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出庭作证

法院出庭作证

发布时间: 2020-12-24 20:49:32

A. 强制证人出庭是如何规定的以及应当出庭而没有出庭作证的不利后果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一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证人应当版出庭作证权。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B.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有什么特别规定,什么情况下会不被法庭准许

证人是否出庭的决定权在法官
法官决定证人是否出庭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证人出庭的必要性
有的证人只能证明事情的某个情节,这个情节对定罪量刑不起关键作用。或者多个证人都证明同一件事,个别人不出庭不影响对事实的认定。或者证人证明的内容是控辩双方都认可的事实。这种情况下证人出庭就没有必要了。只有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有异议,证人证明的内容直接影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的,法院才决定证人出庭。
2.证人出庭的可能性
法院决定证人出庭的,证人不出庭法院要采取强制措施。如果证人下落不明、证人在国外、证人身体行动不便、证人生病住院,法院无法对证人采取强制措施,法院无法让这样的证人出庭。
3.还要考虑特殊证人的拒绝权
被告人的配偶、子女、父母作为证人的,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应当通知他们出庭,但同时要告知他们有权利拒绝出庭。是否出庭,由证人自己决定。

(一)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二)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3]
(三)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一)当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证据交换中对证人证言无异议的;(二)证人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三)证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四)证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的;(五)证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http://ke..com/link?url=fc__RRk67T-FH828Obv7dAw43i6c021H9hxmZWLM_Uw-jVM7Ku3irglF5Uq7yg2YU7

C. 法院能强制证人到庭作证吗

法院可以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相关法律可参考: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八十八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法院(court),是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其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 法规定,哪些诉讼参与人可以被人民法院强制到庭作证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版被告人的配偶、父母、权子女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九十三条 强制出庭作证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E.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期限如何确定

庭审的双方当事人如果有一方想要请证人作证的话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专申请,那证人出庭属作证申请时间又什么规定呢?当事人向法庭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时间要求不再适用《民诉证据规则》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前十日”,而变为“举证期限届满前”。已经去掉了“前十日”三个字。并且,法院经审查决定批准证人出庭作证的,会事先通知;未经法院通知,证人不得擅自到庭,当事人也不得擅自将证人带到法院等候出庭作证。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引入了诚实信用原则,为制裁民事诉讼伪证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原则在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中的具体适用还缺乏可操作性。为促进诉讼诚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4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将原则转化为制度,对证人签署如实作证保证书的程序和后果等问题作出细化规定。

F. 民事诉讼证人必须出庭吗

不是必须要出庭作证。

根据第五十六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根据第五十七条《民事诉讼法》,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根据第五十八条《民事诉讼法》,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6)法院出庭作证扩展阅读: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个人认为,具体个案中需根据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

另外,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参考来源:东方红林区法院网-民事诉讼中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

G. 上法院出庭作证对自己有影响吗

看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虽然我国诉讼法规定 证人是有作证的义务,但是现实中刑事案件证人为避免遭到报复,往往不愿意作证的。对此刑诉上也采取了证人保护制度,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所以保护力度没有国外那么大。
民事案件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冲突,一般不会对证人造成不利影响。

H. 刑事案件到法院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具体须要什么材料

开庭前向法院提交证人名单,证人名单的内容包括证人的基本身份,证人所要证明的问题等。除了证人名单,最好交证人身份证复印件,开庭当日通知证人到庭并带证人身份证。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第六十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第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六十二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8)法院出庭作证扩展阅读: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法院受理检察院的起诉应当审查是否附有证人、鉴定人名单;是否申请法庭通知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起诉书应当附有被告人现在处所,证人、鉴定人、需要出庭的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名单,需要保护的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的名单,涉案款物情况,附带民事诉讼情况以及其他需要附注的情况。

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名单应当列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并注明证人、鉴定人是否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条规定,法院审查检察院的起诉时要审查是否有证人、鉴定人名单;是否申请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I. 法院是否有义务告知当事人,证人要出庭作证

民事诉讼法来
第一百一十四条人源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第一百二十四条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四)宣读鉴定结论;
(五)宣读勘验笔录。

也就是说,开庭前法院只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
开庭时,法院应该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
没有说开庭前法院告知证人什么事的规定,有关诉讼的权利义务也不包括证人是否到庭,证人也不是必须到庭,只是不到庭的证言证明力要打折扣而已

J. 人民法院能否依职权主动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这两条法律规定确定了人民法院可以基于当事人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但对于人民法院是否可以依职权主动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由于法律没有规定,对此产生了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依据当事人负举证责任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及人民法院依法律真实为依据作出裁判的理论,人民法院不应依职权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因为举证责任由当事人负担,举证不能的当事人承担不利法律后果。人民法院可以依有效证据证明的事实(也就是法律事实)作出裁判。如果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通知证人出庭则违背了这一规则。证人出庭作证只能利于一方当事人,法院主动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客观上增强了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对另一方当事人是不公平的。因此,人民法院应该遵守诉辩模式下的举证规则,不应主动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另一种观点认为:依据案情法院可以依职权主动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一是证人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二是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裁判是法院的审判职责。人民法院可依法律真实作出裁判,但是追求客观真实仍然是审判案件查明事实的最终目的,法律真实必须尽可能的接近客观真实。人民法院不能借口法律真实而置客观真实于不顾随意性裁判。三是有些当事人的举证能力比较弱,缺少相应的证据方面的法律知识,不能及时向法院提出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的申请,以至于超过了举证期限,丧失了申请时机。四是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证人主动出庭作证的法治观念不强,再加上证人出庭后的费用支出、人身财产安全等问题法律的保证措施还不很完善。因此,证人出于种种考虑往往怠于出庭履行作证义务。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裁决,出于实际考虑,人民法院应依职权主动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法律设定证人出庭作证,并且设定证人出庭作证是一项法定义务,是因为证人所提供的证言完全是根据其亲身体验而作出的,非他人所能代替。而且,只有出庭作证,当事人才能对其展开询问和反询问,以便质证能够充分而深入的进行,如果证人没有出庭作证,或者仅仅向法庭提供书面证言,则一旦对方当事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或就书面证言提出有力的质疑和反驳意见,由于证人不在场,其他当事人很难作出确切的说明和解释,人民法院往往无法查明事情的真实情况,无法还原事情的整个过程,同时也难以确定书面证言的可信性,使其证明力受到削弱,对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亦不利。故证人对查明案件事实和案件的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考虑到证人不是案件的当事人,证人只对法庭负责,不对任何一方当事人负责,证人只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客观真实的向法庭陈述,以履行作证义务。证人在案件中没有任何诉讼利益。而当事人则承担着败诉胜诉的风险,和案件有着直接的诉讼利益,胜败将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事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所以对于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应采用通知形式,以区别于当事人的传票形式。(作者单位:怀远县人民法院)

热点内容
石油管道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20 02:33:19 浏览:606
准则试题答案条例 发布:2025-05-20 02:33:17 浏览:209
法律硕士与法律职业资格衔接 发布:2025-05-20 02:19:24 浏览:985
平潭综合实验区条例 发布:2025-05-20 02:17:50 浏览:952
法律告公司 发布:2025-05-20 02:17:48 浏览:635
劳动法和经济法的联系 发布:2025-05-20 02:17:16 浏览:16
劳动法中有代打卡开除 发布:2025-05-20 02:07:31 浏览:114
人大经济法好吗 发布:2025-05-20 02:02:31 浏览:106
经济法基础里最难的 发布:2025-05-20 02:01:03 浏览:878
司法粤语 发布:2025-05-20 01:49:11 浏览: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