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院法官
① 中国的法官从首席大法官往下一共分多少等级
法官等级设下列四等十二级: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级、二级;
(三)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四)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一级大法官、二级大法官、一级高级法官、二级高级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级,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及其所辖法院的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一级法官、二级法官和高级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级,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1)中院法官扩展阅读:
新修订的法官法有八章六十九条,对法官的权利义务、遴选、任免、管理、考核奖励以及职业保障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修改完善。
在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这部法律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充分吸收了司法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在赋予法官司法权力和加强保障的同时,强化了监督和制约。
根据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关于法院审判人员的组成的规定,新修订的法官法对法官具体包括哪些人予以了明确: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② 中级法院的庭长是什么级别
中级人民法来院民事庭庭长级别为:自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法官等级设下列四等十二级: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级、二级;
(三)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四)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中级人民法院职务对应的级别:
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2)中院法官扩展阅读
中级人民法院主要职责:
1、主要负责审理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2、基层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
3、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4、中级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根据需要可以设其他审判庭。
③ 中院发回重审的案子二次上诉到中院还是第一次的法官审吗
发回重审案件还是由中院第一次上诉审理此案的法官审判吗?
④ 中级法院判决书谁签有效判决,是本地法官还是中级法院的法官签
正常情况下,应当由二审法院签字确定二审判决书生效问题。
如果二审法院委托一审法院代为宣判,也可以由一审法院签字确定二审判决书的生效。
⑤ 一级法官和四级高级法官哪个大中院执行庭副庭长大吗有些什么权利
三、法官的等来级
法官的级别自分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高级法官、法官四等共十二级。
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
大法官大法官分二级,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高级法官高级法官分四级。
法官分五级。
法官的等级确认,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中院的肯定比地方的大,但是执行庭是负责执行判决的对判决不会有什么影响
⑥ 为什么中国的法官被叫做审判员
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专肘、刚正无私属地根据法律判案。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审判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类案件的审判工作。除简单案件依法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一般应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
现在法院招录公务员都不会直接招法官,考进去先当法警或书记员,也就是审判辅助人员。过几年等法院有法官名额空缺了才会提升一人或几人担任助理审判员,也就是五级法官。
(6)中院法官扩展阅读:
法庭职责
审判长的职责
(一)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
(二)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三)主持庭审活动。
(四)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五)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七)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
⑦ 中国的法官是怎么产生的
中国实行的是法官选任制度。
法官选任制是有关选拔和担任法官的基本制度内。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容原因,我国长期沿用选拔行政官吏的模式去选任法官,而漠视法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大量的社会矛盾涌向诉讼渠道寻求法律救济。视同行政官吏又不彰显职业化的“法官”被推向了应用法律的最前沿。又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WTO的加入,我国正向更高的目标-法治国家迈进,法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日益被人们认识和关注。为了改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必须淘汰“贬值”的法官,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官遴选制度。为此,199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并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标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少内容就涉及了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和推行。法官选任制也成了各地法院诸多改革举措中的重头戏。但是,以笔者之见,有的地方看似全面推行,如交流、轮岗、任职回避等,但实际上背离了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也有的仅是走过场,充其量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所以,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法律观来建立和推行法官选任制度,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和探索。
⑧ 民事案件转发中院多久分到承办法官手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案件审理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审理期限作了专原则性规定,对上诉案属件移送时限未作具体规定;最高法院对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定,但对上诉案件移送时限亦未作出细化规定,使得上诉案件移送期间形成真空,无法保证案卷的按时移送;
2、在诉讼程序、制度规定不完善,上诉案件移送和流转程序缺乏必要的制度制约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操作程序上就很难保持其稳定性,从《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来看,这些时间既不算在一审审限之内,也不能算在二审审限之内,属于法定审限之外的真空期,却严重地影响到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和社会效果,严重影响了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和实现。
3、因此,民事案件上诉后,具体多长时间能够分到二审法院的主审法官,目前存在较多问题,没有时间保证。
⑨ 市中级法院的审判员是什么行政等级
市中院审判员应该什么级别,没有明确规定。最高是正处,再高跟院长、第一副院长一个级别了。最低是科员,因为中院审判员不是从下级法院选调的,可以学校毕业直接到中院工作,从科员、副科、正科一步一步地来。没通过司法考试,未任审判员的也是这样。
审判员和行政职级,是没有个对应关系的。属于两个序列。审判员的序列为法官等级,就是几级法官,行政职级为机关的行政序列。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硬是要说基层审判员最低行政职级的话,那就是科员了。
审判员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所组成的合议庭中,负责组织审判活动的审判人员。但审判员不是固定的职称,是为审理某一具体案件而临时设定的。
(9)中院法官扩展阅读:
审判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人员的一种职称。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23岁且又没有被剥夺过政治权利的公民,经业务考核有能力担任审判工作的,可以被任命为审判员。
除在省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由省和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外,其他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均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审判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类案件的审判工作。除简单案件依法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一般应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和陪审员依法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
参考资料:审判员-网络
⑩ 直辖市中院的法官是怎么产生的
直辖市的中高级法官都是经过直辖市高级法院有关部门提名,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公告任免为是法院的审判员(法官),或者更高的职务。
直辖市的中级法院、高级法院的院长,都是由同一级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这是法律规定的!
举例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院长、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都是由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
法院院长的选举产生,是人代会议题内容之一。在正常的人代会换届年会上,审议法院院长的候选人以及选举表决,都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只不过,在直辖市的人代会上,高级法院院长的选举,中级法院院长的选举,分别是两个选举议题而已。选举程序都是一样的!
阁下可以参考《人民法院组织法》相关条款——
第二十三条 中级人民法院包括:
(一)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
(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
(三)省、自治区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
(四)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第二十六条 高级人民法院包括:
(一)省高级人民法院;
(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三)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第三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在省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