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庭法院
Ⅰ 仲裁与法院的区别
法律分析:一、性质不同。仲裁是由仲裁机构即仲裁委员会受理。而审判则由人民法院负责,法院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二、对案件的管辖不同。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的案件,仲裁机不能受理。而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则是强制管辖,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依法受理案件。
三、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不同。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是由当事人各方选定或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其组成是基于当事人的选择,而审判庭的组成则是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无权过问,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请回避,是否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四、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五、仲裁依法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一经仲裁庭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而法院审判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上诉于上一级人民法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Ⅱ 仲裁委和法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法院与仲裁的关系。对法院管辖权排斥的条件就是仲裁,仲裁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问题,不好展开。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有明确确认。一是裁审自择。对于私法范围内,法律允许当事人自己选择,法律不排斥当时达成一致来排斥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在发达的国家,当事人选择仲裁案件比较多。我国在90年代前,对仲裁审查采取比较严的态度。二是裁审择一,对于法院管辖权或仲裁,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对于仲裁的审查权:一是人民法院或专门法院对排斥法院管辖权的仲裁协议有审查权,并可以作出裁定。这是基于司法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表现,对于民商事管辖权是来源国家的授权和当事人的授权。一项无效的仲裁合意要排斥法院的管辖权是不能。默视法院管辖,排斥仲裁协议的权利。我想对国内案件,还是涉外案件,如何理解默视的问题,最高院民诉讼法解释第149条,即使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但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没有提出,对方当事人应诉答辩,就推定法院有管辖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涉外案件。对于我们国内案件、对于仲裁条款,我们也有这样问题。
第三部分,对无能仲裁裁决的排斥。排斥无能的仲裁主要是看仲裁的程序,看仲裁的程序是否符合仲裁规则、是否正确、合理。我认为对于仲裁审查的重点在程序而不是实体。我们法院对仲裁的撤销和不予执行,是基于仲裁的无能。我们审查仲裁裁定,主要是审查仲裁裁决与仲裁规则是否有效。举一个例子,有关电子邮件的送达开庭信息,这在我们民事诉讼是不允许。但是有一个案例,深圳一家公司和英国某公司发生争议,两公司在有关合同中有约定发生争议由英国商事仲裁院仲裁,英国商事仲裁院作出总裁裁决要求深圳公司履行,但是深圳公司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因为深圳公司没有收到有关进行仲裁的通知,但是伦敦仲裁商务院允许电子邮件送达,深圳公司和英国公司在签定合同时,是约定到伦敦商事仲裁院仲裁。达成仲裁协议,接受仲裁排斥法院管辖,那么伦敦商事仲裁院的仲裁规则对你就有约束力。在涉外案件中,程序法适用法院法,实体法可以约定使用外国法院的法律。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司法审查,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与否,应该审查仲裁程序。我们对仲裁程序如何的理解,有一些请示的案件,仲裁裁决书署名是三个人,但只有二个人签名,这仲裁协议是否有效,这不能得出该仲裁无效。我认为是这仲裁有效的,我看了很多仲裁规则,只有阳江市的仲裁规则,有二个仲裁员签名,即多数仲裁员同意,仲裁裁决是有效的。我认为我们法院应和仲裁机构联系一下,让他们把仲裁规则给一份我们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方便。
Ⅲ 仲裁与法院有什么区别
仲裁与法院的区:
1、定义
仲裁机构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双方民事争议,作出仲裁裁决。
法院是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
2、分类
仲裁分为国内仲裁机构和国际仲裁机构,后者又分为全国性的仲裁机构和国际性或地域性的仲裁机构。此外,按仲裁机构的设置情况,国际上进行仲裁的机构有三种:一种是常设仲裁机构,一种是临时仲裁机构,还有一种是专业性仲裁机构。
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其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3、职责
《仲裁法》的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这里明确了三条原则:一是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民事主体,包括国内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合法的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组织;二是仲裁的争议事项应当是当事人有权处分的;三是仲裁范围必须是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判机关,其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
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仲裁庭法院扩展阅读: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有两类纠纷不能仲裁: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仲裁,这类纠纷虽然属于民事纠纷,也不同程度涉及财产权益争议,但这类纠纷往往涉及当事人本人不能自由处分的身份关系,需要法院作出判决或由政府机关作出决定,不属仲裁机构的管辖范围。
2、行政争议不能裁决。行政争议,亦称行政纠纷,行政纠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或者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由于行政管理而引起的争议。外国法律规定这类纠纷应当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
《仲裁法》还规定: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由国家另行规定,也就是说解决这类纠纷不适用仲裁法。这是因为,劳动争议,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虽然可以仲裁,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经济纠纷,因此只能另作规定予以调整。
法院依法审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2、下级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3、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
4、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Ⅳ 法院有仲裁庭吗
我国法院没有仲裁庭;
仲裁庭是由仲裁委员会组建的,与法院不是一个系统;
如果将案件交仲裁机构,你不能起诉了。如果起诉就不能交仲裁庭,这是一个选择关系。
Ⅳ 仲裁庭属于法院吗
法律分析:不是。诉讼和仲裁最本质的区别实际上在于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区别。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案件,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活动。诉讼程序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过程,也是国家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人民法院裁断案件的诉讼活动是国家法律赋予的公权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Ⅵ 仲裁庭和法庭的区别
依法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组织机构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 一裁终局 可申请法院执行
对仲裁不服 可依法到法院诉讼 法庭系审判机构 四级二审制
Ⅶ 仲裁庭和法庭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管辖权的取得不同。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只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依法受理后,另一方必须应诉;而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则必须要有仲裁协议,即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纠纷发生前、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二是审理者的产生方式不同。诉讼案件的审判庭由法院指定,不能由当事人选择;而仲裁案件,除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选定仲裁委员会、约定仲裁庭的组成人数外,当事人有权选定仲裁员。
三是开庭审理的原则不同。法院开庭审理一般公开进行,只有某些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以有利于保守当事人之间的商业秘密和维护其商业信誉。
四是审理程序及当事人的能动作为不同。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诉讼法的规定进行,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则有较大的自由度,几乎每一步骤当事人都能主动作为,如约定由3名仲裁员还是一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是否开庭审理等等都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不得强迫。
五是监督程序不同。我国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发现确有错误,可适用审判监督程序。我国仲裁委员会则实行一裁终局制,并适用司法监督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Ⅷ 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
仲裁委来员会和法院的区源别:
1.部门性质不同: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仲裁委员会是民间的裁决机构,仲裁委的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
2.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的,当事人不存在上诉的问题,所以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又规定了一些补救措施。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仲裁裁决。法院诉讼是两审终审,二审判决是生效的判决,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3.收费不同,仲裁费用高,而且不能缓交、免交、减交。法院的受理费相比仲裁费用要低,一些情况可以缓交、免交、减交。
4.权力不同:仲裁排除法院管辖,即如果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诉讼了。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无权采取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这两项措施仍由法院办理。
Ⅸ 仲裁庭和法院的区别
1、性质不同。仲裁是由仲裁机构即仲裁委员会受理。而审判则由人民法院负责,法院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案件的管辖不同。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而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则是强制管辖,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依法受理案件。
《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