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法院胡艇
『壹』 洪水余姚
我爸也开始想办法,就地取材,他从杂物间里找到两只空的柴油桶,拧上瓶盖浮力相当好,我们又去找了一块2米长、半米宽的木板,把两个柴油桶用铁丝捆扎在上面。折腾了几次,在木板中间固定了一把小竹椅,组装好,勉强能出行。
我爸驾驶着它试图出去,出门10米就遇到还在汹涌漫进来的姚江水,逆水行舟,他只好退了回来。他解释,“外面那个转弯有漩涡,跟三江口一样了!”
中午煮了饭,我妈尽可能地把前几天吃剩下的冷菜全部废物利用,再热了热,全家又熬过了一顿。
吃完饭,我企图把车子用千斤顶再抬高一些,但以失败告终。我走到房间找了保险单,仔细看了看保险条款,想知道能不能赔到钱,这车我买了3个月,被水淹的前一天我才到4S店做了简单的保养。
我家后院那些出租屋已经面目全非,昨夜,我爸泡在水里几个小时,把租客的被子搁起来,收拾。但到了今天,屋里的一切都是漂浮状态,我爸开始盘算起损失,十几个电视机,十几个空调等等。
爷爷奶奶几乎闷了一天,老人心情很不好,爷爷答应出门避难时没有考虑太多,到我家一天,他跟奶奶想起好多,银行支票在第二个抽屉,领老年补贴的本子、过冬棉被都在柜子里,吃的药还在桌上,爷爷觉得冷了没有衣服,奶奶觉得饿了,问我能不能把她家里床头装零食的箱子拿来,节俭的老人连一桶蛋卷都开始放心不下。
尽管现实已经不允许我们出门,但我爸还是撑“船”,重新游进两三百米远的爷爷奶奶家里,带回来了两张支票,一根奶奶的拐杖,还有香烟,奶奶有烟瘾,我爸问奶奶的邻居讨烟,邻居给了五包。
因为停电、停水、停电话,我的通讯基本都是故障。听说专门开设了一个调频102.9余姚灾情频道,我忙着到处找还能用的收音机,有台老式的,却需要4个少见的一号电池,只能苦笑。
好在租客还有个充电宝,让我又勉强撑了几个小时。我尽快浏览了电力、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官方微博,得知好消息是南京军区来了部队支援。
晚饭后天黑得很快,周围一片漆黑,爷爷夜里必须要上两趟厕所,他完全无法独立找到马桶。我妈找出来三个以前祭祀剩下的蜡烛头点上,她有一个手电筒,得省着点用,包括手机,亲戚朋友来电问候,只说几句就得跟对方说:“好了好了,长话短说,留点电救命用。”
晚上7点,水又爬了一个台阶上来,我妈忧心忡忡地站在门口,望着水面叹气。我爸安慰一句说:“这时候人保住就好了,其他的想开点吧。”
10月9日
电用完,与报社失联。
10月10日
昨天是我家被洪水围困的第四天,水退了半米左右,我终于跟外界取得了联系。
安置点、菜场、超市……一整天我都在余姚城区涉水步行,面前是余姚灾后生活的逐渐恢复,所有人都在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水一点点消退,生活一点点阳光起来。感谢所有帮助过余姚的人们,谢谢你们!
昨天早上,我妈用剩下的米煮了一点稀粥,吃过后,看一楼的积水退到了膝盖,我试图涉水突围。
前一天,同事告诉我,三职校是物资中转站,有电!我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那里,带上一个十孔的接线板,全家的手机、手电,沿着长安路、玉立路、开丰路一路蹚水向南,水最深处仍旧没过肚子。走了一个小时,我终于找到电源,给所有设备充满电后,通讯恢复。
离开前,志愿者见我是灾民,给了我一盒盒饭,有肉!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吃过之后,还给了我一箱泡面、一箱饼干、两盒感冒药和四支手电。生平第一次被人救助,除了说谢谢,不知该如何表达。
回家路上,扛着所有物资累得几乎走不动,一位大叔帮我扛了一箱泡面。我还拦到一辆军车,搭车过了两处积水严重的区域。
在开丰桥下,我碰到一位杭州部队的士兵,他让我把扛着的东西放在他拉的皮艇上,减轻了不少负担。他说,来余姚就带了一条裤子,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到家已经是中午12点,爷爷奶奶看我拿了这么多食物平安回来,有点高兴,今天开太阳了,大家的心情都好了一些。
随后,我去了两个安置点,先到余姚全民健身中心,这里住了30个人左右,小孩不少,政府一天发放一次食物和水,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晚上睡觉没被子,秋夜很凉,他们只能把体育馆铺地的红地毯盖在身上。
在长安小学安置点,住了100多人,附近村子被淹之后,外来务工人员都到了这里,他们也缺少棉被。一位在余姚开出租车十年的安徽司机说,这些天工作都耽误了,260元/天的佣金该怎么办。
我背着相机不好走路,离开的时候,一位年轻人自告奋勇说把我送出去。他姓年,安徽人,23岁,来余姚三年,是一名电工。
小年用两个轮胎做了一条“船”,在安置点闲不住,他用“船”一趟趟帮着往来长安路的人拉来拉去。我坐在他的“船”上,小年自己不上船,他赤膊推着我一直走了几百米,水在他的腰上。
下午我一路向东,因为余姚唯独城东仍旧通水、通电、通网络。
城区的交通仍旧基本瘫痪,公交车能走的路还很局限,我从家里(余姚城西)走到城东的星星港湾小区,花了足足三个小时。
在市中心我拦到一辆面包车,司机小雷,26岁,是杨明公司的一名司机,他自愿把我带到了他力所能及的地方,因为市区多处积水,他试着走了好几条路,这里不行就调头换路线,直到无法向前。
在丹凤社区下车之后,我要穿过一个积水最深达四五米的铁路桥,多亏两位好心姑娘带路,他们领我走水最浅的地方,哪里有危险都给我一一指点,过铁路的时候我们需要穿过两堵围墙,受灾后这里开凿了两个洞,如果不是她们,我根本通不过。
天黑得很快,一路上所有涉水前行的人们扶持相助,有手电的为众人照明,熟悉地形的为大家指路,年轻的背着年长的。
西石山路上,附近的富巷菜场已经被淹,有菜贩临街出来卖螃蟹,老板对我说,没有电,虾全死了,螃蟹也死了两麻袋,损失几万,还活着的15元/斤贱卖。老板问我要不要,还拍拍胸脯说,凭良心,绝不卖一个死的。
在南滨江路上,设了一个农贸批发市场的直供点。
这个市场原本在城郊,为了方便市民,蔬菜批发大户们到全市各个人群集聚区设了五六个点,今天开始从中午一直卖到傍晚。
为了保证大灾之后菜价不涨,市场给每个直供点派驻了管理员,谁涨价就会被取消设摊资格。
我四处问了问,价格基本上和平时差不多--猪肉13元/斤、花生3元/斤、土豆3元/斤、大白菜5元/斤、萝卜3元/斤、胡萝卜5元/斤、青椒1元/个、莴笋5元/3个……
一路上各种小超市都已经恢复营业,但能卖的都是一些存货,水、泡面、饼干、手电最畅销,卖完就没了。
余姚的各大卖场也都开门了,桐江桥家家福超市24小时营业,富巷菜场楼上的大卖场限量供应,由于担心秩序混乱,卖场一般都只卖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还有警力看守,东西都是原价。
余姚南滨江路上有一段未被水淹的区域,这里有一家叫小城大厨的饭店,为路人免费提供热饭热菜。
老板俞熠华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饭店是今年5月才开业的。
俞熠华说,这条路唯独自己这里没受灾,他总得做点什么,于是安排人从宁海买来6000斤蔬菜、2000斤大米和十几头猪,还扛来几瓶煤气。
饭店有四五十号员工,他们的家几乎全被淹了,俞熠华为他们提供食宿,让饭店继续开张。
从9日中饭开始,俞熠华在自己饭店、余姚宾馆、名仕花园三个点为路人发放盒饭,员工有的负责装饭,有的负责装菜,有的发筷子,分工协作。
第一餐、第二餐的盒饭,是土豆烧肉和炒大白菜,到今天,中餐和晚餐,猪肉已经用完,盒饭里是红烧萝卜和大白菜,外加每人一瓶矿泉水。
俞熠华说,今天有肉的菜优先发给了附近小区的老人。
我见到了今天晚餐的发放,领饭的队伍约有50米长,秩序很好,领到饭的人很多就在边上就地吃了,吃得很开心,一位大叔说,毕竟政府只能发放干粮,他已经三天没吃上一口热饭,现在遇到这样的好事,真的很感激。
『贰』 余姚有哪些景点
旅游景点
龙泉古刹 位于山东部。建于晋咸康二年(336),为浙东古刹。以后屡毁屡建。至元始祖元贞二年(1295)重建有3阁5院,3亭1寺,占山之一半。明代,为学者、名宦荟集之所。王阳明曾二次讲学于寺之中天阁。清鸦片战争时,英侵略者在道光二十一年秋占宁波,派舰艇掠余姚烧寺。光绪元年(1876)重建,规模小于元代。建国后,文革期间,殿宇移作他用,佛像荡然无存。1990年重修整理。现已恢复旧貌,重放光彩。[20]
中天阁 原为龙泉寺中一部分,五代时建。取意于唐朝诗人方干《登龙山绝顶》诗中:“中天气爽近是河一句”。明王阳明两次讲学于此。嘉靖间立阳明牌位祀之,曰新建伯祠,东建海日祠祀文成父尚书王
龙泉寺
华,二祠统称曰二王祠。万历间,以冠带袍笏塑像。阳阴脸青,以门人徐爱、钱德洪配亲。清乾隆间设龙山书院。1954年迄今借作“梨洲文献馆”。[21]
龙泉石井 位于中天阁东北处,茂林修竹间,古井终年不涸,因曰龙泉井。北宋王安石任鄞县令,与余姚县令谢景初为同科进士,时来余姚。作《龙泉寺石井》诗:“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以潜龙自比,抒政治抱负。南宋高宗赵构避金兵,经余姚去宁波下海,金兵北退,又重临余姚龙泉山,驻跸七天,饮龙泉井水,觉得十分甘甜,取十瓮以去,山名益振。[22]
祭忠台 位于龙山绝顶。明正统间,邑人成器等在此遥祭为宦官王振所杀害之刘球。故名。台旁石刻有王阳明书祭忠台三字,早已废。[23]
四先贤故里碑亭 位于龙泉山南坡,坐北朝南,为纪念严光、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四位先贤的风节、思想和历史功绩。严、王两碑亭建立清乾隆十九年(1754),朱、黄两碑建于清末。四亭原置于接宫官处(今龙山剧院前),后两迁至现址。1982年重建,四亭各有楹联、亭额碑名。[24]
龙山景点,历经沧桑,1941年4月~1945年8月,余姚陷敌,日军占领期间,划山为警戒区,驻日警备队,禁民上山。原有明清时所建之严子陵祠,谢文正(迁)祠,孙忠烈(大燧)祠,以及二王祠、朱黄合祠等悉遭破坏,仅剩屋宇。二王祠中王阳明冠带袍笏塑像,亦遭日寇盗去日本。
建国后1963年辟龙山公园、建园中园、天风园、花木圃、动物园,并建有四贤严子陵、王守仁、朱舜水、黄梨洲纪念亭,分别由当代书法家舒同、沈定庵、周而复、郭绍虞题额。舜水亭南有“朱舜水纪念碑”,为1982年日本朱舜水纪念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建,沙孟海书。其旁有滑寿亭为纪念元末客居余姚之名医滑寿。1986年建。
胜归山摩崖石刻 位于城北郊,海拔147米,原名圣龟山。晋刘牢之战胜孙恩屯兵于此,改名胜归山,又称打石山。少林多石,陡崖深潭。明嘉靖间胡宗宪任县令,出公羡银赎民山地,禁止开山采石,树木成荫,于是渐成形胜之地。以后胡宗宪任浙江总督,胜倭寇归饮在山下,立有胜归山碑,吕本撰管见,书徐九皋篆,嘉靖三十四年(1555)杨珂摹丹入山,镌刻胡公岩三字,实其遗迹。后又在岩穴崖壁石刻胡公半身浮雕像。及至民国时已改为观音像,后又湮灭。解放前后,东西山崖雕刻佛像十四个,依山势凿雕,排列有致。[25]
客星山 位于余姚城东北十里的安山桥北,与慈溪市交界处。原名陈山,为汉严光隐居与墓葬之地。宋乾道间,史浩知绍兴府事命县令蔡宪于严光墓下建客星庵,立严子陵墓道。客星庵碑邑人虞似良书。嘉定时于山颠建高节书院,明洪武时湮废。墓有题石曰汉严光墓,明正德时立石镌曰:“汉徵士严公墓”。墓以上有高风亭。清郑仕诗云:“姚邑东偏耸客星,十分孤秀十分清。”客星山又为“汉三老碑”的
客星山
出土地。清咸丰二年山民上山掘得。1922年杭州西冷印社专辟“汉三老石室”收存。[26]
黄宗羲墓道 位于陆埠镇十五岙村化安山,墓盖瓦如人字,呈圆弧山墙状。墓前设石桌、石凳。墓内无棺,遗体安置石床上,以期速朽。东南与忠端公墓两相对照。墓碣为四明(宁波)万经隶书。全祖望撰神道碑、毛奇龄撰墓志铭。后神道碑等湮灭。1956年省公布为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文革中遭破坏。1981年修复,1995年修建墓道,两旁植梅花百株,并建有龙虎草堂。[27]
四明湖 位于梁弄镇西北,系人工水库,有八字桥山、玉兔岛、野猫湾、丁山等5岛。岛上植杨梅,湖中鱼虾捕捞量100多万斤。湖南畔狮子山顶建有“革命烈士碑”,碑高20余米,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书”。现四明湖以玉兔岛为中心,开发成为四明湖度假村,由香港张宇先生投资。[28]
白水冲 位于梁弄南云根山与石屋之间。又名潺缓洞。瀑布高30米,飞流直泻,声如雷鸣,历代诗人多探胜吟唱,岸崖上刻“白水潺缓”四字。洞外原有祠宇观,为东汉刘、樊云翘夫妇向白道人学仙之处。得仙术升天后,后人在飞升处建祠观。后来唐玄宗遣使移观于此。宋徽宗御书为“丹山赤水洞天”。成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瀑布茶”产于此,唐陆羽名“瀑布仙茗”载入《茶经》。[29]
丹山赤水 位于余姚大岚山柿林村溪边。沿溪悬崖峭壁数里,高数十米,石呈红褐色。岩缝中间生杂树,岩树花草,红绿相间,古名杀羊岩,相传仙人“杀羊渍血”于此。溪名赤水,因名丹山赤水,上有赤水桥。[30]
余姚四岩窗 位于华山乡大俞山巅。系一长方形悬崖。腰部列四洞穴,岩高30余米,长约60米,如四个窗户。唐刘长卿诗云:“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四明山因此得名。岩下深谷有清泉碧潭,旁有屏风岩,上刻“四明山心”。
余姚芦山禅寺 位于余姚河姆渡镇姚江之北,芦山北麓。西邻河姆渡遗址,交通便捷。寺创建于唐乾元元年(785),南宋时赐额“芦山普光院”,隆盛一时,为文人学士游览探胜之地,陆游、范成大、史浩等俱有吟咏之作,流传后世。以后屡圮屡建。现存建筑多为光绪十三年重修迨至民国。建国后,60年代,宁波、舟山等地僧众徙居于此。1992年修复开放
『叁』 2013年余姚水灾的受灾情况
截止至2013年10月8日,宁波余姚市是浙江受灾最严重的一处。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主任宣伟丽指出,余姚主要是受到四明山区暴雨影响,姚江江堤个别出现漫堤险情。“70%以上城区受淹,交通瘫痪,因为进水导致部分变电所、水厂、通行设备障碍,供电供水出现困难。”
余姚市防指于10月8日晚表示,截至8日晚8时,过程雨量496.4毫米,全市79个监测点中有39个超过500毫米,其中最大张公岭站809毫米。姚江水位最高达5.33米,超过警戒水位1.56米;24小时降雨量和姚江水位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纪录。
截至2013年10月8日晚7时,余姚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145行政村和社区被围,受灾人口832870人,房屋受损较严重的25650间,转移人口61665人。城区大面积受淹,交通瘫痪;山区公路交通全部中断;山区溪道、电站、灌溉等设施受损严重,平原河网的姚东浦塘全线漫堤。余姚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69.91亿元。
截至9日上午10点,余姚全市过程面雨量499.9毫米,达百年一遇。
强降雨导致城区大范围积水,交通基本中断,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当前,严重的内涝正在考验着这座东方港城。其中,宁波余姚受涝严重。城区有70%以上地区受淹,交通基本瘫痪。
截至2013年10月10日上午11时,余姚市高速班线仍全部停运,建立了15条临时性路线,解决群众出行,440辆出租车仍继续停运。此次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使甬江流域在4天时间内的平均面雨量达到440毫米左右,超过去年正面登陆的“海葵”台风,特别是甬江流域面雨量接近百年一遇,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流域性洪水。其中,灾区余姚的总降雨量高相当于68个西湖的总水量。
2013年10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余姚洪涝区一加油站发生汽油泄漏。在余姚市阳明街道一加油站附近的居民突然闻到汽油味,随后有汽油浮现在水面上,漏油面积不断扩大。
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派出消防战士乘坐皮划艇前往现场。据现场勘查,该加油站储藏有3万公升汽油和3万公升柴油,发生泄漏的是汽油罐,罐体浸没在水下。2013年10月10日13点左右,加油站周边群众已被疏散。
现场救援人员介绍,已经使用木板和棉被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漏油进行控制。由于发生泄漏的罐体浸没在水下,加上水质浑浊,抢修人员尚无法确定泄漏点的位置,相关紧急处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截至12时30分,泄漏汽油已经形成500平方米的油面,消防战士正在现场紧急处置。
截止至2013年10月9日,余姚城区积水区域普遍下降50公分左右,但部分地区积水依旧较深,城区积水全部退去要到到10月12日左右。尽管四天“大水围城”没有导致人员伤亡,但给余姚造成的经济损失初步估计超过200亿元。浙江省民政厅10月10日下午表示,余姚全市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充足,除了政府采购的食品外,社会各界的捐赠食品和物资正在不断运往灾区。事关百姓基本生活的水、电、路灯公共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恢复。
『肆』 余姚到普陀山怎么坐车最方便,求具体乘车路线和车费,去过的给个攻略吧,不想开车去,两天的行程怎么安排
补充一下,出火车站就是汽车南站。南站现在增发有直达朱家尖慈航广场(即蜈蚣峙码头)的车,一小时一班。赶不上就坐到沈家门或者朱家尖,然后再转趟公交到沈家门的半升洞码头,朱家尖就坐到慈航广场站。然后快艇就到普陀山了
『伍』 余姚城区内有哪些好点的山水风景
余姚城区内山水风景不多: 阳明故居位于城区武胜门路,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故居,有先人端云送子传说,故名端云楼。端云楼附近还有青晖佳气楼、大方岳第、翰林房、太守房等众多古建筑。
胜归石窟位于城区北面,相传东晋大将刘牢之战胜孙庸归来屯兵山上,故名胜归山。明代胡宗宪抗倭凯旋多次,屯兵于此,后人为纪念他,在山南坡凿胡宗宪像,称为“胡公岩”。
穴湖映梅在城区3公里处,三面环山,山上遍植余姚特产杨梅。仲夏时节,满山飞霞。湖畔建有杨梅山庄,庄内辟有天然泳场,另有游艇冲浪,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