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官夺落
❶ 为什么国家还有那么多的冤案
国家还有那么多的冤案的原因:当事人很难通过申诉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刑事错案的纠正有三个途径:一是当事人申诉,二是法院进行再审,三是检察抗诉。这三者当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当事人申诉,因为他们对案情的事实有利害关系,最有动机和动力来推动。
而且从实践来看也是如此,很多冤错案件当中,被告人家属都进行了艰辛的申诉,甚至常年不断地申诉,从被错抓的那一天到后来侥幸出来为止,十几年接近二十年都在不断地申诉,有的都到了家破人亡、家徒四壁的程度,甚至以自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仍然无法启动再审程序。
很多冤案得以纠正的原因都极为偶然,很多案子都是亡者归来或者真凶出现才能纠正,如果冤案的纠正仅靠这两种方式就太可怕了,必然意味着大量的被冤者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而一直被关在监狱当中。
早期真凶出现、亡者归来足以启动刑事再审程序,但后期发现,真凶出现、亡者归来一样无法启动。而且这个情况不是个案了,大家熟悉聂树斌案,其实不是,还有一些案件,比如朱明勇律师起了重要作用甚至核心合作的张氏叔侄二人被冤案。
那个案子03年发案,05年做有罪判案,06年真凶发现,真凶又再次杀害了浙江大学一个叫吴金金的女生,在这个案子做的DNA鉴定和最初张氏叔侄二人被冤案当中现场鉴定一样。真凶在06年出现了,但一直无法启动,过了8年才终于沉冤昭雪。
呼格吉勒图也这样,05年真凶就出来了,06年内蒙政法委就组织调查组调查,一年以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错案,但一直无法纠正。此间,新华社的记者写了6份内参呈报高层这是一个错案,但仍然无法推动,后来因为多种力量,包括舆论、媒体十多年的不断推动,加上有良心的法官做了内蒙高院院长等所有力量的结合才推动冤案的纠正。
许多冤案从被告人被错判有罪到认定无罪要经过很多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辛努力。这一点是由前面几点所决定的,因为纠错难度很大所以导致纠错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比如呼格吉勒图案历时18年,陈星案历时18年,于英生案17年,王海泉案27年等。
❷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内对于该坐标系容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相对于某一个时间,静止的点开始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当速度与该时间中运动的点一样时时间停止,速度超越该点时相当于正回到过去。
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
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振荡周期等。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
(2)女法官夺落扩展阅读:
时间系统
1、世界时UT
格林尼治时间:亦称“世界时”。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不光是天文学家使用格林尼治时间,就是在新闻报刊上也经常出现这个名词。
2、协调世界时
世界时是采用天体测量的方式测定时间,而因为各种因素,相对于原子时会有微小的误差。为了协调世界时和原子时,科学家们在处理协调世界时。
❸ 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可能是埃塞俄比亚人,后做过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了。
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他创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现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
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以及人们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及古罗马寓言汇编而成的,却统归在伊索名下了。
(3)女法官夺落扩展阅读:
伊索与《伊索寓言》: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人,他是奴隶主家里的一个奴隶,但由于他的才智出众而获得自由。有人说他相貌丑陋,上肢短小,下肢是罗圈腿。
但伊索思维敏捷,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一次,他与其他奴隶运货到一个市场上,其他奴隶都挑轻的货物。伊索在必须托运的货物中挑选了一大筐面包。
这一筐面包比其他人的筐子重一倍,他受到了同伴的嘲笑。但是,一路上他运的面包成了大家的食物,等到天黑时,一筐面包早被吃光,筐子就空了。
伊索在获得自由后,就游历了希腊各地,他是一个讲寓言故事的高手,经常把听到的和自己创作的寓言讲给周围的人听,这些寓言有许多反映了奴隶和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表达了受压迫者的聪明才智和生活理想。如《龟兔赛跑》劝告人们不要骄傲,《农夫和蛇》告诉我们绝不要怜悯蛇一样的恶人。
《狐狸和葡萄》嘲笑无能者的自我安慰,《鹰和螳螂》赞美了劳动者的聪明和智慧等等。《熊和旅行人》的故事也十分有趣。有两个人在森林中旅行,遇到了一只熊。
这只熊正在找吃的,看见他们就追了过来。两个人想爬上树去躲避熊。高个的会爬树,很快爬了上去,矮个子不会爬树,他想让高个子拉他一把,可高个子只顾自己继续往上爬。
当熊逼近时,矮个子已无法逃脱,他突然想起熊是不吃死人的,于是装死躺下。熊走到矮个子的身边,用鼻子闻了他一遍就走开了。
高个子看着熊走远了就下树问矮个子,熊在你耳边说些什么?矮个子说,熊告诉我以后千万不要跟那种遇到危险,只顾自己逃命的人做朋友。这个故事告诉了人们交朋友的原则。
后来,伊索来到了一个叫特尔菲的城邦。他可能发表了一些言论,得罪了当局,因而被抓了起来。大约在公元前560年,他被特尔菲人投到山崖下摔死了。
伊索虽然死了,但他创作的寓言故事却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不过伊索在世时以及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寓言还没有变成书。
直到公元前3世纪,也就是在伊索死后的300年,一个希腊人把当时流传的200多个寓言汇集成册,题名为《伊索故事集成》,可惜这本书未能保存下来。
到公元10世纪初,有一个获释的希腊奴隶大题取材于《伊索故事集成》用拉丁文写了寓言100余篇,同时,还有一个人用希腊文字写了寓言122篇。
到公元14世纪,又有一个罗马人用拉丁文写了寓言42篇。后来又有人加进了许多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经过这样多次收集整理,改写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读到的《伊索寓言》。
其中有的是伊索创作的,有的是他同时代的人或后人创作的,其中不免夹杂了一些糟粕。但是,《伊索寓言》毕竟保存了许多有深刻意义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使我们得到启发和教育。
❹ 从狄仁杰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1、学习狄仁杰的劳模精神。
公元675年左右,狄仁杰任职大理寺丞,上任一年内,就将积压旧案审理一清,共计审理1万7千人,不仅是经手的人数多,而且没有一个人冤诉,人们都称他持平宽仁、公平正义,是神一般存在的法官。他的工作量,相当于平均每天审理案子47件,其数量、质量都堪称古代劳模。
2、学习狄仁杰不畏权威、刚正不阿的品格。
在古代,很少有官员遇到权贵不阿谀奉承的,但狄仁杰就是例外,他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是非常有名的正直官员。其中有个事迹就是他向唐高宗苦苦进谏,保护了一名犯轻罪而被处极刑的官员。
3、学习狄仁杰不信鬼神的唯物主义品格。
有一次,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要路过妒女祠。当时民间认为,穿着华丽衣服经过那里会招致风雷。狄仁杰曾奉命南下,在担任江南巡抚使时,为了破除当地的神灵崇拜风气,他曾一举焚毁大批的江南淫祠。
4、学习狄仁杰爱民如子的高尚品格。
狄仁杰是一位爱民如子、体恤民情的古代官员,他一生中所上之表或疏,大多以为民请命为主。比如当时武则天晚年时,想铸造一座大佛像,需要花费数百万两银子。狄仁杰知道后便进谏,让武则天心平气和地接受并不再大兴土木造佛。
(4)女法官夺落扩展阅读:
狄仁杰的故事:
据《旧唐书》记载,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唐太宗昭陵的柏树,被唐高宗判处死刑。狄仁杰认为他罪不当死,向高宗上奏进谏,后来,高宗冷静下来,免去权善才死罪,还提拔狄仁杰为侍御史。正是因为狄仁杰据理力争,保住了犯小错误但获极刑的官员的脑袋,维护了封建社会法制威严,也让唐高宗少犯一桩糊涂事。
❺ 刑事案件有案底了,会对子女造成影响吗不至于影响三代吧
会对子女有影响,影响三代。
父母有刑事犯罪、被法院判过刑才是能影响子女升学工作的案底。如果有案底,在考大学如果报考的是需要进行政审的学校,爸妈有案底是有影响的,但如果是升初中、高中不会有影响。就业在公务员、当兵方面有影响,政审会不合格,其他行业没影响。
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人民警察:
(五)直系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
(六)直系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内外从事颠覆我国政权活动的。
二、征兵政审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公民,不得征集服现役:
(九)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有被刑事处罚、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或者有严重违法问题尚未查清,本人有包庇、报复言行的;
(十)家庭主要成员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或者严重政治性问题,本人不能划清界限的;
(5)女法官夺落扩展阅读:
一、《征兵工作条例》规定符合征兵条件的情况:
第三条 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可以征集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7岁未满18岁的男女公民服现役。
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公民,免征。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征集。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公民,不征集。
二、公务员政审的考核方法:
向考核和政审对象本人及所在单位、学校的保卫部门、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派出所、居(村)委会了解情况;
向考核和政审对象的主要直系亲属所在单位领导、同事、人事部门和村(居)委会、村(居)民代表、派出所了解情况;
对其他有关人员个别访问;
查阅本人档案及有关资料;
公示被考核和政审对象的名单
❻ 清华大学走出过哪些非科研领域的知名人物
钱钟书 先生
钱锺书,毕业於清华大学外文系,获文学学士,是一位知名作家及文学研究家。1938年,钱锺书著有《谈艺录》,此书叵受好评,获得广大回响,就连文史家曹聚仁都曾说过"读了《谈艺录》,才算懂得一点旧诗词",另外,钱钟书生也曾担任《毛泽东选集》1-3卷英译委员会委员。
❼ 关于李广的故事
李广是一个悲剧英雄,“李广难封”是个非常古老的话题。自西汉以来,长达两千多年时间,始终受到人们的热议,尤其是每逢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难之时,人们总会联想到这个遭受极不公正待遇的悲情英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早已成为千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声音。这里的“飞将”,就是被匈奴人称作“飞将军”的西汉名将李广。
第三次是元朔六年(前125),李广作为后将军随卫青出定襄击匈奴,这次他的部队没有战功。第四次是元狩二年(前121),李广以郎中令身份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一起出征匈奴。这次给他的人马仅有4000,而张骞却带了上万骑兵。李广部队前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的4万铁骑包围。面对10倍强敌。李广在局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杀敌3000多人的战果,却因己方损失相当,功过抵消,没有得到赏赐。
最后一次出战,在元狩四年(前119),可以说是李广与匈奴作战以来最有可能封侯的一次。谁料想还未出师,就先遭皇帝暗算,“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抵挡)单于”。一到前线,又被卫青做了手脚。李广最终因迷路延误战机,被扣上致使单于脱逃的罪名,李广不愿受辱,遂拔剑自刎。至此,飞将军的传奇彻底终结。
❽ 作家高洪波的简介
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8)女法官夺落扩展阅读:
高洪波,1951年12月出生在通辽市开鲁县,1964年随时任县委书记的父亲开始了“大迁徙”般的岁月。由通辽至北京,再由北京抵贵阳直到毕节,直到两年后的冬季,一个阴霾的上午踏上北京的土地。家庭和他本人的动荡迁徙生活十分频繁,用高洪波自己的话说,当时四十岁的父亲总结了一套搬家的程序,使那近似于半军事化的家庭更加精简,几近清贫的程度。
1969年,风华正茂的高洪波投身军营,开始了他人生至为重要的锻造,近十年的军旅生活,给予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转业后曾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主任、《诗刊》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