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法院人
⑴ 台湾2016立法院各党立委席次
不分区立委席次(共34席):
民主进步:18席
中国国民:11席
亲民:3席
时代力量:2席
新国会专立委(共113席)组属成:
民主进步:68席;
中国国民:35席;
时代力量:5席;
亲民:3席;
无党:1席;
无盟:1席
⑵ 台湾立法院通过ECFA 台湾人怎么看
通过ECFA.
会同香港一样
赚的是湾湾的财团, 贫的是老百姓.
经济上数字会上升, 但实际上老百姓会更加贫穷.
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最终大陆会接管台湾经济.
又因为利益关系.
进而影响台湾政治.
⑶ 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是打架
这些立法委员都是戏精,在立法院打架都是给民众看的,只看颜色不问是非,上新闻版面才是他们的目的。
⑷ 台湾“立法院”为什么爱打架
台湾特色抄.比如要通过一个法案,绿营的不同意,但是蓝营的人多如果表决肯定通过,那这样绿营就靠打架,骂人,抢主席台等方式来阻止,而且这样可以上电视,这样就会得到深绿选民的支持,其实都是为了选举考虑,所以你会看到那些绿营一个个都往前冲,还把名字写在自己衣服上,目的就是让电视拍到.
这真是台湾民主的悲哀啊,全世界也找不到哪个地方的议会会像台湾这样的了.
⑸ 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打架
——李敖真没看同胞笑话的意思,只是目睹此情此景也真没法不让人笑出来。 昨儿台湾“立法院”开着开着会又打起起来了,也数不清这到底是第几次群殴了,据说最早的台湾“立法院”打架事件由此可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对此怪现象中国人看不懂,欧美人同样看不懂,路透社、美联社包括CNN均大篇幅报道了最新一次台湾“立法院”打架,称:台湾“国会”打架事件常有,恶名昭彰;不少“立委”在媒体关注下,越打越起劲,就连食物、鞋子,甚至是椅子都能作为攻击武器。 台湾媒体和民众也怨声载道,言此举“丢脸丢到国外去了”、“纯属错误示范,会教坏小孩。”;而一些致力于“品牌台湾”的人士惟有哀叹,“立法院”打架的画面的四海传扬,让台湾整体的品牌形象再度倒退十年……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人说过的话,通俗易懂;可台湾“立法院”一遍又一遍上演的——“拳头里面出民主”,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在翻阅了一些历史资料,也咨询了台湾朋友之后,比较统一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做秀。包括那一次李敖带着防毒面具在“议会”上喷瓦斯也一样,这一点事后李本人也不否认—— “那时候台湾选所谓的‘总统’,我也是参选人,只得了1.6万票,明明知道会落选,那为什么要选呢?可是这个声音会出来,态度会出来,告诉大家我赞成“一国两制”……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情?肯定有一个特殊的原因,这个原因是经过老谋深算的。我在‘立法院'喷了瓦斯,那个瓦斯头一天晚上还练习过。” 据台湾媒体回顾:当1985年民进党“立委”朱高正跳上“立院”主席台,扯下麦克风那刻开始,“立院全武行”似乎就成为了台湾“国会”殿堂永不下档的重要戏码。大家有样学样,接下来朝野间“立院”攻防战,也动不动就用肢体冲突来解决问题。也就因为如此,这几年看“立委”们打架,民众已经习以为常,台面上打得你死我活,台面下双方握手言和还能吃饭喝酒,讲得白一点,议场如秀场,然而最近一两年双方却是越打越真,越打越离谱了…… 我原以为台湾“立委”之所以打架是为了“捍卫选民的利益”,一位台湾朋友告诉我,那是扯淡!事实上绝少有“ 议员”是真正为了选民的利益而“战”;大部分都是 基于党派的纷争,在辩论中言语的不和甚至相互揭露私生活导致当事各方恼羞成怒,加上对媒体曝光率的追求,最后索性挥拳相向,包括一些女“议员”都敢挥舞着高跟鞋冲上去“打丫的!”。 民主需要有辩论,需要有争议,安静地举手、机械地按表决器与民主有距离,但民主也笃定不该像台湾“立法院”这般“打”将出来——以一种非民主非理性甚至充满暴力的方式追求所谓的“民主”,给公众留下的只有“公权力何在”的疑问。
⑹ 台湾"立法院"再现打群架
台湾“立法院”抄2017年7月18日再度进行“前瞻计划”第一期预算审查,虽然昨天在民进党团的强力主导下进入询答阶段。
有网友戏称:“说好的中国功夫呢”?
立法院(Legislative Yuan),是中国国民政府时期和当今中国台湾地区最高位阶之立法机关,与前国民大会(现已废除)共同相当于其他国家中的国会。
根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国家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因此分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而人民则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的权利,设国民大会行使这些权力。
⑺ 台湾立委是干什么的
台湾立委就是立法委员会,台湾立法院等同于美国参议院,等同国会,立法院的职权。
立法院有议决法律案、预决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等职权。凡法、律、条例、通则均需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方得施行。各机关发布之行政命令,则应送立法院查照,也得依法交付委员会审查。
(7)台湾立法院人扩展阅读:
若发现其中有违反、变更或牴触法律情形,或应以法律规定事项而以命令定之者,立法院均得议决通知原颁机关於二个月内更正或废止;逾期未更正或废止者,该命令失效。预算为政府施政之根本,审查、议决预算案,是立法院监督政府施政的最佳途径。
行政院於会计年度开始三个月前,应将下年度总预算案提出立法院审议;立法院应於会计年度开始一个月前议决;并於会计年度开始十五日前由总统公布。立法院对於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亦不得就预算科目间予以增减移动。
至於总决算之审核报告则由审计长提出。立法院得经决议於会期中设调阅委员会或调阅专案小组,就特定议案涉及事项要求有关机关提供参考资料,或调阅文件原本,以作为处理该特定议案之依据。
其他如提出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及弹劾总统、副总统等案,交由国民大会复决;提出罢免总统、副总统案,交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民表决;
於副总统缺位时,补选副总统;对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大法官,考试院院长、副院长、考试委员,监察院院长、副院长、审计长及监察委员任命之同意权;听取总统国情报告等,也都属立法院之职权。
⑻ 台湾立法院院长相当大陆什么官员
很难比较.......
因为台湾的立法院院长是民选的国会议员所推举出来的....
真要说的话应该类似美国的参议院院长
⑼ 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的家史
人物资料:王金平
王金平,1941年3月出生在台湾省高雄县路竹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63年大学毕业。1975年,王金平在34岁时当选为“增额立法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立法委员”。之后,他连选连任,创下了“十连任”的纪录,自1993年起任“立法院副院长”,1999年起任“立法院长”。1993年起当选国民党中常委,2000年6月起当选国民党副主席,2003年11月担任连宋配竞选总部主委,被岛内舆论称为“政坛长青树,立委不倒翁”。
王金平仕途一帆风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得益于高雄县第一大地方派系“白派”掌门人、高雄县前县长林渊源的大力提携。1975年12月,王金平当选“增额立委”,主要就是林渊源的支持。1980年王金平因违反“票据法”被起诉,1986年2月被判刑6个月并被罚款320万元新台币,政治前途一度跌入谷底。在1986年底的“立委”选举中,虽未获国民党的提名,但王金平凭着“白派”的支持,自行参选获得连任,奠定了在“白派”的掌门接班人地位。
其次,王金平广结人缘的作风,在政坛几乎没有树敌,容易争取到各种势力的支持。王金平精明灵活,人称“小诸葛”,有着与其他有棱有角的政治人物不一样的特性。他交友广泛,不分红派、黑派,都能左右逢源。岛内舆论分析,王金平有今天的地位,不是靠专业,而是长期经营的人际关系。
⑽ 台湾立法院长是个什么机构
立法院是立法的地方
有个院长叫立法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