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美国法院

美国法院

发布时间: 2020-12-21 12:20:48

『壹』 美国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美国司法制度,受到经济基础、政治体制、社会需求、利益平衡、传统习惯、文化等社会因素以及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独立前,原13个殖民地基本沿袭英国的法律传统,又根据各自需要自立法令,自成司法体系。独立后,1787年美国宪法对司法权作了原则性规定,1789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司法条例》规定了联邦法院的组织、管辖权和诉讼程序,逐步形成了现有的司法制度。美国司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有: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司法独立;法院组织分为联邦和地方两大系统;联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

美国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构不分,联邦总检察长即司法部长,为总统和政府的法律顾问,监督司法行政管理,在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重大案件时,代表政府出庭,参加诉讼。检察官受司法部领导,配属于各级法院。

『贰』 美国州内有几级法院

一般来说美国州内来有三级源法院,初审法院,复审法院,终审法院。

在美国法院体系是高度自由的,美国每个州有自己独特的司法体系。所以美国每个州的法院体系都不一样。

每个州的州法院系统也分为两大类,民事法院(civil court)和刑事法院(criminal court);但不论哪一种法院,都会有相关的法院进行初审工作(trial),所以任何一个诉讼的第一步都是在地区法院进行的(District Court)。地区法院是对最低一级的州法院的一个笼统定义。

简而言之,美国有50个州,粗略的划分州法院级别的话,有三类:初审,复审,和终审。最高法院传统意义上不属于州法院的系统,但其对于州法有绝对权威。

『叁』 美国法院司法信息是怎样公开的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电子案件文档和电子案件管理系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方式是:

  1. 判决书内容的全面公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书公布由书记员向驻守法庭前的部分记者分发判决书副本。由此可见,判决书是不作隐名技术处理的,原汁原味地向社会公布。同时,所有判决书与起诉状、答辩状、辩护词等一并存储于电子案件文档系统(法院电子数据库系统),供记者、学者和公众随意查询。

  2. 法庭对于各国法官来说,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从年终报告可以看出,美国联邦系统的所有法院应当已经实现了庭审证据同步展示、同步传入电子案件系统,允许当事人和律师登录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但国内法院的科技法庭庭审系统与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是两套系统,同步录音录像、证据同步展示和庭审记录同步展示均已经实现,但是需要传送至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还需要做数据接口,兼容性差。当然,美国联邦法院系统除个别法院外,大多数联邦法院是不允许摄像机进入法庭拍摄的。

  3. 电子案件系统的便捷性。美国联邦法院电子案件系统的便捷之处在于,无论是诉讼当事人还是代理律师,通过互联网登录电子案件系统提交诉讼材料、录入案件的基本信息,上传诉讼文档,就可以完成电子立案。在国内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的新形势下,由当事人对自己的信息真实性承担责任远比立案法官反复审核便捷得多。

『肆』 美国法院的判决执行制度及其启示

1、美国作为联邦来制国家,实行二元源制的司法制度,并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强制执行法或民事程序法,有关执行法律见诸各州单独制定的民事程序法。
2、同时,美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公民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均很强,法官的“年长+精英”制度使法官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法官作出的裁判一般都能得到自觉履行,因此美国不存在我们感到头痛的“执行难”问题。
3、由于在美国执行并不难,因此美国并没有单独的强制执行法,也没有单独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执行工作,甚至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执行工作。

『伍』 美国平衡法院是什么

不是“平衡法院”,而是“衡平法院”

衡平法院(Court of Equity),又称大法官法院(Court of Chancery),也叫回良心法院(答Court of Conscience)。法官凭良心判案。衡平法院不实行陪审制,由大法官独自进行审理,自由裁量的余地很大,每个法官的判决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有人说衡平法院的判决是由大法官脚的长短来决定的。衡平法官处理案件主要依据“衡平与良心”的原则(the rules of equity and good conscience),以后逐渐开始适用前衡平法官所创设的先例的原则,在衡平法院管辖的案件中,大量属于欺诈案件。
衡平法仅在普通法难以救济的方面发挥作用,是对普通法的补偿.

衡平法院是在中世纪英国首先出现的,美国继承了英国的法律制度。(英国现在已经没有单独的衡平法院)

自1848年纽约州颁布了《民事诉讼法规》,规定将衡平法院与一般法院合并,随后其他各州纷纷仿效,只是在履行衡平诉讼职能时,没有陪审团参加审判,现在美国仅有少数几个州保留着单独的衡平法院。

『陆』 美国法庭是怎么判案的

可以说,美国法官多数情况下审案而不判案。怎么讲,美国一审时多数案件由陪审团判定“事实问题”(question of facts),而法官仅负责解释法律问题(question of law),当事人可以放弃陪审团审判,要求改由法官审判。如果是刑事案,陪审团定被告有罪(convict)后再由法官量刑(sentencing)。民事案中,赔偿金额也由陪审团决定。美国时而出现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赔偿金,都是陪审团所为。法官要审慎的多。但美国人不信政府,不信法官,美国人只信自己。

当事人相信自己,就是要雇佣“枪手”---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斗个你死我活。而法官则相对超脱,相对逍遥,有时是袖手旁观。有位美国一审法官私下谈起,如果是杀人越货、作奸犯科的案子,审理起来还能抖擞精神;遇到枯燥的商事案,那简直是昏昏欲睡强打精神。

陪审团审案中,法官像是裁判,但只是裁判双方律师“格斗”是否“规范”,而并不是认定事实的裁判。陪审团则是观众,所以,美国一审中永远是法官一人独审。当然不容忽视。足球场上,世界顶尖的高手被裁判的“黑哨”一吹,也是心绪全无,败下阵来。同样,法官也可以“刁难”律师,逼其就范,从而影响审判结果。

美国联邦法院是三审制,地区法院(一审)、巡回法院(上诉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终审);州法院是四审制,一审、上诉法院、州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美国上诉法院以上的法院审案时原则上只审法律问题,不问事实。如果事实严重有误或是有新情况,上诉法院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美国法官的理念是,上诉法院只问一审法官运用法律是否得当。一审法官与陪审团身临其境,直接观察证人,在事实问题上最有发言权,上诉法院应尽量不介入。美国上诉法院的判决书也是在“造法”(make laws)。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不可能完全割裂,上诉法院的法官有时也通过法律问题迂回事实问题。但这是技巧上是做法;原则上诉法院不过问事实问题。

上诉法院审案时是三位法官组成合议庭。三位法官的资力有深浅区别,但在职务上并没有高低之分,审案时完全是平起平坐。遇到大案要案,上诉法院也可以是“全体法官同审”(en banc)。美国最高法院是9位大法官会审。美国法官的独到之处是,持不同意见的法官可以将其观点写在判决之中。有时是截然相反的观点。法律不同于自然科学。后者找出的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定律,有对错真伪之分。而法律则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条条框框,其释义与运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既然结果是两可的,公正需要体现在程序方面。这就是美国之所以特别强调“正当程序”(e process)。简单说,正当程序就是当事人(或是被告)应有辩解的机会,法官有倾听辩解的义务。此外,法官判决时必须自圆其说,前后一致。写判决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此。

律师大多个性较强,而美国法官也是律师出身,不愿听命于他人。制度上美国是司法独立,也就是法官独立。但美国法官很少独断独行,胆大妄为。美国法官大多德高望重,而且都当过资深律师与名教授,爬到法官的位置可谓历尽千心万苦,不会为了区区小利而坏了自己一世的英名。美国联邦法官有一份很好的俸禄,且享受终身制(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在任上干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法官马歇尔干到80岁时已是病入膏肓,美国的“右派”也盼着这位“左派”尽早让“贤”(美国最高法院只有9个席位)。马歇尔死活不走,而且扬言:“我就是要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美国法官大多干得笑眯眯的,决无贪脏枉法的非份之想。

美国法官待遇优厚,不求加官晋级,可以专心致致地工作。联邦法官的待遇更好,而且是终身制,又没有领导督促,可工作起来还是兢兢业业。美国法官,尤其是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法官,把审判当作一门艺术,一心要超越自我的得意之作。其作品也不乏鉴赏者。美国法学院的教授们的工作与嗜好之一就是对判决品头论足,或喝彩叫好或口诛笔伐。美国律师协会每年要给法官打分,所以法官审案时,对自己讨厌的律师也不敢乱吹“黑哨”。

『柒』 美国的联邦地区法院和州法院之间是什么关系

美国是一个法治发达的国家,不但律师多,法官也不少。据联合国的统计,2001年全美约有法官、裁判官31320人,平均每10万人中,有近11名法官。美国的法院分为两大系统,即联邦法院系统与州法院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平行没有从属关系的,两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司法管辖范围以及独自的法院设立、法官就职规定。在案件的审理上,只有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审理州最高法院裁定的上诉案件,其他联邦法院,包括上诉法院(U.S.
courts
of
appeal,又称巡回法院)、地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都无权审理州各级法院裁定的上诉案件。
要理解美国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分,必须了解美国建国之初的历史。美国独立以前,13个英属殖民地就有自己成熟的法院系统,建国后,13个殖民地成为最初组成联邦的13个州,这13个州虽然联合起来组成了国家,但都希望尽量保持每个州的自主性,包括司法自主。在制定宪法时,各州代表对于是否需要设立联邦法院以及联邦法院是否应该取代州法院有很大的争议,最后达成妥协,即《宪法》赋予联邦司法系统有限的权力,同时州法院继续行使司法权。这样,就出现了两个互不统属的法院系统。需要指出的是,州法院系统包括了50个州,这50个州之间也是互相独立的,因此州法院系统比联邦法院更为复杂,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司法管辖、法官就职规定等。
联邦法院与州法院的区分大致为:
一,从法院的设立看,联邦法院的设立由美国《宪法》规定,除了最高法院外、上诉法院、地区法院的设立以及法官人数的多少,由国会具体运作;州法院的设立则由各州的宪法及州议会规定。
二,从司法管辖权看,州法院与联邦法院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联邦法院不审理涉及各州法律的案件,但是州法院却可以审理和裁决联邦法院拥有司法权的某些案件。因此,两套法院系统在某些方面拥有专属管辖权,而在其他方面则拥有共同管辖权。
三,从案件审理看,联邦法院主要审理涉及《宪法》、外国、州与州之间的案件、以及违反联邦法律的刑事案件,此外破产、海事案件等也属于联邦法院管辖范围;州法院则主要负责审理本州的民事、刑事案件,以及婚姻、遗产继承等事项。
四,联邦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听证批准,是为终身职;州法官的任职,根据各个州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同,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选举的,还可以两者兼有;就职年限可以是终身的,也可以是有年限的。

『捌』 美国法院系统介绍

美国司法系统有数个层级,可能比大部分国家还多。原因之一是联邦法与州法的区分。要了解这一点,必须先回顾历史,当年美国并非以一个国家形式建国,而是由13个各自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的殖民地联盟。独立宣言(1776)因此提到「各殖民地的善良人民」,但也宣称「这些联合殖民地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并且按其权利也应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美国司法史上,种族与若干州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张关系,如下文,美国宪法(1787年通过,1788年批准)开启了竞争日益激烈的权力转移,以及远离各州而转向联邦政府的法律权威。然而现今,各州甚至都仍保有实质权威。任何研究美国司法系统的人务必了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限如何分配。

宪法调整了不少联邦法与州法间的界限,也在政府的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中划分联邦权力(因此在各部门间创造了『三权分立』,并奉行『制衡』制度,以避免任何部门权力过大),每个部门对司法系统有独特贡献。系统内,宪法叙述多种国会可能通过的法律。

不仅如此,法律不只是国会通过的法规而已。在某些地区,国会准许行政机关采用在法规中增加细节的规则。而整个系统依据英国普通法的传统法律原则。虽然宪法与成文法取代普通法,但是法庭仍继续采用不成文普通法,以弥补宪法未明文规定以及国会未制订的部分。

联邦法的来源

美国宪法

联邦法的至高权力

在1781至1788年间,一项名为邦联条例的协议,影响了13州之间的关系,它建立了一个虚弱的国会,并将权力留给各州。虽然各州被下令要对其他法庭的裁决表示尊敬(显示『充分的信心与信赖』),但邦联条例没有制订联邦司法制度的条款,并保存了海事法庭。

宪法的起草与批准反映出一项逐渐达成的共识,即是联邦政府需要加以巩固。司法系统可以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宪法第6条「至高性条款」:

「本宪法,与依本宪法所制定之美国法律,以及依据美国权力所缔定或将缔定之条约,均为全国最高法律。因此,各州法官必须遵守,尽管宪法与各州法律相抵触。」

此段所述建立了美国法律的第一原则:州法不能与联邦法相抵触。而这项禁令如何适用于联邦政府本身以及各州司法系统中新宪法尚未明确解释的范围,这些都尚不清楚。虽然宪法修正案提供了部分解决办法,但时至今日,美国人仍持续在联邦与州之间的精确范围划分之中挣扎。.

每个部门在司法系统中发挥作用

虽然宪法起草者想要强化联邦政府,却害怕其权力过大。限制新政权的方法是将政府划分为数个部门。正如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联邦主义者文集:第51篇》中解释,「政府划分为个别以及独立的部门,可避免侵占。」麦迪逊所指各「部门」—立法、行政与司法,受到了司法系统上一定程度的影响。

立法

宪法赋予国会通过立法的权力。经由国会考虑的提议称为议案(a bill)。如果美国国会两院投票后,多数赞成该议案(如果总统否决,需经两院表决3分之2通过)便成为正式法律。联邦法被称为成文法(statutes)。《美国联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是联邦成文法的「法典编纂」。「法典」本身并非法律,仅代表符合逻辑的成文法。例如第20条包含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成文法,第22条则涵盖外交关系。

国会的立法权有限,更准确地说,是透过宪法委托给美国人民,这明确说明国会立法的范畴。宪法第一条第9项禁止国会通过某几类法规,例如国会不能通过「追溯法令」(用于追溯或『事后的』法令)或征收出口税。第一条第8项列出国会有权的立法范围。部分法律(如『设立邮局』)非常明确,但其它则不然,最值得注意的是「规定美国与外国、各州间通商」,显然解释模糊法规的权力极其重要。早在初期共和史上,司法部门便担任这个角色,因此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取得额外且极重要的角色。

司法

如同其它部门,美国司法部门只处理宪法交付的权力。宪法只提供联邦司法权给某几种争议,于第3条第2项列出,最重要的两个案件包括联邦法的问题(『根据本宪法与美国各种法律,及根据美国各种权力所缔结之条约…而产生之法律及衡平法中的所有案件』) 以及「跨州」案件,或两州之公民的争端。跨州管辖权允许当事人免于在另一州法院提起诉讼。

第2项司法权出现于共和早期。如第2章所述,美国最高法院在1803年马伯瑞控告麦迪逊(Marbury v. Madison)一案中,解释其授权包括有权决定是否成文法违宪,一旦违宪,则宣布法律无效。法律可能违宪的因素是由于违反宪法保障的人民权利,或是宪法第一条并没有赋予国会通过那类法规的权力。

因此,解释描述国会会立何种法令的宪法条款之权力非常重要。传统上,国会已经证明许多成文法为不可或缺,以制订「规定与各州间通商…」或是州际通商的法令。这个法令概念模糊,不易精确解释。的确,为了大部分的成文法,在法令欲达成之目的与州际通商法规之间,被创造出看似可信的关联。有时,司法部门狭义地解释「贸易条款」。举例来说,在1935年,纽约一间屠宰场遵行的联邦法规定之工人的工时与工资,被最高法院宣布无效,因为该厂所处理过的鸡肉全数销售给纽约肉贩与零售商,因此,并不算是州际通商。不久之后,最高法院开始给予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更多自由,今日,联邦法庭持续广义地解释通商权力,虽然不足以让国会有通过立法的理由。

行政

宪法第2条将行政权委托于美国总统。在华盛顿总统领导之下,整个行政部门由总统、副总统、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以及司法部。随着国家的发展,行政部门也随之扩大。现今已有15个内阁层级的部门,每个部门包含一些局、署以及其它名称等机构,这些部门之外,仍有其它行政部门,所有部门行使总统委派之行政权,因此,他们最终必须向总统负责。

在某些范围内,行政与其它两部门的关系明确。假设一或多人抢劫银行,国会已通过成文法将抢劫犯定罪(《美国联邦法典》,第18条,第项),而隶属于司法部的联邦调查局(FBI)则调查这起犯罪事件,若有任何嫌犯被逮捕,司法部所属联邦检察官会在联邦地方法院的审理中试图证实嫌犯之罪行。

银行抢案是一个简单例子。但随着国家迈向现代化与发展路程,在司法系统内,3个部门间的关系也逐渐发展以因应工业与后工业社会中愈加复杂化的问题。行政部门角色变化最大。在银行抢案例子中,国会不大需要专业知识来制订成文法以使银行抢案罪行化。假定议员想要禁止“危险”药物在市场上流通,或是限制一些空气中“不健康的”污染物,国会可能必须精确地这些名词下定义,有时国会会这么做,但渐渐地,国会将部分权力委派给隶属于行政部门的行政机构。因此,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负责监督全国食品与药物的卫生情况,而环境保护局(EPA)则控制工业对陆地、水与空气的影响。

虽然这些行政机构只拥有国会依成文法而委派的权力,但非常具有实质性,他们有权颁布能够明确定义更多法令名词的法规。一项法令可能禁止空气中有“危险的”污染物含量,而EPA则订出每种物质与其含量的危险值。有时,成文法赋予行政机构调查法规违法与否的权力、做出判决甚至进行惩处。

法院将会宣布授与行政机构太多权力的成文法无效。一项名为「行政程序法」(《美国联邦法典》,第5条,第511项,以及其下规定)的重要成文法,说明行政机构在颁布法令、裁决违法行为以及进行惩罚时,应该遵循的程序,同时也提出了当事人如何寻求机构裁决的司法审查。

其它法律来源

美国法律最明显的来源是国会通过的成文法,以行政法规作为补充。有时,这些法规可以明显区分合法与非法行为间的界线—再以前述银行抢案为例,然而政府颁布的法令不足以应付所有情况,很幸运地,还有另一项法律规章能够弥补,正如下所述。

普通法

当成文法或宪法都无法处理时,联邦与州法院通常仰赖普通法,普通法汇编了几世纪以前始于英国的司法裁决、惯例以及总则,此法至今仍继续发展。在许多州,普通法在合约纠纷发生时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州议会一直以来都认为不宜通过涵盖所有可能的合约纠纷之成文法。

司法判例

法院根据法律判决涉嫌违宪的行为与纠纷,这通常需要法院解释法律,法院认为应遵循其它相同或更高层级法院先前解释法律的方式,这称为「遵循先例」,或是判例,这样做,能够确保一贯性与可预测性,诉讼当事人在面临不利于己的判例时,试着区别出他们的案件与先例的不同之处。

有时法院对法律的解释有所不同,例如美国宪法第5修正案中包含一项条款,即「任何人在刑事案件中,不得被强迫自证有罪」。有时,在案件中,当事人可能拒绝传票或作证,理由是其证词可能使当事人遭到刑事起诉—这种情形不在美国发生,而是其它国家。自我归罪条款在美国适用吗?美国第2巡回上诉法院裁定可行,但第4以及第11巡回上诉法院则判定不能适用。这明显意味着,法令的不同取决于住在国内何地。

较高级的法院试着解决这些矛盾之处。例如,美国最高法院经常选择能够解决巡回法庭意见分歧的案件来审理,最高法院判例将能够控制或适用于所有次级联邦法院。在美国控告贝尔希斯(United States v. Balsys, 524 U.S. 666〔1998〕)一案中,最高法庭裁定对于国外起诉的恐惧超越自我归罪条款的范围。

这项裁决成为全国性的法律,包括第2巡回上诉法院。其后,任何遇到此项议题的联邦法庭都遵循高等法院在贝尔希斯(Balsys)一案中的裁决,该次巡回审判中,巡回法院的判决同样约束所有地方法院。「遵循先例」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州法院系统,如此一来,判例在数量与解释性上,皆有增长。

不同法律;不同补偿

鉴于法律体系逐渐壮大,若能区分向法院提起的不同种类法规与诉讼,以及每宗案件中法律所提供的解决方法,将有所帮助。

民事/刑事

法院审理两种纠纷:民事与刑事。民事诉讼需要两名以上当事人,至少其中一方涉及违反成文法或普通法。先提出诉讼者称为原告,另一方则是被告。被告可对原告提出反诉,或是对共同被告提出交互诉讼,只要他们与原告的原始控告有所关联。法庭偏好审理所有陈述皆因一起纠纷引起的单一诉讼。至于商业诉讼、违反合约、侵权行为、或是当事人声称因另一方的疏忽或蓄意恶行而受到伤害,这些则属于民事范围。

虽然大部分的民事诉讼发生于诉讼当事人间,但联邦或州政府永远是刑事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政府以人民名义,对被指控做出违反法律的某些行为如伤害大众福祉的被告进行起诉。两家公司可以就违反合约而提出民事诉讼,但只有政府能控告某人谋杀。

举证标准与可能进行的刑罚也有差异。一名刑事被告只能因「无合理疑点」而被判有罪。在民事案件中,被告只需提出「证据优势」,这基本上只是一种说服力不足的陈述,意指「极有可能」。被判有罪的罪犯可能入狱,但是民事诉讼中,输的一方当事人只需负上法律或公平补偿之责任,如下文所述。

法律与公平补偿

美国司法系统在有限范围内尽可能提供大范围的补偿。刑事成文法通常列出某一特定犯行的罚金范围或是法庭可能施予的入狱时间。其它部分的刑事法规在某些权限内,可能容许对惯犯加重刑罚,重罪的刑罚比轻罪还要严厉。

在民事诉讼中,大部分美国法庭被授权选择法律或公平补偿,比起过去,其间区别不大,但仍值得了解。13世纪的英国,「法院」只被授权判决金钱上的补偿。假如被告违反的合约价值50英镑,法院可命令报告全数支付给原告。在多数案例中,如此支付赔偿金是合理的,但在许多案例中则不然,例如稀有艺术品或是一块土地的出售。13与14世纪时,「衡平法院」形成,这些法院创造了公平补偿,例如特定迫使当事人履行职责,而非只是因为他们的不履行义务而强迫支付赔偿金。到了19世纪,大部分美国司法权限已消除法律与公平赔偿间的差异。现今,除了极少数例外,美国法庭能够视情况需要,判给法律或公平补偿。

有一个著名例子说明了民事与刑事法的不同,以及其提供的补偿差异。加州指控前足球明星辛普森(O.J. Simpson)犯下谋杀罪。然而,他没有被判罪,因为陪审团裁定起诉失败,证明辛普森的罪行无合理疑点。后来,辛普森太太的家人以非法致死为由控告辛普森,这是一桩民事诉讼。此案中,陪审团以证据优势证明辛普森必须为其妻之死负责,便下令辛普森支付赔偿金—法律补偿—给原告。

联邦系统中州法的作用

宪法明确禁止各州采用某些法律(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钱币)。宪法第6条「至高性条款」排除任何抵触宪法或联邦法的州法。即使如此,大部分的司法系统仍由州所控制。宪法已明确规定国会可制订法令的范围。1791年的第10修正案明订:「凡宪法未授予美国也未禁止各州的权力保留给各州和人民。」

然而,联邦与州政府间仍存在相当程度的紧张关系—包括奴隶制度以及州最终是否有权脱离联邦。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两项争论,也限制了司法体系内州的角色:根据1868年的第14修正案,「任何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不得拒绝给予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法律上的平等保护」。此修正案大大地扩张联邦法院宣布州法无效的能力。1954年布朗诉教育局(Brown v. Board of Ecation)一案,禁止阿肯色州的州立学校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正是仰赖这项“平等保护条款”。

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上述的一些趋势—行政国的兴起,这是一种更有力且广泛的正当程序之司法解释与平等保护,以及类似国会规定通商之权力的扩张—结合之后,提升联邦在司法系统中的角色。即是如此,系统中的大部分仍在州范围之内。任何一州都不得拒绝联邦宪法保障之公民与权利,许多州将自己的法律解释成授与更多一般的权利与特权。实施州法的州仍愿持续裁定大部分的合约纠纷。多数的刑事案件与民事侵权诉讼也是如此。处理结婚与离婚事宜的家庭法几乎都属于州事务。大多时候,对美国人而言,司法系统代表的是警官与自己居住的州,或是各种政治机关与州内其它政治部门。

此引言仅是司法系统之概述。其余的章节提供更多细节、特色与见解。第一与第2章分别描述联邦与州法院系统组织方式,第3章详细解释司法制度之复杂问题,此章节描述联邦与州法院之界线,但同时也探究提出诉讼者以及法院审理案件之类型。第4章之重点从法院扩大到出庭的人士。美国法律之执行已被研究过,典型的诉讼也已解释。同时,此章节将解释利益团体的角色,他们通常坚决进行特定案子以推动其社会与政治议程。第5章详细说明法庭如何处理刑事案件。第6章重点为民事诉讼。第7章则是联邦法官甄选过程。最后章节探讨某些特定司法判决—特别是高等法院之判决—如何能够等同于决策,并在与立法与行政部门关系复杂之下,与司法制度紧密结合。

『玖』 美国司法体系

美国的法院体系和司法原则

一、双重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

在美国打官司,首先得知道哪些案件应该向州法院起诉,哪些案件应该向联邦法院起诉。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有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州宪法和州法律两个法律体系,但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具有最高地位。法院同样存在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联邦有最高法院,各州也有州的最高法院(有的州称为州最高上诉法院或上诉法院)。州法院是州政府的司法部门,联邦法院则是联邦政府的一个部门,这两套法院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但在司法管辖的范围上有所分工。绝大多数的案件,既可向州法院起诉,也可以向联邦法院起诉。但州法院审判案件时,在适用法律方面不仅受州宪法和州法律的限制,也要受联邦宪法和法律以及联邦所签定条约的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受联邦宪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联邦宪法赋予和由国会立法规定的联邦司法权力。根据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合众国司法权适用于以下范围的案件:①合众国作为诉讼的一方的案件;②涉及到州的案件,具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州之间的诉讼案件、一个州与另一个州的公民之间的争执案件、不同州的公民之间的诉讼、同一个州的公民之间关于不同州的土地的所有权的诉讼;③涉及大使、公使和领事的一切案件;一州或其公民与外国或外国公民或属民之间的诉讼;④所有涉及到联邦宪法、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根据联邦权力缔结的条约的一切案件,以及关于通航水域的法律一切案件。

宪法让联邦法院有权审理上述案件,但并没有禁止州法院审理这些案件。但是,美国国会可以规定某些案件由联邦法院独自行使管辖权,如反对合众国的犯罪所引起的案件,以州为诉讼当事人的案件,涉及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员的案件等。这样,在任何一个州里,都既有州法院系统,也有联邦法院系统。对有些案件,两种法院都可以受理;另一些案件,只有州法院才能受理;还有些案件,只有联邦法院才能受理。事实上,联邦法院审判涉及联邦法律的一切案件,但宪法对初审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作了区别,如联邦最高法院只拥有有限的初审管辖权,但最高法院拥有广泛的上诉管辖权。因此,在美国,一场官司可能从州法院开始,但如果涉及到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就可以从州最高法院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二、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是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司法机关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裁决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各类纠纷和争执,法官做出裁决,只服从宪法和法律,必须独立进行审判。司法独立,首先是指独立于行政机关,法院和法官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不接受行政机关的领导和指示,行政机关不得因法官的判决不符合其意愿而将法官撤职。但在美国,由于实行所谓“严格的”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还强调法院独立于立法机关。由于独立后的13国普遍奉行“立法至上”的原则,一段时间里,议会任意侵占侵占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权力,议会甚至宣布法院关于财产争议的裁决无效。因此,制宪会议有意让联邦政府的三个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平行,国会也不能干涉和干扰法院的审判活动,法官如果认为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宪法,就可以拒绝执行。

为了保证司法独立,保证法官不会因为做出某项裁决而受到政府或国会的报复,美国在宪法和法律上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⒈法官如无过失得终身任职。第三条第一款中就明确规定,“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的法官在行为良好期间得继续任职”,这就意味着联邦法院的法官实行终身制。现在,美国联邦法官在年满70岁且任职满十年的情况下可以退休。美国有些州法院的法官是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但在任期届满之前,除非经过弹劾不得被免职或令其提前退休。无论实行终身制还是任期制,在退休前或任期届满之前,法官的职务都是有保障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法官应受弹劾的监督,即法官如犯有“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和轻罪”,经弹劾应被免职。不过,也有人主张对法官的弹劾与总统及其他文职官员应有所不同,如违反“行为良好”的原则也应受到弹劾。事实上美国历史上对法官的弹劾也多一些。

⒉不相容原则和政治中立。不相容原则也适用于法官,即法官不得同时担任政府职务,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兼任其他盈利性职务。政治中立则要求法官不得以政党身分从事政治活动。

⒊待遇保障。法官享有高薪待遇和退休保障,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还规定,联邦法官“应在规定的时间得到服务报酬,此项报酬在他们继续任职期间不得减少”。这条规定的目的,是使法官任职期间免遭报复和刁难。因此,法官任职时,他的薪金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现在,合众国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的年薪与副总统相同。年满70岁并担任联邦法官10年以上,或年满65岁并担任联邦法官15年以上,可以领全薪退休。为了确定联邦公职人员的薪金标准,建立了一个由九名“不担任公职的人员”组成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员薪金委员会”,由总统任命的三人(并指定一人担任主席)和参议院议长、众议院议长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各任命二人组成。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对包括国会议员在内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员的薪金标准进行审查,并向总统提出报告和建议,总统再根据此报告向国会提出建议,建议在提出30天后自动生效,除非参众两院在30天期限内以联合决议否决此建议。

三、遵守先例原则

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其重要特点就是存在判例法。所谓判例法,不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而是产生于法官的判决,即可以从法官判决中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法官判决不仅是根据制定法,也具有宣示法律原则、解释制定法的作用。因此,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实行“遵守先例”的原则。法官的判决不仅适用于所判决的案件本身,而且成为一种先例。法官们在判决时,都要考虑所有的判例,其中不仅包括遵守上级法院的所有判决,也要遵守他们自己法院先前的判决。因此,一个判决一旦做出,这个判决就对做出判决的法官本人也有了约束力。当然,先例并非绝对不能改变,但应该有“明显的理由”。但是,在先例面前,法官们也仍然有他们的主动性,因为在同样的问题上,总会存在可供法官挑选的许多相互冲突的先例。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可以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来撤消它不再愿意遵循的先前的判例。如1954年,由沃伦担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中的判决,就推翻了普莱西诉弗格森案确立的“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裁决隔离使用教育设施的作法本身即为不平等。

四、法官的挑选和任命中的政治与法官的“政治中立”原则

由于联邦法院的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两党主要是通过影响对法官的任命来影响司法过程。根据法治原则,司法系统应严守公正、中立的准则,超越于党派政治之上,但“实际上在选择最高法院或联邦法院法官时,政党倾向或司法哲学是其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曾经试图通过任命有本党背景的法官改变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党派构成,目的就是使之更有利于“新政”的实施。后来,尽管对司法任命的非政治化作了努力,使司法决策更多来自法官个人而非党派倾向,但是“法官并未完全摆脱政治性考虑,他们仍然和行政、立法机关中的重要政治人物保持着松散的联系,他们必须依靠政党的立法者为其制定预算”。

在各州,州法院法官的挑选办法有较大差别,大多数州实行选举产生的办法,而选举又有党派选举和超党派选举之分。

具体情况如下:在党派选举中产生法官的有13个州;实行超党派选举的10个州;有4个州由州议会选举产生;由州长任命的有7个州;另外有16个州实行功绩制。
但是,法官不论是选举产生还是任命产生,也不论他在担任法官之前有何党派背景,不论曾经担任过什么公职,一旦成为法官,他就不得再参与党派活动,而应保持“政治中立”。因此,行政首脑(总统和州长)实际上不可能控制由他们任命的法官。例如,1952年,最高法院在“杨斯顿钢铁和钢管公司诉索耶案”中拒绝了杜鲁门总统接管钢铁厂的理由,裁决总统的接管违反宪法,而当时的最高法院九名法官中,五名是由罗斯福总统任命,四名是由杜鲁门总统任命的。又如,尼克松总统在他的任期内有机会任命了四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其中包括首席法官沃伦·伯格,然而,正是这个包括四名由尼克松本人任命的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合众国诉尼克松”案中全体一致通过,拒绝了尼克松所提出的理由,裁决尼克松总统应该交出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贾沃斯基所要求的录音带。而播放这些录音带揭露了尼克松曾参与掩盖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面临必然被弹劾的结局,他因而只好选择辞职。这一事件说明,“通过法官的任命来控制最高法院是极为困难的”。

美国的联邦法院

一、1789年司法条例

美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和国会随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这意味着制宪会议共同同意的是要建立一个最高法院作为联邦司法系统的最高审判庭,但对于联邦司法系统如何组成,是由各州法院组成还是由联邦下级法院组成,对于是否需要设立联邦下级法院等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因此把所个问题留给国会去决定。

第一届国会开始工作不久就通过了1789年司法条例,建立了联邦法院体系,确定了联邦法院的组织和各类法院的管辖范围。当时规定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5名大法官共6人组成,建立的下级法院包括13个地区法院,每个州为一个联邦司法区,每个地区法院设一名法官,三个巡回法院,每个巡回法院由两名最高法院法官和一名地区法院法官组成,从而构成了联邦法院体系。不过,自那以后,美国的司法条例经国会做过多次修订,增设和撤消各类法院、改变各类法院的管辖权、制定和修改程序规则、为各类法院设置官员和雇员的职位等。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有两次,一是1891年通过的司法条例,为减轻最高法院的负担建立了上诉法院,在此之前各巡回区的上诉案件是由最高法院法官承担审理的。二是1925年的条例赋予最高法院调阅下级法院案卷的裁处权。

1789年的司法条例及后来的修订,显示了美国的国会拥有规定包括最高法院在内的联邦法院的组织结构、管辖权限和办案程序的权力,体现了立法部门对司法部门的制衡。但反过来,最高法院是由宪法直接设立,它的存在不以国会的意愿为转移,并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初审管辖权,正是最高法院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裁定1789年司法条例的某些条款违宪,确定了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1789年司法条例第25条明确把州法院置于联邦法院的上诉管辖权之下,规定州法院所判决的以下几种案件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州法院的判决违反了合众国宪法、法律和条约;州法院的判决所维护的州法律与合众国宪法、条约、或法律相抵触;州法院的判决否定了联邦宪法和法律所肯定的权利和特权。这样,就把联邦至上条款所体现的原则贯彻到了司法制度中,使得凡是被认为违反了宪法第六条关于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为全国最高法原则的案件都可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赋予了联邦法院复审州法院判决的权力,并使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各州成为宪法最后解释者,从而“解决了州和联邦权力的范围之争问题”。

二、联邦法院的体制

现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由94个联邦地区法院、13个联邦上诉法院和一个最高法院组成。

1、联邦地区法院

每个州至少有一个地区法院,较大的州可能设立2至4个地区法院。现加利福尼亚州设有四个地区法院,办公地点分别在旧金山、萨克拉门托、洛杉矶和圣迭戈。纽约州和得克萨斯州也有四个地区法院。美国全国50州共设有89个地区法院,另外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领地各有一个地区法院。每个地区法院至少有一名法官,共有576名地区法官。设在纽约市的纽约州南部地区法院法官最多,有27名法官。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都是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终身任职。地区法院是初审管辖法院,也是联邦司法系统中“工作最重的”的法院。这91个联邦地区法院只有联邦的司法管辖权。但联邦地区法官审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这时,他们也要应用有关州的法律。经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大多数可以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有少数几种可以直接上诉到最高法院。

地区法官可以任命书记官、法警、法律书记员、法庭报告发布官、法庭记录员等协助他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角色是联邦执法官。联邦执法官分专职和兼职两种,全国现共有287名专职执法官和168名兼职执法官。他们也是由地区法官任命,但需要经联邦司法地区的居民组成的陪审员小组审查。执法官任期八年,其职责是发布逮捕状、决定被捕者是否应由大陪审团起诉。每个地区法院还有一名联邦执行官,他由总统任命并受联邦司法部长的监督,他的主要职责是维持法庭秩序、实施逮捕、执行法院命令,传唤证人等。

2、联邦上诉法院

美国全国50州划分为11个司法巡回区,此外,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作为一个巡回区,每个巡回区设立一个联邦上诉法院,共12个上诉法院。每个巡回区所管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第二巡回区只辖纽约和康涅狄格两州,第九巡回区则辖加利福尼亚等太平洋沿岸及夏威夷、阿拉斯加九个州并加上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联邦巡回区”,其上诉法院称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由12名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的法官组成,办公地点也设在哥伦比亚特区。该上诉法院与其他12个上诉法院地位相同,但其管辖的地理范围涉及全国,而管辖的案件限于审理由各联邦地区法院及有关联邦独立管理机构转来的涉及专利、商标、版权、合同、国内税收的案件,以及索赔法院和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因此,在哥伦比亚特区有两个上诉法院,一个为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一个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两者是不同的。

每个联邦上诉法院有6至28名法官,也都是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皆为终身职。上诉法院审理案件,一般由三名法官组成法庭,但特别重要和有争议的案件要求全体法官出席。上诉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受理经辖区内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的上诉,也审查联邦贸易委员会之类的独立管理机构的行动。

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是根据宪法第三条设立的,因此被称为“宪法性法院”,又称“宪法第三条法院”,但它们都属于一般管辖权的法院。另外,还有国会设立的特别宪法性法院,如合众国国际贸易法院、合众国索赔法院。

此外,还有一类不是根据宪法的第三条设立而是由国会为某些特别的目的而设立的法院,或者说是由国会为行使宪法第一条所赋予的立法权而设立的法院,被称为“立法性法院”,或者“宪法第一条法院”。立法性法院的法官一般由国会规定了明确的任期,并被授予非司法的职能,其挑选和任命程序也与宪法性法院的法官不同。如合众国军事上诉法院审判案件应用军事法,由三名文职法官组成,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命,但任期为15年;破产法院专门审理有关破产的案件,法官由联邦上诉法院任命,作为联邦地区法院的附属机构。

『拾』 美国司法部长和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谁才是真正的美国司法机构的老大

美国司法机构领袖是美国大法官,美国司法部长虽然名字中有司法两个字,实际属于行政部门,不属于司法部门。

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门的领袖,并主管美国最高法院。在美国司法部长行使的是行政权,是美国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属于行政机构里而不是司法机构。

美国司法部长,是美国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司法部长被认为是美国政府首席法律顾问,他职责是替美国政府处理法律事务及对美国司法部门进行监督。美国司法部长是美国总统的内阁成员之一,是内阁中唯一不使用“Secretary”作为名称的内阁成员。

(10)美国法院扩展阅读:

美国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是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门的领袖并主管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美国最高司法官员,领导最高法院的事务并在弹劾美国总统时主持参议院。同时,按近现代传统,首席大法官还主持美国总统的宣誓仪式,但这样的做法没有《美国宪法》和任何法律作依据。

现任即第十七任首席大法官是约翰·罗伯茨,他由乔治·沃克·布什总统任命,2005年9月29日获美国参议院通过。

美国司法部长:

是美国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司法部长被认为是美国政府首席法律顾问,他职责是替美国政府处理法律事务及对美国司法部门进行监督。

美国司法部长是美国总统的内阁成员之一,是内阁中唯一不使用“Secretary”作为名称的内阁成员。美国司法部长在总统继任顺序中排名第七。美国司法部长是在美国总统上任后提名,由美国参议院批准产生。总统有权随时解除司法部长的职务。

热点内容
法院解冻帐户 发布:2025-05-01 16:12:19 浏览:917
合同法对标的物异议 发布:2025-05-01 16:09:56 浏览:463
交通事故法律援助经典案例 发布:2025-05-01 16:02:01 浏览:675
法院人耐心 发布:2025-05-01 16:01:54 浏览:714
关于合同法和贸易的案例 发布:2025-05-01 15:57:34 浏览:166
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1 15:57:33 浏览:108
中世纪欧洲刑法 发布:2025-05-01 15:52:21 浏览:700
公司名不能带法律二字 发布:2025-05-01 15:46:35 浏览:911
写法规范 发布:2025-05-01 15:46:30 浏览:822
刑法电刑 发布:2025-05-01 15:46:29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