
(5)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
(6)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
(7)第三人起诉请求改变或者撤销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
(8)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并且,简易程序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同意的可以使用简易程序,而且当事人不得协议排除适用简易程序。
⑦ 审理案件时,为什么法院不当场宣判,而是择日宣告
审理案件时,为了慎重起见,对于重大案件法院不当场宣判,而是择日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