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任免新人
① 最高法院院长如何任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专罢免人员:最高属人民法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第六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
(四)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② 法官任免的原则有哪些
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法官的任免权限和程序: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任期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免。专门人民法院的法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任免办法。
初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提出人选。担任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应当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
法官不得兼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务,不得兼任律师。
对于丧失国籍的、经考核不称职的、因违纪、违法犯罪的,以及因健康等原因长期不能履行职务的法官,都应依法提请免除其法官职务。
③ 法院党组由哪些人组成职数如何设置任免程序咋做中央对法院党组有什么具体规定
法院党组大概有院长 副院长 之类的! 各级人大常委会 和 人民代表大会 有任免权
④ 决定任免和任免的区别
1、意义不同
“决定任免”、“任免”实质是一个决定与决策,可能还没有实际落实与执行;“决定任免”是指对下一级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作出的任命事项予以许可与同意。“决定任免”实质是一种行为,也就是执行某项事务。
2、表决方式不同
决定任免的表决方式,法律没有规定,可以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也可以用其他表决方式(如电子表决器),为了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表达意愿,最好不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任免:人大常委会根据法定提名人的提请,任命有关人员担任某-职务或者免去有关人员所担任的职务。
3、决定主体不同
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有关人员如副秘书长、办公室(厅)主任、副主任,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可由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任免”。地方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和科长,分别由省长、市长、县(区)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的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一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这种情况,属于“批准任免”。由此可见,“任免”、“决定任免”和“批准任免”在适用范围上有明确法律规定,必须严格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⑤ 各级法院组成的任免有谁提请谁决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版庭长、副庭长和审权判员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任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人民法院的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免。
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的任免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⑥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制度如何
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人民属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任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即省、市、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但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⑦ 法院院长缺额时,如何任命新院长的相关职务
一、法院院长缺额时,选举前,按照有关法律程序任命新院长。有人认为,由主任会议提出任命议案,任命其为法院副院长,决定代理院长,并同时任命其为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有人认为,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的任命,不应由主任会议提名,代理院长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行使院长职权,可以主持审判委员会会议,属于审判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在当选法院院长后无需再自己提名自己为审判委员会委员。
【观点】代理法院院长或法院院长需要被任命为审判委员会委员,否则尽管主持审判委员会,但在审判委员会上行使表决权没有法律依据。
【剖析】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九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代会闭会期间,在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从本级人民法院副职领导人员中决定代理的人选。因而代理法院院长必须是法院副院长。如果推荐人选不是法院副院长,人大常委会就要任命其为法院副院长,再决定其代理法院院长。
二、如何任命法院副院长。法官法第十一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十一款规定,县人大常委会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现在院长因病逝世,提名的法定主体没了,可以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议案的形式向人大常委会提出人事任命案,由人大常委会做出决议或决定提名人的职位。
【法律依据】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笔者认为,“任命法院副院长”符合议案的要求,因而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以议案的形式向人大常委会提出人事任命案,由人大常委会做出决议或决定。当然一般情况下,如果法律明确规定的提名主体存在,人大常委会就不采用主任会议提议案这种办法了,这符合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立法理念,也符合我国的实际。
实际上,各级法院里的法官,职务排列顺序有七种: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这七种职务组成的层次,前四种职务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显然是从高向低排列,后三种职务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也是从高向低排列的。上述七种法律职务的排列方式是两组从高向低排列方式连结在一起形成的。一组的称呼带“长”、一组的称呼带“员”。在职务层次中只有审判委员会委员这一职务特殊,如果去掉审判委员会委员这个职务,上述六种职务的排列也是从高到低的。除审判委员会委员这个职务外,笔者认为有了较高的职务,再要有较低的职务就没有必要和实际意义了。
三、审判委员会委员。在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法院院长、副院长是当然的审判委员会委员,也就是说法院院长和副院长不一定是审判委员会委员。如果要担任审判委员会委员这一职务,就必须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当然,代理院长或院长可以向人大常委会提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也可以根据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以议案的形式提出。
尽管法院组织法第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但如果法院院长或代理院长不是审判委员会委员,笔者认为其主持审判委员会会议并不意味着在审判委员会会议上有表决权。这可从美国的宪法规定得到启示。美国宪法规定:“合众国副总统任参议院议长,但除非参议员投票时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无表决权”。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参议院议长没有表决权,但参议院议员有表决权。只有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时参议院议长才有表决权。
⑧ 市人民法院院长是怎样任命的和免去的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 第三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 版第三十权三条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二十三岁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法院院长,或者被任命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但是被剥夺过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必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任期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由它选出的人民法院院长。
⑨ 中国的法官是如何产生的,需要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吗
一、《法官法》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回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答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人民法院的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免。
二、依据以上规定,非审委会成员的法官除助理审判员外,均由人大常委会任免。
三、具体规定还可见《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相关条款。
⑩ 关于人大常委会任免审判员的问题
1、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免,请问审判员也是领导职务?审判员必须是在编公务员? ——审判员不是领导职务,审判员首先是法官,而要成为法官必须是公务员,所以也可以说审判员是在编公务员。
2、如果不是领导职务,是不是可以认为不需要党委(组织部门)的提名,人大只根据法院院长提请就能进入任免程序?——此问题涉及到党如何管理干部的问题,一个是党内推荐干部的程序,一个是国家人事任免程序,不同的范围,为了贯彻党领导的原则,法院院长(也是院党组书记)在提名之前的名单肯定是需要党委同意的,但进入任免程序时,并不以党委是否提名为审查条件。
3、党委(组织部门)的提名,“一府两院”一把手提请,人大依法任免这个程序有依据么?什么依据?(尽量别提地方的,需国家级的)——党委提名属于共产党系统内部的条例调整范围,如中国共产党党章之类的党内规章(这个因为本人并非党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一府两院的任免由《全国人大及地方人大组织法》规定,这属于国家法规调整的范围,对于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的产生、程序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4、通常全省组织的法院检察院公务院招考报名需要《法律职业资格证》或过全国司法统考么?——招考报名内容需要具体看公务员考试通知,一般没有要求,但是会比其他的公务员岗位多一个法律基础考核的内容。
5、初任审判员和审判员有什么区别?——都是法官内部的法官职务,当然有区别,而且还很多,工资待遇、工作年限等等要求上都有,但是在具体审判阶段的合议庭职权的行使上没有明显区别,当然在处理案件难易等方面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