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立案回执

法院立案回执

发布时间: 2020-12-25 15:20:48

1. 法院立了案子,有给立案回执吗

法院立来案受理案件后,会给当事人出具源诉讼费收据、证据材料收据,以及案件受理通知书,以证明案件已经正式立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起诉经审查决定立案后,应当编立案号,填写立案登记表,计算案件受理费,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并书面通知原告预交案件受理费。

2. 什么是立案回执单

立案回执单是指报案的机关(公安局)接受了报案人的报案,给报案人的一个回单。立案回执单上主要要报案人信息、案件类型、简要案情、受理案件人员、联系电话以及立案时间等内容。是基于立案决定书的回执。

(2)法院立案回执扩展阅读:

立案决定书:

本文书是多联式文书,一式两联,由正本和存根组成。

1.正本

正本联是立案决定的依据和凭证,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1)首部。包括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和发文字号。

(2)正文。主要写两项内容,一项是法律依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83条和第86条。其中,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的,依据是第83条;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依据是第86条。另一项是案件名称。

立案时能够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填写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和涉嫌的罪名,如“李某涉嫌抢劫案”;有明确被害人的,填写被害人和被害性质,如“李某被害案”;还可以以案件发现(发生)的时间、地点来确定案件的名称,如“5·11抢劫案”、“武汉长江大桥爆炸案”等。

(3)尾部。应当填写清楚成文时间(填写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的时间,格式与行政公文的落款时间相同),并加盖制作文书的公安机关公章。

2.存根

存根联作为公安机关立案的凭证,用于公安机关留存备查。包括:案件名称,案件编号,犯罪嫌疑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和职业,批准人,批准时间,办案人,办案时间,办案单位,填发时间,填发人等。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明确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栏可以用横线划掉。

3. 判决生效了,法院立案执行,会不会有回执给我

噢,法院既然已经受理了你的强制执行申请并已立案,就应该有执行通知书发送给执行案件当事专人属(包括执行申请人、被执行人和义务协助执行人),执行过程中,若有需要回执的事项,也应该是有作为执行通知组成部分的回执单发送给各方当事人

4. 立案回执单与立案告知书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相同。

1、民事案件到法院起诉,法院经过审查,接受了立案,会给出相应的“受理案件通知书”,也就是所谓的立案回执单。有些法院图省事,只有一张诉讼费缴纳票据,这个票据不能证明案件已经受理,可以拿着票据找到立案的法官,要求其再开具一份受理案件通知书。

2、立案回执单是指报案的机关(公安局)接受了报案人的报案,给报案人的一个回单。立案回执单上主要要报案人信息、案件类型、简要案情、受理案件人员、联系电话以及立案时间等内容。就是说司法机关已经立案受理,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要求当事人实施相关诉讼行为。

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八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4)法院立案回执扩展阅读:

1、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2、公安司法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和必要的调查后,应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①对于需要立案的案件,先由承办人员填写《立案报告表》,包括:填报单位、案别、编号、发案时间和地点、伤亡情况及财物折款、案情概述、承办人员姓名及填表时间等。然后制作《立案请示报告》,经本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制作《立案决定书》。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经审查认为具备立案条件的,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以内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

②对于决定不立案的,由工作人员制作《不立案通知书》,有关负责人同意后,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并告知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主管机关应当认真复议,并将复议结果通知报案,控告,举报的单位或者个人。自诉案件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15日以内作出不立案决定,书面通知自诉人并说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对于那些虽然不具备立案条件,但是,需要其他部门给予一定处分的,应当将报案、控告或举报材料移送主管部门处理,并通知控告。

5. 我如何才能拿到《立案回执单》

如果在法院起诉,会有立案回执单;如果没有起诉,应该是淘宝网的网站上的一些规定吧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满意请您采纳,举手之劳,将会让我们继续解决更多网友的提问

6. 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有没有回执给我

【打一场官司,法院已经判决出结果,但对方一直没有执行,我要求法院对他强制执行专,法院给不给我回属执?】
1、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依据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如果法院判决已经生效,对方当事人一直未履行法定义务(即法院判决规定的义务),申请人依法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人民法院经审查申请执行人的申请符合法定要求,应当依法立案受理。立案受理后,7日内法院依法送达受理通知书。
【法律依据】
法释〔1998〕15号 ·最高法《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18条 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
(2)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
(3)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4)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
(5)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6)属于受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法院对符合上述条件的申请,应当在七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7. 受案回执单与立案回执单有什么区别

1.意义不同

受理回执单只是说明你报过警,并不代表已经立案。公安受理回执单是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八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

立案回执单是指报案的机关(公安局)接受了报案人的报案,给报案人的一个回单。立案回执单上主要要报案人信息、案件类型、简要案情、受理案件人员、联系电话以及立案时间等内容。

就是说司法机关已经立案受理,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要求当事人实施相关诉讼行为。

(7)法院立案回执扩展阅读

立案的条件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有犯罪事实

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开始,此时所说的有犯罪事实,仅是指发现有某种危害社会而又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发生。至于整个犯罪的过程、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人是谁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时就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应当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来解决。

2.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虽有犯罪事实发生,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责任。

8.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递交了强制执行申请书后,法院在几天内立案立案后是否通知申请人是否有立案回执

1、关于立案时间,自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2、立案后,应当通知申请人。


3、立案后,会给申请人发出受理执行案件通知书。


4、可以联系执行法官询问情况。督促其尽快执行。

一般情况是当时就立案,大部分法院当时就给书面的通知。

若不立案,当时也会通知申请人。

立案后,要过几天查询到承办人名字,因为分案子是有个过程的。

9. 法院不立案应该给不予立案的回执单吧

应当出具正式的裁定书,不予受理。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内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容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热点内容
司法抢滩登陆 发布:2025-05-23 11:11:27 浏览:69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 发布:2025-05-23 11:08:46 浏览:261
劳动法有规定年终奖吗 发布:2025-05-23 11:08:39 浏览:894
专用发票条例 发布:2025-05-23 11:02:19 浏览:34
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 发布:2025-05-23 11:00:09 浏览:576
药事法规多选题及答案 发布:2025-05-23 10:58:48 浏览:30
民法得分难 发布:2025-05-23 10:58:47 浏览:253
道德经十九章感悟 发布:2025-05-23 10:26:32 浏览:348
2017中华人民劳动法 发布:2025-05-23 10:26:29 浏览:342
最高院关于适用合同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23 10:20:46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