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法院张瑾
⑴ 2020脱贫攻坚有哪些经典的人物事迹
1、张保才
张保才,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员工,农学硕士。他扎根农村八年,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参与蔬菜产业规划,给当地群众传授蔬菜培养技术知识,指导田间生产;
开展技术培训,积极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联系蔬菜销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张保才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种都高科与简阳市(现东部新区)董家埂镇深洞村村委会共同建立了约40亩的蔬菜展示园区。张保才和同事们一起,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摸索每季蔬菜的最佳播种期、定植期。
为克服新建园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他们在蔬菜大棚内育苗,自己动手铺设电热线,首次在深洞村通过电加热的方式育出健壮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幼苗。
张保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联系村委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会议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种植户、附近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已先后开展了30多场培训,参加培训的村民超过4000人。
张保才不仅向村民们详细讲解各茬口蔬菜安排特点、不同蔬菜大类管理细节和要点等技术知识,还多次深入种植户的田间地头,实际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张保才的积极争取,种都高科入驻深洞村后全部聘用贫困户担任生产工人,并按季节进行人员轮换。仅此一项,每位贫困户每年平均可以增加收入26800元,有力地助推了深洞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金马镇桤木村是2014年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25人。吴志成牵头成立金马镇双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在桤木村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助推全镇贫困户家庭增收致富,在吴志成的建议下,金马镇在成立双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在各村建立分社,就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和短期用工岗位。3年时间内,合作社安置1000余人就业,惠及近200个家庭近2000余人次,真真正正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⑵ 扶贫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有哪些
一、丁建华
男,回族,59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旱天岭村是个移民搬迁村,为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华毅然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工作,担任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给村民蹚出一条成熟的增收路子,他带头养鸡、养羊、养牛、养兔子,最终找到了肉牛养殖这个符合旱天岭村实际的脱贫产业。村民贷款养牛,他用自己的财产进行担保;有村民遭遇意外无力还贷,他主动帮村民偿还本息。
6年来,他累计为全村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并替贫困乡亲偿还本息200余万元,为此他耗尽家产,还背上了几十万元外债。他自己钻研兽医技术,成为村里的“牛保姆”,免费为村民养殖的肉牛看病。通过发展肉牛养殖,旱天岭村1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0元。
二、马金莲
女,汉族,35岁,群众,山西省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金莲原是吕梁山区一名贫困家庭妇女,2016年,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护理护工培训,结业后到北京就业,从一名保洁员干起,经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家政公司的业务经理。2017年,她返乡创业,注册成立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2018年,她又创办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1700余人,帮助900余人就业,带动200多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马金莲是农民自主创业并带人脱贫致富的杰出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三、旦 正
男,藏族,41岁,群众,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驻村干部的宣传下,旦正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他坚决不当贫困户,从思想上改变“等靠要”的想法,在驻村干部的安排下,他在公路建设项目中当小工,同时带领乡亲务工,带动贫困群众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乡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等平台,带领一大批乡亲通过务工实现了脱贫。在他的带领下,恰曲纳村涌现多个争先脱贫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拼搏和辛勤劳动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张瑾
张瑾,成都简阳市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青工委主任,2018年6月派驻简阳市禾丰镇安全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伊始,张瑾便发动全村党员组建党员先锋队,全覆盖走访入户,宣传政策法律,收集社情民意,粘贴“连心卡”,拉近干群距离。
她建立微信村群收集意见建议,一有空就在村里四处走访,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带着村社干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张瑾还注重多方听取意见了解实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对策建议。
作为社区规划师,张瑾走访乡贤,实地勘察村里的自然风光及人文古迹,挖掘本村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资源。她还提出“水墨桃源 四季安全”的社区治理定位,并设计改造方案,全力展示安全村的特色。
张瑾还千方百计争取帮扶资金,推动实施太阳能路灯安装、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升级、安和小区风貌改造等项目。
为推进农村诉源治理工作,她率先在村级配置“诉讼服务通”设备,精心培育业主委员会等自组织,在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张瑾把发展方向瞄向了特色产业。她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多方考察,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安全村成立四季绿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引驻企业共同打造300亩多穗石柯(甜茶)种植基地,双方出资入股、企业保底收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1583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6人)。
张瑾还作为产品“代言人”,参与第一书记带货直播等活动,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机关、进展览、进社区、进小区。疫情期间,张瑾建立安全村农产品微信群,链接城乡、平衡供需,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组织村民抢收蔬菜支援武汉13家医院。
张瑾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全面推进安全村乡村振兴工作,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获简阳市农村改革先进个人、乡村振兴青年标兵称号。
五、王昭权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