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提供资料

法院提供资料

发布时间: 2022-03-29 23:20:35

⑴ 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提交以下材料: 第一,原告起诉时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每份起诉状都应当有原告的亲笔签名或盖章。我国法律规定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并且没有代理人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向原告宣读,原告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原告应当提交原告主体资格证明,诉讼代理人代理原告提起民事诉讼的,还应提交诉讼代理资格证明。原告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材料(身份证、军官证等)复印件;原告为法人或个体工商户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其他组织应提交证明其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件复印件。法人应提交年检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 第三,起诉时原告需要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原告在立案时既可以把本案的所有证据材料连同诉状一并提交,也可以仅仅提交立案时所必须的证据材料。所谓立案时必须提交的立案证据材料一般指两类:第一类是指证明当事人享有某项诉讼权利的证据,比如在物权纠纷中,原告主张自己的房子被被告损害,原告首先应当证明自己对该房产存在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故原告应当向法院提交房产证等能证明自己权利存在的证明材料;第二类是指能证明争议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比如,在名誉权纠纷中,当事人还应当提交证明侵权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原告提供某批评文章用以证明被告存在(或原告认为被告存在)侵犯其名誉权的行为。

⑵ 去法院起诉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1、起诉书。(写清楚起诉人信息、被诉人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
2、证据材料(证明你所说事实的证据)
3、你自己的身份证,证明被告的资料(企业的话,可以去工商局打印)

⑶ 法院起诉都需要带什么材料

起诉需要的材料如下: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3、起诉状。

(3)法院提供资料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⑷ 到法院去起诉,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提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材料,配合人民法院搞好立案规范化管理。 2、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交起诉状的规范性要求:(1)当事人基本情况: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全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为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人的,写明法定代理人的基本身份情况;(2)诉讼请求:要求简洁、明确、具体;(3)事实及理由:清楚、简明,与诉讼请求相关联;(4)起诉状份数:正本一份,副本按被告及第三人数额提供相应份数;(5)起诉状书写:用蓝黑或黑色钢笔、签字笔书写或打印;(6)签名或盖章:原告为自然人的,正副本均由本人签名;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盖单位公章;为个体工商户的,以营业执照登记的业主作为原告并签名。原告签名或盖章后注明具状日期。 3、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应当提交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并填写法院专递地址确认书、当事人信息登记表和证据清单。原告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并携带原件进行核对;为单位的,应提交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各一份。原告是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人的,应提交原告与其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关系证明。 4、 以公民住所地确定管辖,公民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起诉时应当提交住所证明。由被告(或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确定管辖的案件,应提交由派出所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被告(或原告)在管辖法院辖区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证明或暂住证。 5、起诉时有委托代理人的,应当提交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应写明委托权限和期限,委托权限为全权代理的,应当写明具体的授权事项,否则视为一般代理。委托公民代理的,应提交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并提供原件核对。委托律师或者法律工作者代理的,应提交律师证或法律工作者证复印件并提供原件核对,同时提交律师事务所或者法律服务所的公函。 6、起诉应提交立案所需的基本证据原件或者与原件核对后的复印件,填写证据清单,注明证据编号、名称、来源、内容和证明对象,说明证据是原件还是复印件,原告或者代理人签名或盖章。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两份,一份交原告,一份存卷;证据要求正本一份,副本按照被告及第三人人数提交,法院送达起诉状副本同时送达证据副本。立案所需的基本证据是指证实双方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证据和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的证据。 7、起诉材料的纸张应当符合案卷装订归档的要求,一律采用A4纸,如非A4规格的原件,应粘贴在A4纸上,A4纸左边留出2厘米的装订线。 8、当事人提交的起诉材料齐全后,一审法院应当在七日内审查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⑸ 法院起诉被告需要提交哪些资料

办理诉讼立案手续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等证件材料。另外,尤为重要的是起诉状和证据,这两项是决定诉讼胜负的决定性条件。

一、提交起诉状是法定的基本材料:

  • 提交起诉状:

    《民诉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起诉状基本内容:

    《民诉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二、提交证据是保障诉讼成功的必要材料:

  • 证据非常重要:

    要向法院起诉,起诉人需要有起诉的理由和事实依据,事实依据是支持起诉理由的有力保障。而事实是否存在,主要依托证据。在法律上,只有证据才能证明事实的存在。如没有证据,无法说明问题的真实性。法律认定事实重证据,起诉人单凭嘴上说的 “空口无凭 ” 。为此,《民诉法》有如下规定: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 《民诉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证据范围: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⑹ 到法院起诉对方要准备什么资料

搜集对方借款的证据,身份信息等,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和起诉书到对方住所地法院起诉。
程序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⑺ 法院可不可以将起诉人提供资料复印给被告人

可以。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⑻ 法院开庭准备什么资料

法律分析:法院开庭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有:起诉书、当事人的相关证据、犯罪事实认定情况、审查起诉情况、量刑处理意见等,具体情况下应当由法院根据提供的相关证据以及法律适用情况,来对当事人进行判决。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被告以有书面仲裁协议为由对受理民事案件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七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热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53 发布:2025-05-06 23:07:03 浏览:491
关于举办法治漫画的通知 发布:2025-05-06 23:02:03 浏览:887
立法项目建议书 发布:2025-05-06 22:58:08 浏览:728
舒扬2017行政法 发布:2025-05-06 22:53:48 浏览:423
静安房产律师 发布:2025-05-06 22:47:59 浏览:917
民法典速讲 发布:2025-05-06 22:42:11 浏览:852
刑事诉讼法全文案例 发布:2025-05-06 22:35:09 浏览:439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天 发布:2025-05-06 22:28:18 浏览:589
政策法规图标 发布:2025-05-06 22:26:36 浏览:483
劳动法对长期病假的天数规定 发布:2025-05-06 22:25:11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