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法官开庭家属去吗
Ⅰ 醉驾法官开庭家人能替他辩护吗
能够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参加诉讼的人有以下几种:
1.律师;
2.人民团版体或犯罪嫌疑权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但是,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其中包括在主刑执行完毕后,仍在被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Ⅱ 开庭的时候,家人是不是都要去
这在法律上未做硬性规定。也就是说可去可不去,证人、第三人除外除外
Ⅲ 开庭时家属不去可以吗
开庭时家属不去不影响法院开庭,也不能影响审判的结果,因此去还是不去没有太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第九条公开的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
旁听席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但应当优先安排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旁听。
下列人员不得旁听:
(一)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二)未获得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
(三)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3)醉驾法官开庭家属去吗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五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
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义务人应当依法履行;拒不履行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法庭秩序和审判权威。对妨碍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人民法院实行培训制度,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应当接受理论和业务培训。
第五十六条人民法院人员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第五十七条人民法院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审判工作需要。
第五十八条人民法院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司法公开,提高工作效率。
Ⅳ 醉驾明天开庭,需要证人过去吗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同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Ⅳ 醉驾法院开庭怎么才能知道法官是谁
当事人或者家属,只要抄耐心等待法院通知即可,法院会在开庭前10日内将案审的组成人通知给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Ⅵ 醉驾,160,多久判刑,法院会通知家属吗
醉驾,血液酒精含量160毫克/100毫升,会被法院判处2-3个月的拘役,并处罚金数千元。
如果没有超员超载、酒驾前科等从重情节,是可以判处缓刑的。
开庭审理,包括宣判,法院都不会通知被告人的家属的,因为法律没有规定必须通知被告人的家属。家属可以主动到法院去打听开庭的时间,判决的情况,一般法院会告知的。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前款规定的“道路”“机动车”,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四)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五)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六)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七)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八)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Ⅶ 醉驾法院判刑会通知家属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判处缓刑的话,那么可能会通知单位的,因为要实行社区矫正,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九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看守所不具有通知家属的义务,没有通知家属探望的权利。
犯罪嫌疑人因为醉驾被刑事拘留或者逮捕,有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属,不由看守所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属探望,应当向办案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办案机关批准,在侦查人员和看守所民警的监督下探望犯罪嫌疑人,看守所没有通知和批准权限。一般情况下,在侦查阶段,为防止串供,影响侦查,没有特殊情况,公安机关不会批准家属探望,但会准许律师会见。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三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看守所条例》
第二十八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
《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
第三十四条人犯与其居住在境内的近亲属通信,须经办案机关同意,要求会见的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主管局、处长批准。
人犯与其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的近亲属以及外国近亲属会见、通信,或者外国籍人犯与其近亲属、监护人及其所属国驻华使、领馆人员会见、与外国通信,均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或者国家安全厅、局批准。
第三十五条会见人犯,每月不许超过一次,每次不得超过半小时,每次会见的近亲属不得超过三人。会见时,应当有办案人员和看守干警在场监视。对外国籍人犯,少数民族人犯和聋哑人犯,还必须由办案机关聘请翻译人员在场。会见中,严禁谈论案情,不准使用暗语交谈,不准私下传递物品。违反规定不听制止的,应即责令停止会见。
第三十六条经办案机关同意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局、处长批准,人犯可以临时离所探视病危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案情重大和当日无法返所的人犯不准探视。
探视的应当由二名以上办案人员押解和监视,并不得在所外过夜。
Ⅷ 开庭时罪行者家属需要参加吗
在刑事审理时,如果是公开审理的,被告人的家属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是否参加旁听;如果是不公开审理的,家庭不能旁听。
但是,如果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则在开庭时,被告人的监护人应该到庭。
Ⅸ 醉驾法院判决会通知家属吗
1、如果被告人是成年人,法院在下达判决时没有义务通知被告人的家属。
2、如果被告人有辩护律师的,法院在开庭审理、审判时应当通知律师到庭,判决书还要同时送达辩护律师。
3、如果被告人想在宣判时到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了解具体时间:一、通过辩护律师;二是留心法院公告;三是联系主审法官。
Ⅹ 醉驾法官开庭家属去吗
一般建议家属前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