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法院刘宝
㈠ 《洛阳伽蓝记之法云寺》的全文翻译
译文
阜财里内有开善寺,原是京兆人韦英的住宅。
韦英早死,他的妻子没有为他办理丧事,就又嫁人,招河内人向子集为夫婿。虽说是改嫁,可仍然住在韦英的宅内。韦英听说梁氏再嫁,白天回来,骑马带着好几个人抵达庭前,喊道:「阿梁,你忘了我吗?」向子集感到惊恐,开弓射箭,韦英被箭射中而倒下,马上变为桃木的偶人,所骑的马也变为茅扎的马,几位随从人员都化作蒲扎的人。梁氏惶恐不安,于是贡献此宅做了寺院。
南阳人侯庆有一尊铜佛像,高一尺有余。他有一头牛,打算卖牛来为佛像装饰成金色。因过急事,就把牛作了别的用途。经过两年之后,侯庆的妻子马氏突然梦见这尊佛像对她说:「你夫妇二人背弃了给我着金色的承诺,久久没有兑现。现在拿你的儿子丑多偿还欠我的金色。」马氏醒后,心情不胜焦虑。等到早晨,丑多得病身亡。侯庆已有五十岁,膝下唯有一子,因此悲哀的哭声,打动了过往的行人。丑多死的那一天,佛像自具金色,光芒照耀四邻,整个里内,都能闻到香气。僧俗长幼,全都前来观看。尚书左仆射元顺听说阜财里内频频发生怪异之事,于是就将阜财里改名为齐谐里。
从延酤里以西,张方沟以东,南边面临洛水,北边到达芒山,这其间东西长二里,南北长十五里,都称之为寿丘里,是皇族居住的地方,民间把它叫作王子坊。
那时天下太平,各地臣民都安分守职,有许多吉庆祥瑞的记录,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百姓富裕,五谷丰收,社会安宁。没听说鳏夫寡妇吃猪狗之食,没看见无依无靠的人穿牛马之衣。这里的皇亲国戚,占据山林河海富庶丰饶的自然条件,争相修建园林和宅邸,互相夸耀、攀比。门高室广,相互连通;高耸的馆阁好像有风从那里生成,重重的楼房就隐没于云雾之中。家家都筑有美榭,每个庭园都有花圃和形状弯曲有致的水池。没有什么地方不是夏天桃李浓绿成荫,冬天竹柏青翠苍劲。在王子坊中,河间王元琛是最豪奢的,他经常与高阳王元雍比阔,修造的文柏堂,形制就像皇宫内的徽音殿,又以玉砌井,用黄金做提水罐,用五色丝绦做井绳。家妓有三百人,都是国内绝美的女子。有一个婢女叫朝云,擅长吹箎,能演奏〈团扇歌〉 、〈陇上声〉。元琛任秦州刺史时,羌族各部落纷纷向朔外叛逃,屡次讨伐都没有使他们投降。元琛让朝云装扮成贫苦妇人模样,边吹帘,边行乞。羌族人听到箎声,都为之流泪,互相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祖坟,离乡背井,在山谷里做流寇呢?」随即都纷纷归顺投降。因而在秦州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快马健儿,不如老妇吹箎。」
元琛在秦州做刺史,没有多大的政绩。他派遣使者到西域去搜求名马,最远的地方到达波斯国。得到一匹千里马,取名为追风赤骥。其次有日行七百里的马五十多匹,各有名字。用白银做马槽,用黄金做马的环锁。诸侯王都佩服他的豪富。元琛常常对别人说:「晋朝的石崇,出身平民,尚且能穿雉头和狐腋的皮毛做成的华贵衣服,吃的蛋上画着图案,烧的薪柴经过雕刻。何况我是大魏神圣的王族,这样做,不算是豪奢。」他在后园中建造了一座迎风馆,门窗上装饰着一排排钱币形状的金饰,衬托着青色图案;玉制的凤凰,口衔金铃,而环佩又巧妙地从金龙的口中吐出。白沙果、红李子,树枝伸进屋檐,乐工歌女在楼上坐着就可以摘取食用。元琛经常宴请皇族宗亲,陈列出各种各样的名贵器皿,金瓶、银瓮一百多口,高脚和无脚的盆盘等器皿也有这个数目。其余的酒器,有水晶钵、玛瑙瑠璃碗、赤玉巵,共有几十只。这些器皿的作工都极奇妙,不是中国所出产,都来自西域。他还把歌舞伎和名马展示出来。又引导皇亲国戚依次参观府内仓库,库内堆满了织锦、珠玑,以及像冰一样凉爽的绫罗和像雾一样轻薄的绸布。还有绣缬、紬绫、丝彩、越葛、钱绢等,更是数不胜数。元琛有一天突然对章武王元融说:「没有见到石崇,我不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石崇没有见到我。」元融天性贪婪残暴,欲壑无底。他看到元琛的富豪,感叹自己不如他,不知不觉竟得了病,回家后有三天卧床不起。江阳王元继来看望他的病,对他说:「你的财产,应该是能比得上的。为什么还如此感叹羡慕?」元融说:「过去以为只有高阳王(元雍)的财宝比我多,哪里知道看见河间王的一切,却突然发觉自己落在后面。」元继笑着说:「你这是想做在淮南称帝的袁术,却不知世间还有一个刘备呢。」元融便立刻从床上跳起,摆酒作乐。
那时国家十分富有,国库的贮藏满得向外溢出,至于钱币、丝绢无遮无掩地堆积於廊檐下,更是多得无法清点。等到胡太后决定把绢赐给百官,各人可以任意拿走,结果朝中官员们都是量力而行,只有元融和陈留侯李崇因为背绢过多,超过了可以承受的力气,跌倒在地,脚踝受伤。侍中崔光仅拿了两匹绢,胡太后问他:「你为什么拿那么少?」崔光回答说:「我有两双手,仅能拿两匹。我所得到的,已是很多了。」朝中官员都钦佩他的清廉。
经过河阴事变之后,元姓的皇族被尔朱荣杀光,王侯的府第都改称为寺院。整个寿丘里内,寺院林立,宝塔高耸。当四月初八这一天,京城里的男男女女来到河间寺,看到游廊堂廉的华丽的,无不为之惊叹,以为蓬莱仙境也不会胜过它了。进入后园,看到沟渠婉蜒曲折,坡道气势险峻;红荷挺立于池中,绿萍漂浮于水面;凌空腾起的架桥连结两端的高阁,高大的树林直挥云霄。人们都声声赞叹,想必西汉著名的梁王兎范也将逊色於此。
原典
阜财里内有开善寺,京兆人韦英宅也。
英早卒,其妻梁氏不治丧而嫁,更纳河内人向子集为夫,虽云改嫁,仍居英宅。英闻梁氏嫁,白日来归,乘马将数人至于庭前,呼曰:「阿梁!卿忘我耶?」子集惊怖,张弓射之,应弦而倒,即变为桃人,所骑之马,亦变为茅马,从者数人尽化为蒲人。梁氏惶惧,舍宅为寺。
南阳人侯庆有铜像一躯,可高丈余。庆有牛一头,拟货为金色,遇急事,遂以牛他用之。经二年,庆妻马氏忽梦此像谓之曰:「卿夫妇负我金色久而不偿,今取卿儿丑多以偿金色焉。」马氏悟觉,心不遑安。至晓,丑多得病而亡。庆年五十。唯有一子,悲哀之声,感于行路。丑多亡日,像自有金色,光照四邻,一里之内,咸闻香气。僧俗长幼,皆来观睹。尚书左仆射元顺①闻里内频有怪异,遂改阜财里为齐谐②里也。
自延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③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栢冬青。而河间王琛④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栢堂,形如徽音殿⑤,置玉井金罐,以五色绩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有婢朝云,善吹箎,能为〈团扇歌〉、〈垄上声〉⑥。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箎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箎。」
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遗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环锁,诸王服其豪富。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掖。画卵雕薪⑦,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造迎风馆于后园。牎户之上,列钱青琐,玉凤衔铃,金龙吐佩。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琉璃碗、赤玉巵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又陈女乐及诸名马,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厨珠玑,冰罗雾谷,充积其内,绣缬、油绫、丝彩、越葛、钱绢等,不可数计。琛忽谓章武王融⑧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叹惋,不觉生疾。还家卧三日不起。江阳王继⑨来省疾,谓曰:「卿之财产,应得抗衡,何为叹羡,以至于此?」融曰:「常谓高阳一人,宝货多于融,谁知河间,瞻之在前。」继笑曰:「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⑩。」融乃蹶起,置酒作乐。
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⑾。侍中崔光止取两疋。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疋。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经河阴之役,诸元歼尽,王侯第宅,多题为寺。寿丘里闾,列刹相望,只洹郁起,宝塔高凌。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观其廊廉绮丽,无不叹息,以为蓬莱仙室亦不是过。人其后园,见沟渎蹇产,石磴嶣嶢,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喞喞,虽梁王兎苑想之不如也。
注释
①元顺:当为任城王元澄之子(《魏书》卷十九中) ,详周氏《校释》。
②齐谐:《庄子.逍遥游》曰:「齐谐者,志怪者也。」为其所本。
③玉烛:《尔雅.释天》曰:「四气和谓之玉烛。」
④河间王琛:《魏书》卷二十有传。高阳王之豪侈,见卷三高阳王寺条。
⑤徽音殿:依《元河南志》图,位于太极殿西。
⑥团扇歌、垄上声:前者当为《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所载〈团扇郎歌〉。后者当为同书卷二十一所载〈陇头歌〉、卷二十五〈陇头流水歌〉或卷八十五〈陇上歌〉之类 。「垄」同「陇」字。
⑦昼卵雕薪:《管子.侈靡》曰:「雕卵然后沦之,雕薪然后爨之。」足见其为富者奢降生活的写照。
⑧章武王融:《魏书》卷十九下有传。
⑨江阳王继:元乂之父,《魏书》卷十六有传。
⑩袁术之在淮南……此句:据《后汉书》卷一百五十〈吕布传〉,刘备领徐州,居下邳,与袁术相据于淮上,术欲引布击备,乃与布书曰:「……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
⑾蹶倒伤踝:《魏书.皇后胡氏传》记之为:「崇乃伤腰,融至损脚。时人为之语曰 :束留车武,伤腰折股。」
追先寺
译文
追先寺,位于寿丘里,原是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的宅邸。
元略生来就很出色,年幼时已显得老成持重。博通群书,好道不倦。神龟年间任黄门侍郎。当元乂垄断政权、对宰相下毒手之际,元略秘密地与他的哥哥中山王元熙一起,打算仗义起兵,向元乂这个在君王左右的恶人问罪。然而这番雄图没有成功,反而在同谋者内部发生了纷争,元略的四个兄弟全部遇难,唯有元略只身逃命到江左。萧衍对元略的名声素有所闻,看到他器度宽弘优雅,富于文才学识,对他非常敬重。萧衍问他:「洛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位?元略回答说:「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把杞绿荫一片。像臣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形容,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萧衍听后大笑。于是封元略为中山王,给予食邑千户,待遇相当于王子。又任命他为宣城太守,给予乐队一部和仪仗兵千人。元略行政清正严明,很有政治声誉。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不久,元略转任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公元五二五年),明帝赦免吴人江革,以此作为交换,请求让元略回国。江革这个人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朕宁愿失去江革,却不能没有中山王。」元略回答说:「臣的家里遭遇灾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埋葬。乞求让我回到本朝,料理生者与死者的事谊。」不禁悲泣泪下。萧衍哀怜地让他回国。于是赐给他五百万钱,二百斤金,五百斤银,锦绣珠宝等物品更是数不清。萧衍亲自带着百宫到长江边送行,有一百多人作五言诗临别相赠。元略所受到的礼遇大凡如此。
元略才渡过淮河,明帝就任命他为侍中、义阳王,赐给食邑千户。元略来到朝廷,有诏书谓:「过去刘苍(东平王)好善,有利地建成东平封地;曹植(陈思王)能文,大大地发扬陈国的声望。所以,他们的名声道义是盘石之宗和维城之族的荣耀。侍中义阳王元略,其品德是诸侯的精萃,一门的功勋早已著称。他内润外朗,兄弟都很英俊。既然见义忘家,为国舍命,那种不朽的忠烈何日能忘!过去虽然一度在梁朝休闲,现在又返回朝廷,这堪称有志有节,善始善终。正应流芳史册,如同悬挂于曰月上那样不可磨灭。元略稍前尚未抵达的时候,真诚求归,树立名节,因此封为义阳王。可是封地不仅边远,而且俸禄需靠其它郡邑提供。考虑过另外雨、三处地方,都不如意。应该依照德行选相称的封地,对昔日的功勋追加荣誉。可改封东平王,赐给食邑的户数同前。」不久,晋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兼任国子祭酒,侍中的职位不变。元略从容闲雅,出自天性,离开南方回到北方后,气度更加高迈,他的言论和行为成为朝野的楷模。建义元年(公元五二八年)在河阴逝世。追赠太保,谥文贞。继承王位的景式献出住宅作为此寺。
原典
追先寺,侍中尚书令东平王畧①之宅也。
畧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群书,好道不倦。神龟中为黄门侍郎。元乂专政,虐加宰辅,畧密与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义兵,问罪君侧。雄规不就,衅起同谋。畧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畧一身逃命江左。萧衍素闻畧名,见其器度宽雅,文学优赡,甚敬重之。谓曰:「洛中如王者几人?」畧对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摄官,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杏所云②:『车载斗量,不可数尽。』」衍大笑。乃封畧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给鼓吹一部,(左佥右刃)卒千人。畧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畧入朝,莫不惮其进止。寻迁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畧归国③。江革者,萧衍之大将也。萧衍谓曰:「胺宁失江革,不得无王。」畧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宝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于江上,作五言诗赠者百余人。凡见礼敬如此比。
畧始济淮。明帝拜署侍中义阳王,食邑千户。畧至阙,诏曰:「昔刘苍好善,利建东平④;曹植能文,大启陈国⑤,是用声彪盘石,义郁维城⑥。侍中义阳王畧,体自藩华,门勋夙着,内润外朋,兄弟伟如。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虽弛担为梁,今便言旋阙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方传美丹青,悬诸日月。畧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称,故封义阳。然国既边地,寓食他邑,求之二三,未为尽善。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可改封东平王,户数如前。」寻进尚书令、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侍中如故。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出南入北,转复高迈。言论动止,朝野师模。建义元年薨于河阴,赠太保,谥曰文贞。嗣王景式舍宅为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