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官被判免刑
⑴ 法院判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
法律分析:法院判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条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⑵ 法院判免于刑事责任是什么意思
免于刑事责任的说法,严格讲是错误的,应该是免于刑事起诉或免于刑事处罚、处分。
一、免予起诉只是免除了被告人的刑罚,并不免除其罪责,它仍然是一种有罪认定,正如同法院的免刑判决仍属有罪判决一样。但是,免予起诉的有罪认定与法院的有罪判决相比,是在被告人的辩护权受到一定限制的条件下作出的(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能自行辩护,不能委托辩护人;只能申诉,不能上诉)。根据“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被告人如果对检察机关的指控作无罪辩护,就应当提起公诉,由法院通过审判程序,在保证被告人充分行其辩护权、上诉权的条件下进行裁判,而不能由检察机关在被告人的辩护权的行使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不享有上诉权的情况下,通过免予起诉程序作出终局的有罪认定。
二、免于刑事处罚、处分,是法院所做的判决。
免于刑事处分和免于刑事处罚的区别
1、不予刑事处罚
17条4款“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不负刑事责任
18条1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20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1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免除处罚
19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条2款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2条2款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4条2款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28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7、68条自首和立功中的“免除处罚”
164、290、292条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免于刑事处罚
37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上述法条中“不负刑事责任”是无罪;“不予刑事处罚”刑事违法但无罪;“免除处罚”有罪不处罚,“免予刑事处罚”定罪不处以刑罚。
现行刑法已无“免于刑事处分”一用语,“免予刑事处罚”更规范准确
⑶ 法院可以判免于刑事处罚吗
您好,“起诉”是指检察院向法院提起的公诉,既然免于刑事起诉,就不会提交到法院。上海国晖律师事务所 刑事法律部为您服务
⑷ 法院判免于刑事处罚的程序
法律分析:需要看案件具体情况。免于刑事处罚是指因某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免于刑事处罚不是无罪,而是在有罪的基础上不要受刑罚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六十八条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⑸ 法院工作人员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的,是否调离法院
由其法院自己依规处理就行了。
⑹ 什么情况下法院可判处免于刑事处罚
免于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指根据《刑法》规定,不构成犯罪的。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不构成犯罪的,当然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 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等等。追诉时效具有法定约束力,超过追诉时 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特赦。一经特赦,对罪犯不得再予追究。
4.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类案件告诉才处理: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的除外);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和第270条规定的侵占案。这几种犯罪的追究以被害人等的告诉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法定人员告诉,或者告诉以后又撤诉的,不得追究刑事责任。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我国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加之刑事诉讼中没有缺席审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果按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他生效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不予追究。
⑺ 法院最轻判刑有定罪免刑吗
法院定罪免刑,但实际上很少这样判决,因为法院可能判缓刑,也可以判管制。
⑻ 处分吗我被法院法院判免予刑事处罚,按有
不符合解除劳动合同条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⑼ 被法院认定有罪但免于刑事追究的党员如何进行党纪处分
对于党员有罪而免于刑事处罚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和决专定及其认属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第三十三条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和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⑽ 公务员被法院判决免于刑事处罚后,还应给予什么样的党政纪处分
公务员被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后,有可能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
《公务员法》第56条规定:“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规定中的“降级”与“职务升降”一章中规定的降职不同,“职务升降”一章中第47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该规定所指的“降低一个职务层次”即降职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性质,是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而给公务员带来的不利后果。
1.警告。警告适用于轻微违纪行为,违纪后果影响较小的情形。时间为6个月。
2.记过。记过是一种将公务员过错记录在案,使其承担一定的不利后果的处分形式。时间为12个月。
3.记大过。记大过是一种比记过更严重的行政处分。时间为18个月。
4.降级。降级是降低公务员现任职务级别,使其遭受一定的物质利益损失和精神压力的处分形式。时间为24个月。
5.撤职。撤职即解除公务员现任职务的一种处分形式,适用于违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公务员。时间也是24个月。
6.开除。开除即对现职公务员开除公职、予以除名,不再拥有公务员身份。开除是对公务员最严重的惩戒,适用于触犯刑律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公务员。被处以开除处分的公务员,根据《公务员法》第24条第2款的规定,今后将不能再被录用为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