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被判
1. 犯人一旦被判了下来,法院会通知家属吗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人民法院判处有罪的,才称为罪犯或犯人,在此之前统称为犯罪嫌疑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根据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判决后,并不会主动通知家属。但《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采取拘留措施后,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可见,上述规定中,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是被唯一通知的对象。不会存在犯罪嫌疑人被判处了刑罚,家属却不知晓的情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采取拘留措施后,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2. 如果被判死刑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可以再上诉吗
不可以上诉,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如果被告人及其亲属认为案件确有错误,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申诉不影响判决的执行。
法律分析
国家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二审死刑的话,被告是无权上诉的,但是国家针对死刑案件有一个死刑复核制度,即所有的二审维持死刑的案件都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如果最高人民法院不予核准死刑发回重审,那还是有可能改判死缓的。二审判死刑后,二审法院把死刑立即执行报给最高法院做死刑复核,最高法如果认为不该判死立执,会发回二审法院重审。如果核准死刑,接下来就要执行。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专成犯罪、应属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予以量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死刑缓刑简称为死缓,属于死刑的一种。死缓是对罪行足够死刑者,在判处死刑的同时给与2年的缓期。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第二百四十四条 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五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3. 法院被判赔偿后不赔偿怎么办
法院判决赔偿后,对方不赔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者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并采取提取冻结等手段强制履行,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特征:
1、违约的赔偿损失是合同违约方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形式。违约赔偿损失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并且违约方违反了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一方违反的不是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合同没有成立、合同无效、合同被撤销等,其所要承担的不是违约的赔偿损失责任,而是应当承担缔约过失等其他责任。
2、违约的赔偿损失具有补偿性。违约的赔偿损失是强制违约方给非违约方所受损失的一种补偿。违约的赔偿损失一般是以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为标准。这与定金责任、违约金责任等违约责任有所区别。
3、违约的赔偿损失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中国《合同法》允许合同当事人事先对违约的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予以约定,或者直接约定违约方付给非违约方一定数额的金钱,体现了合同自由的原则。
4、违约的赔偿损失以赔偿非违约方受到的实际全部损失为原则。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对方会遭到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这些损失都应当得到补偿。
4. 法院判了强制执行还是没钱怎么办
采取强制措施,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或拘留
【法律分析】
法院判决后,如果债务人没钱还或拒不还款的,经债权人申请后,会由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得到履行,如果不主动履行的,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执行中,法院可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分被执行人的所有财产,包括现金、存款、房屋、汽车、机器设备等,并可由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后,如果不是终审法院作出的话,则此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当事人也没有上诉的话,那么判决才会生效,之后才需要当事人按照判决书中的内容来履行自己的义务。但现实中却经常出现一方不履行自己义务的情况,如不按照判决内容还钱,民事纠纷中,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如果债务人没钱赔偿或不履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可以依法执行被执行人所有的财产,并可采取将祉执行人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执行措施。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的,也可以由法院暂时中止执行,待有履行能力后或随时恢复执行。法院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法律判决结果对被告人采取的强制行为。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1、查封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的有关财产贴上封条,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的执行措施。2、拍卖是人民法院以公开的形式、竞争的方式,按最高的价格当场成交,出售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3、变卖是指强制出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以所得价款清偿债务的措施。人民法院在 执行中需要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的,可以交由有关单位变卖,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的,变卖前,应就价格问题征求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变卖的价格应当合理。4、人民法院扣留、提取的存款和收入,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所得的金钱,应及时交付申请执行人,并结束执行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采取前款措施,由院长签发搜查令。
5. 案子交到法院后一定要判刑吗有可能判无罪吗
摘要 从理论上讲,经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无罪的,不会被判刑,但实践中概率比较小,因此给人的感觉是只要到了法院一定会被判刑。
6. 法院被判罚金没钱怎么办
法院判罚金没钱的处理:如果是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但如果不属于以上情形,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会随时追缴。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十二条
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第五十三条
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7. 法院被执行人,立案,是指已经判决了吗
法院被执行人,立案,是指已经判决了。
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是,原告先起诉,法院立案受理、开庭审理、判决。
原告方另行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再次立案,被告就成了被执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