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白字法官的故事

白字法官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4-06 09:16:51

1. 我初中生活的一堂课500字左右

我的初中生活第一节语文课作文500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后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初一。昨天,我们上了第一节语文课,那节课让我非常难忘。 那节课我们并没有学习课文,而是和老师一块会儿聊了聊语文。首先,我们就“趣”字来聊了聊。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讲一讲语文的乐趣吧!”老师提问了。“我觉得汉字的字形很有趣。”有同学发言了,“好,那么请几位同学写一写‘急躁’和‘干燥’的‘燥’字吧!”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大家看这两个‘燥’字有什么不同呢?”“部首不一样”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对,这就是古代造字的妙处,那谁知道为什么部首会不一样呢,不错,这就是根据自已来定的,根据字的不同意思来定不同的字,所以说汉字很有趣。那么大家有没有关于汉字而闹的笑话呢?”问题一出大家都思考了起来:有的同学托着下巴,眼睛望得出神;有的同学翻翻书、抿抿嘴……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白字法官”的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趣,讲了一个白字法官因连错囚犯名字而闹得一个笑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但我想,这不就是没有学好语文而闹出的笑话吗?这可见,语文的学习对我们多么重要啊。 然后,老师让我们讲讲语文的意义。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广、更丰富。”“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使我们跟外界交流更通畅、方便。”“我觉得学好语文也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汇报也精彩至极。我们真正领悟到了语文的魅力,体会到了语文的乐趣。 语文是一抹清香四溢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一座色彩缤纷的花园,使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一块甜蜜至极的蛋糕,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节语文课只是最初的起点,以后的文学大道要靠我们自己去走。让我们共同在语文的大海里遨游吧。

2. 想了解一些世界上著名大法官检察官的故事,能找到传记最好。

盛振为(1900-1997),1921年东吴大学文学士,1924年东吴大学法 科(Comparative Law School of China)毕业。后留学美国, 在美国师从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威格摩尔,获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任东吴大学法律学院教务长 兼证据法教授至1940年,1942年至1950年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著有:《证据法学》 (东吴大学法律学院 出版部)、《中国继承法原论》(英文本,法学杂志社)、《英美法的审判制》等。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1841年-1935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曾加入美国联邦军参加内战,1866年成为律师,1882年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和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法官,1899年出任该法院首席法官,1902年至1932年担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霍姆斯被公认为美国实用主义法学、社会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他在《普通法》一书中针对法律形式主义倾向,提出了著名的“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的法律经验论和“法律是对法院将要做什么的预测”的法律预测论,阐述了有限遵循先例原则,为法官自由裁量权和判例法提供了法理支持,揭示了美国普通法的精神,吹响了美国法哲学的号角。

约翰•罗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 Jr.,1955年1月27日-)是美国律师、法学家、及政治人物。他目前是第17任美国首席大法官。加入最高法院前,他是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庭法官。罗伯茨以前花14年于司法实践,并在共和党当局的美国司法部和白宫律师办公室任职。

这些也是我在网上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帮到你。

3. 穷人和法官的故事

从前,有个穷人,很聪明。他看到有些坏人犯了法,只要送些钱财和马匹,贿赂法官,就被宣布无罪释放。为此,他很生气,就想找个机会捉弄捉弄法官。

有一次,他夜里路过一个地方,正巧碰上那里有一家被盗。那些闻讯赶到的公差,不问靑红皀白,就把他当贼抓走了,任他怎样分辩,也无济于事。他想:也好,干脆借机整治一下法官。

在去公堂的路上,他乘解手的机会拾了一块石头,用手帕包好,掖在袖子里。

到了公堂,见了法官,穷人跪在法官面前喊道:“寃枉啊!我的青天大老爷。请你秉公明断,分淸黑白。我是路过那里,根本就没偷东西。”

法官一拍警堂木,喝道:“大胆刁贼,竟敢在本官面前胡说八道!”

穷人又往法官桌前跪了跪,说:“小的委实寃枉,还望大老爷明断。”边说边将袖子里的手帕包掏出来,悄悄塞进公案桌下,放在法官的脚背上,接着又说道:“我父亲也是个有名望的人,他说和你很熟悉,还跟你拜过把兄弟。你不记得了吗?他的脸上有雀斑,两个大耳朶,举止稳重,待人诚恳。如果你好好想一想,肯定会记起他来的……”

就在穷人说话时,法官觉察到脚背上有一个沉甸甸的包,心想,可能是送给他的金元宝,估计至少也有五十两重。不由地心里一阵高兴,乘人不注意,把脚背上的那个小包挪到脚后,然后接过穷人的话头,满面堆笑地说:“对!你父亲我淸楚,是个大好人。像那样的大好人敎出的儿子怎么会做贼呢?不可能!肯定是有人诬告或误抓的。实在对不起,委屈你了。贤侄,快起来,回去吧!”

说完,就下令将穷人放了。

放走穷人后,法官喝令退堂。等公差们退下堂去。法官迫不及待地拿起脚下用手帕包的东西,高高兴兴地打开一看,发现是一块臭石头,才知道上了当,受了捉弄,他又气又恼,两眼一翻,口吐白沫,往后一仰就昏过去了。

4. 明察秋毫的法官讲的是什么故事

从前,有个叫唐宗普珍的姑娘正在河边洗衣服,她把一对金戒指放在岸边的石头上。无赖小偷格桑趁她不注意,把金戒指偷走了。
姑娘向法官报了案。法官查问无赖格桑,格桑说:“戒指是我死去的母亲送给我的。”法官想了想,说:“此案没有旁证,干脆你们一人拿走一只戒指算了。”格桑想:“这倒不错!一是顺从了法官,二是不花代价得到一只金戒指,我没吃一点亏。”于是点头同意。唐宗普珍想:“不能平白无故失去一只金戒指,就说是送给他,也讨不了一份人情。”于是大声说:“我不同意这样做,法官的判决不公平。”法官说:“好了,好了!现在证明金戒指是唐宗普珍姑娘的。因为那本是她的东西,所以她不想无缘无故送给别人。无赖格桑不花代价就能得到一只金戒指,所以他同意这样做。”就这样,法官根据姑娘和小偷的态度,判断出了金戒指的主人是谁。
从前,一个国王的小老婆怀了孕。大老婆想:“如果小老婆生个儿子,将来势必继承一位,国王定会把小老婆升为正妃。”于是,她在肚子上缠了很多很多布,对国王说她也怀了孕。
九个月零十天后,小老婆生下一个漂亮的男孩。大老婆趁其不备,把孩子偷走了,来到国王跟前说:“我生了一个男孩。”小老婆哭哭啼啼嚷道:“孩子不是你生的,是我的。”两人争得不可开交,国王无法分辨,找法官来处理这件事。
法官说:“你们俩抢这个孩子吧,谁抢到就是谁的。”
大老婆想:“只要抢到孩子,我就胜利了。”于是用尽全力拉扯孩子。小老婆心疼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血肉,不敢使劲拉扯,就松开了手。
法官说:“好了!现在证明,孩子是小老婆生的。她不敢使劲拉扯,生怕伤了孩子,因为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血肉。”

5. 法官宋鱼水的故事

公正的力量——记模范法官宋鱼水(上)

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于公正

独立办案11年,宋鱼水执著地守护着公正:审案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疑案难案,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连败诉方也诚心送上锦旗“辩法析理,胜败皆服”。

“阳光”法官

“让当事人把话讲完”。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一张“法官脸”。

第一眼看见宋鱼水,当事人几乎都有这种感觉。这张脸,正气、智慧,又真诚、温和。

身为法官,宋鱼水常常换位思考。她说:“法官中立审案,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

宋鱼水以耐心出名。

一位老作家在庭审中“妙语连珠”,却游离于法律之外。旁听席上,有人打起瞌睡;审判台上,坐在宋鱼水身边的马秀荣法官也差点听不下去了:“但宋鱼水神情专注,始终没有打断这位老人陈述。”

“这事出来以后,你是头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面对宋法官的尊重,一直不同意调解的老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你的话,我信!我同意被告提出的方案。”

“让当事人把话讲完。”话虽简单,做起来却不易。对一个案子有耐心,容易;对所有案子有耐心,需要长期培养。

耐心、尊重,让宋鱼水走近当事人,彼此多了份信任。

“大风和阳光比威。风说:‘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阵狂风,人反把衣服裹紧。太阳无语,阳光暖暖,让人自然脱掉外衣。”

审判台上,宋鱼水细致严谨,又亲切平和;旁听席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扬,不由想起这则伊索寓言。

旁听者与当事人,不同的角度,结论却是一样:

“她像阳光,以无形的力量让人折服。”

“满意”法官

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办案中任何差错都不可原谅

“辩法析理,胜败皆服”,败诉方送的锦旗。

三次官司,宋鱼水判了一胜一败一平。为这一平,代理人拿着法条找她理论。两个多小时,宋鱼水从容应答。

代理人心服口服:“在你这儿打官司不是一次两次,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

两天后,“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大红锦旗送到海淀区法院。

在宋鱼水眼中,公正,沉甸甸。

一件案子,对法官普普通通;对当事人,一生可能就一次。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伤害一个当事人,就会多一群怀疑法律的人。

让所有当事人都满意,难;一名法官,却不能停止努力。

认定事实不能有误,适用法律不能偏颇,判决书不能有纰漏……宋鱼水时刻警醒自己:“案件任何差错都不可原谅!”

要让当事人认可公正,不能一判了之。宋鱼水说:“法官应当是‘传道者’,不但要判,还要释理,把法律的理念传递给当事人。”

给当事人看的判决书,也成了释理的“平台”。

随手翻开一份,苦涩的法律条文,都被精心转化成生活规则,通俗易懂。宋鱼水说:“既要回答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还要让他们看明白。”

曾经恨过她的当事人,专门写来贺年卡:“是您启发了我怎样做人。”

“法官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不容易。”海淀区法院副院长陈琦十分感慨。

“爱民”法官

无论案件大小,无论贫富贵贱,都会同样感受公正

数九寒冬,清晨。

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工,站在宋鱼水面前,瑟瑟发抖……

送了一年菜,至今未得分文。年关已近,他来法院“讨个说法”。

“讨个说法”,多么熟悉。

宋鱼水家乡,山东蓬莱老实巴交的村民们就是这样渴望公正。谁家被生产队少分了两捆柴,谁家儿媳妇受了婆婆的气……小小不公平,甚至会让受委屈的人大病一场。

公正的种子,悄悄在小鱼水心里发芽:“长大了,我要当‘包公’!”

“今天,我要当个名副其实的‘包公’!”

当法官后的第一起案件,顺利结案。手捧菜钱,农民工泣不成声。

司法公正,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身为农民的女儿,宋鱼水更是拥有一颗爱民心。

从当法官第一天起,宋鱼水给自己定下“约法三章”:

不轻视小额案件,不轻视困难群体,不轻视当事人的任何权利。

11年来,无论案件大小,无论外地人本地人,无论掏不起诉讼费的贫困群众、腰缠百万的富翁,宋法官一视同仁。

“免检”法官

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

“小宋这人,我敢打保票。”

在海淀法院领导的眼中,宋鱼水属“免检”。

法官有权。一纸判决,能令公司倒闭,也能使人命运改辙。更何况身为庭长,她的意见多少可能“左右”判决。

法官无权。找过宋鱼水的人都知道她的“名言”———法官有权又无权。法官行使国家权力,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和正义。如果不能保证“天平”平衡,就没有资格当法官。

认为法官有权,找上门来的不少。

那一年,宋鱼水刚当上经济庭副庭长,老家就来人了。亲戚说情的这起案子,恰恰就在经济庭。但她却不能开这个口……

“我不怪你!”听到善良的亲戚理解自己,她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这些年,教过她的老师、共患难的同学,都做过她的当事人。发现需要回避的,她主动申请;经手的案件,她也“不近人情”。

有朋友怨过她。

“人们更敬佩按照法律原则判案的法官。”宋鱼水相信正义的力量。

有人疑惑:十几年时间,上千件案件,就没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

“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宋鱼水做得义无反顾。

十余年来,宋鱼水紧紧守住公正的底线: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也没有利用庭长职务,向审判人员施加过任何不公正的影响。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法律忠诚,这是宋鱼水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造就了她追求公正、维护公正、代表公正的意志。

让百姓相信法律,让社会拥有公平。这就是公正的力量。 (记者吴兢 刘维涛)

和谐的分量——记模范法官宋鱼水(下)

1989年10月,宋鱼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一员。作为一名党员法官,在她的天平上,不但写着公正,也写着和谐:用法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

天平在肩,重任如山。

维稳

群体性纠纷,件件难,法官面临严峻考验

大变革,大发展。

与之相应,各方利益冲突加剧,深层矛盾逐步显现。群体性纠纷,大量涌向法院:

企业非法募集资金案,让一大批群众失去“血汗钱”;银行不良贷款案,数额巨大,牵涉面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频发,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

一件一件,件件都难。

如何依法保护群众合法权利?如何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民法官,面临严峻考验。

8年前,20多名司机来到宋鱼水面前。

当时,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四环路内淘汰所有“面的”车。很多出租车公司向司机提出:解除承包合同,收回车辆更新。靠车吃饭的司机们,面临暂时性失业。一些司机开始上访,静坐,围堵交通。

身处矛盾中心,宋鱼水清醒地意识到肩上的千钧重担:一头挑着社会稳定,一头挑着司机一家的口粮。

法庭外,一大批公司和司机翘首以待。

不能草率,不能延误;既要真诚交流,又要细致做工作。这场危及社会稳定的“面的”风波,最终化解于无形:多数司机与出租车公司达成协议;个别司机未达成协议,宋鱼水及时裁判;观望的公司和司机们,按法院确定的原则解决了纠纷。

审判技巧娴熟高超,化解矛盾真诚执著。10余年,宋鱼水把判案的法庭,变成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调节器”。

止争

“双损”变“双赢”,社会利益实现最大化

“案件审得多,下判笔越沉。”

老审判员的话,让当时刚入行的宋鱼水沉思。

一纸判决,有输有赢。

一个企业因不懂法或小疏忽,甚至可能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有的元气大伤,有的就此破产。

法官尽责,要通过判决引导市场主体走向规范,还要让他们在诉争中共赢共存,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法官不仅要善于‘定纷’,更要‘止争’,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宁可麻烦受累,宋鱼水尽力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

律师十年,办案数百起,接触法官几百名,北京中润律师所何畏律师对宋鱼水印象最深。

他代理了一起“老大难”案。

原告、被告本是同窗好友、合作伙伴。2003年3月,宋鱼水接手这起案件时,双方极为对立,拒不同意调解。第一次出庭,双方一见面,就情绪失控,恨不能大打出手。对调解,双方律师都彻底失去信心。

奇迹发生了。

宋鱼水不但让双方握手言和,还重新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握手背后,是法官的智慧、善良和执著:9次询问、4次勘验、4次开庭审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设身处地的沟通……

不可能变可能,“双损”变“双赢”。

调解,宋鱼水的“绝活”。

家长里短的小额纠纷;公司企业之间的大额纠纷;侵犯商业秘密之类,被同事们认为非判不可的知识产权案件……服了宋法官这剂调解“特效药”,当事人常以最小的代价、和平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

独立办案11年,宋鱼水审案1200余件,其中调解结案达70%以上,还有一些当事人高兴地撤诉。

攻艰

从无序到有序,法律说话最有说服力

案头,一摞摞欺诈案卷。宋鱼水心情沉重。

诚信危机引发的纠纷,涉及各个领域。保护诚信,惩戒失信,法官义不容辞。

1998年,没有先例可循的“经销权”案件,给宋鱼水出了道难题。

外地某商贸公司倾销过期啤酒,被媒体曝光,导致该品牌啤酒销量锐减。北京的总经销商决定收回其经销权,被这家公司告上法院。与迅猛的发展相比,立法往往滞后。对经销权,当时法律未做规定。

案子刚立,已成焦点。

翻阅大量资料,查阅国外判例,向相关部门调查咨询,竭诚请教专家学者……依据法律原理、商业惯例,宋鱼水开创性地以“丧失商业信誉”为由,支持被告总经销商解除经销权。

这份判决书,被全国许多法院引为范例。

一年后,《合同法》颁布实施。“诚实信用”原则列在其中。

法槌,威严、神圣。

党员法官宋鱼水,一次次举起法槌,维护公平,倡导诚信,规范秩序,保障发展。

“市场秩序,从无序到有序,法律说话最有说服力!”提起宋法官,许多当事人坦言。

“法律也是生产力!”谈及宋鱼水和她知识产权庭的同事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法制处的杨东起满怀谢意。

求精

争当专家型法官,挑战新案、疑案、难案

新案,疑案,难案。

新时期,新形势,向法官提出挑战。

一名新时代法官,既要有维护改革、发展、

稳定的大局意识,又要有驾驭复杂案件、解决实

际问题的司法能力。

仅靠过去的知识底子、办案经验,仅靠一张笑脸、两袖清风,远远不够。

“争当专家型法官。”宋鱼水为自己定下目标,既提高学术水平,又加强审判能力。

海淀区法院的同事们,几乎都知道她的勤奋:

茶余饭后,坐车上班,观摩开庭,讨论案件,考察交流……一切可能抓住的机会,她都用来学习。

周围人,个个成老师,同事、律师、专家,甚至当事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干审判员,宋鱼水在庭里结案最多;

当副庭长,她成了审判疑难案件、复杂案件的“专业户”;

任知识产权庭庭长,她要求自己和庭里每一位同志:“力求每个案件的审理,都成典范;每份法律文书,都成精品。”

2003年,一家生产剪纸作品的公司焦急万分来起诉:“花了很长时间,投入几十万元!盗版,让我们面临毁灭性打击。”

审案要时间,公司的损失随之一天天增加……

该案法官马秀荣决定适用“诉讼禁令”,先行裁定被告停止制作、销售,避免权利人损失扩大。

“诉讼禁令”,此时还是一项“纸上”的法律,无人使用。

作为庭长,宋鱼水果断支持。报请院领导同意后,“诉讼禁令”在我国首次适用。

确认网络传播权、部分判决……为了提供一个公平、优质的法制环境,宋鱼水和同事们一道,创下了多个“全国首例”。

有能力,有责任感,有大局意识。

正是千千万万个宋鱼水,在平凡岗位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奉献。 (记者吴兢 李章军)

6. 非洲民间故事《法官选亲》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6

7. 一位公正的法官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没有绝对的公正的,但是,如果能在自由裁量中取得相对的公平与正义,我认为就是一位公正的法官。

8. 哲理小故事《指正法官》

这样回答:法官大人,你不用考验我的,这个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我恰好今天看回过这部分内容,知道海事法没答有追诉期限的。

这个故事,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太率直,顾及他人的面子,也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其实这位律师道理上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在人情却伤害了这位法官的面子。楼主你想想,这位法官可是法庭最高官员,能坐到这个位置的人无疑不是精通法律的人士,可是如今竟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指出了自己一个错误,你想想,这让法官情何以堪,用俗话说“太没面子了”“太令人难堪了”。如果这位法官是一个大度的人,那还好说,可是从这位律师口中所述,可知,这位法官并不是一个实事求是,宽厚的人,并不以自己错误得到更正而高兴,相反,他会记恨这位律师,律师这个案子有可能会被法官另判,使律师的案子失败。更严重的,这位法官可能会在私下里整治这位律师,使这位律师的法律界难以生存。

9. 非洲民间故事三个法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前,有三个法官,真主赐给他们智慧,他们生活和睦,调解着人们的纠纷。三个须发斑白的法官中,有一个最聪明,最受人尊敬。那两位法官有什么疑难,也要向他请教。他给他们提出有益的建议。他每天要接待许多请他帮助的人。他的崇高声誉传遍了全国。他有一个女儿,聪明美丽。而他的朋友,那两位法官各有一个儿子,都年轻英俊。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相爱。后来,年轻人都到了结婚年龄,两个人的父亲都在考虑提亲的事,但互相间没有商量过。一天,一个法官派人来对姑娘的父亲说:
“把你的女儿嫁给我的儿子吧!”
姑娘的父亲没有立即答复,只吩咐仆人备饭款待。正在这时候,另一位法官也派人来提出同样的要求,姑娘的父亲也没有直接答复,又吩咐备饭款待。
第二个送信人吃饭的时候,第一个送信人已经吃饱了,他向主人告别,又重复一遍他带来的请求。
“很好……为什么不呢?我约定三个月为期,告诉你的主人,请他们在这个时间内作好结婚的准备。”
第一个送信的走了。第二得到的也是这样的回答,也走了。两位年轻人的父亲彼此隐瞒着自己的想法,都以为姑娘会嫁给自己的儿子。
两个送信人回到家里,把姑娘的父亲——那位最受人尊敬的法官的回答转告给各自的主人。
“尊敬的法官这样说,”一个青年的父亲想着,“他以为我猜不到他的意图?结婚的准备……”他立即吩咐他的儿子:“我的孩子,三个月不是很长的期限,去买块好地,盖栋好房子,让你和妻子舒舒服服住下,而且能体面地招待客人。”
“没有我不懂的事,”他自豪他说:“这老滑头的意图我一猜就中!”
而另一个青年的父亲却是这样考虑的:
“聪明人的智谋无穷无尽,但是这些话的意思我还是清楚的。我的孩子,带些钱到各地去见见世面,广交朋友吧。你现在虽然有许多朋友,但是还不够。‘作好准备’的含义可能就在这里。”
三个月以后,约定的日子到了。
两个法官都派人对姑娘的父亲说:
“约定的日子到了,我准备好了。”
姑娘的父亲把老人们请到家里做客,安排丰盛的酒席招待,然后说:
“请我的两位朋友来。”
年轻人的父亲来了。受人尊敬的法官站起身来,向老人们请教道:
“我只有一个女儿,可我的两位朋友都向我提出同样的要求:把你的女儿嫁给我儿子吧!我不能把女儿分成两半,请你们告诉我,我女儿该嫁给哪个年轻人?”
老人们都说:
“这件事可有点不好办。平常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得向你请教,我们能有什么主意呢!”
法官继续说:
“请大家听着,我跟他们约定了一个日子,就是今天,他们都来了,都说做好了结婚的准备工作。有一位买了土地,给自己和客人盖了一栋宽敞的房子。另一位出门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你们说,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我女儿该嫁给谁呢?”
“我们不知道。”老人们重复说。
最后,姑娘的父亲这样说:
“房屋有什么意义?只要一次灾难就完了:风暴可以刮倒,大火可以烧掉,洪水也可以吞没,一切都是机遇。可是友谊却不同了,越是困难,友谊越珍贵,朋友多的人是最富有的人。就让我的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吧。不管你们喜欢不喜欢,我就这么决定老人们高兴得喊道:“做得对!除了你,谁也做不出这样明智的决定!”

10. 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三位著名的法官

第一位 皋陶(gāo yáo)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桐县皋陶村,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Lù),禹据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六安地区)[2] ,故亦被尊为六安国始祖。
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3] 。

第二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第三位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热点内容
自考合同法课程代码 发布:2025-05-06 13:52:40 浏览:782
劳动法如何界定工伤 发布:2025-05-06 13:47:30 浏览:914
劳动法不满一年年假 发布:2025-05-06 13:33:37 浏览:95
询证函具备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06 13:23:07 浏览:697
常州常联律师 发布:2025-05-06 13:14:08 浏览:138
合同法缔约保密 发布:2025-05-06 13:08:40 浏览:511
贵港法院法官 发布:2025-05-06 12:56:17 浏览:710
刑法条注释 发布:2025-05-06 12:51:55 浏览:937
手写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6 12:38:22 浏览:47
分手签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06 12:32:32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