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噪音
A. 起诉噪音扰民,应该如何取证。
可以用以下方法采证:
1、收集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
2、以笔录方式收集你邻居的“证人证言”,需要有签名以及时期。
3、与主要负责人理论时录下录音资料。
4、专业鉴定委员会噪音的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1)法院噪音扩展阅读:
噪音扰民取证难?南京警方率先使用噪音测量仪
噪音扰民让不少人头疼,也是警方接到的一大投诉热点。为解决这个难题,南京栖霞警方在全省率先使用处置生活噪音警情的新设备——声学与振动测量仪,现场采集噪音数据,依法对噪音制造者进行处理。
迈皋桥派出所民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对于噪音制造者,警方会采取先劝导再警告最后处罚的方式。栖霞警方表示,从以往的口头劝说到现在的让数据说话,让报警人和被举报人能更形象而直观的理解。
B. 起诉楼上噪音扰民证据要达到什么要求才算噪音
法律分析:第一:记录噪音产生的时间和分贝数。如果经常深夜吵架,建议报警。
第二:检测楼板的厚度,如果厚度达不到规范,把开发商一起起诉。
第三:看下医生,自己是否神经衰弱。
第四:把房间顶部做个隔音棉隔层。
第五:买个耳塞。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C. 生活噪声是不是可以上法院,都有些什么程序
对于生噪声的问题,除了通过直接与污染者协商解决外,还可通过几下途径解决:
一、申请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制止污染的法定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这种监督管理,除了要求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申报登记等制度外,当然包括制止和处罚违反法律规定的环境噪声污染行为。因县环保局对你的申请拖延不办,你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提起环境行政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环保局履行制止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定职责。
二、向人民法院提起排除噪声污染危害的环境民事诉讼。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1条关于“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规定,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排放噪声者排除噪声污染危害的环境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商家停止噪声污染。当然,你也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要求商家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D. 噪音污染的官司应该怎么打啊胜诉的可能性大吗
需要出具噪声检测报告,该报告可以委托当地环保局检测站出具,但需要支付相应的监测费用,楼上说50元是不可能的……费用标准不一样,大都是几百元,至于噪声标准是采用的《声环境质量标准》,白天噪声60分贝一下,夜间50分贝以下为达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E. 噪音污染,法院起诉程序
先找环保局投诉了
不行再去法院了
F. 噪音问题可以起诉吗
可以。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六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噪音的危害
1、听觉器官的损害,表现为噪音性的听力损害,可以引起耳鸣,听力下降。
如果是孕妇长期处在有噪音的环境下,还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影响。建议不要长期处在有噪音的环境,如果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在噪音的环境下,建议做好耳部的保护措施。神经系统的损害可以引起失明,神经衰弱引起头痛、头晕。长期处于噪音状态,会失眠。
2、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可以引起心率的变化,可以引起血压的升高。消化系统的损害,也可以引起食欲不好,胃口减退。
3、内分泌系统的损害,可以引起内分泌失调,然后还有引起身体上的一些不舒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噪声 (生理学术语)
G. 噪音扰民可以去法院起诉吗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噪音干扰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当事人可以选择报警,也可以选择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法院受理了此类案件,一般也是对双方进行调解,和报警的结果是一致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H. 关于噪音扰民,法律法规是怎样规定的
一、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噪音扰民的规定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这就直接把很简单的、常见的噪音扰民的情况直接归入了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2、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0分贝,夜间为40分贝,但实际上超标的情况十分严重。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污染形形色色,如果是重大的污染环境的案件,一旦是触犯了刑法,可以直接用刑罚的手段去解决,直接去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轻微的污染环境的情况,这种情况一直有我们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以前,经常把一些噪音绕民大额行为当成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依靠当事人的内心确信去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十分的差。尤其是在学生的考场的周围、小区的周边、公园等一些场所,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现在如果有人制造了噪音对人的生活造成了侵犯,就是违法行为,就执法人员就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实施处罚。这种规定,将会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人们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噪音扰民标准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1、0类50分贝40分贝。
2、1类55分贝45分贝
3、2类60分贝50分贝
4、3类65分贝55分贝。
5、4类70分贝55分贝。
【法律依据】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I. 法院起诉噪音扰民要怎么提供证据
如果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向法院起诉维权,注意录音等证据的保留。请问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您与对方进行过协商吗?由于您的具体情况我并不了解,暂时无法为您做出更加详细的回复
J. 中国法律规定多少分贝属于噪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标准值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类别 昼间 夜间
0类 50分贝 40分贝
1类 55分贝 45分贝
2类 60分贝 50分贝
3类 65分贝 55分贝
4类 70分贝 55分贝
3 、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
(1)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分贝执行。
(2)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3)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5)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4 夜间突发噪声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分贝。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1.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2.标准值
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如下:
类别 昼间 夜间
一类 55分贝 45分贝
二类 60分贝 50分贝
三类 65分贝 55分贝
四类 70分贝 55分贝
3.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的划定
一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二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
三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四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4.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5.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分贝,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分
拓展材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四条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其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的,从其决定。
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时间规定:
一类生活区域夜测50分贝以上,二类生活区域夜测65分贝以上,只要超过晚上22点或至次日早6点的就是扰民了,属于噪音污染。如果您所处的地方出现了在这些范畴之内的行为就是扰民。根据国家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0分贝,夜间为40分贝。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包括了工业噪声污染、建设施工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噪声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我们着重介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