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证据演示
① 手机格式视频或录音的证据怎样提交法院
制作成光盘,将其中人物的对白用文字翻译出来,制作从书面文件随同上交。
② 视频能作为法庭上的证据吗
可以啊。视听资料是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至于你说视频是有倾向的,要举出你自己的证据。仔细想想,法官看的就是这段视频。不可能听你说这视频是单方面的就相信啊。为了让法官相信你的说法,努力提供对你自己有力的证据吧
③ 提供证据,短信记录怎么打印递交法院才有效
短信记录是属于电子证据,包含图片、文本文件的,应当提交图片、文本文件的打印件呈交给法院,而且为了稳妥起见,这种电子证据要进行一下公证。
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2月4日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显示,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
如果提供的电子证据属于对话记录的(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应当完整地反映对话过程,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内容不得选择性提供,法庭可以要求补充提供指定期间内的完整对话记录;如故意选择性提供对话记录内容,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而且在这期间,当事人应保存好电子证据的原始载体,以便在法庭上出示,原始载体包括储存有电子数据的手机、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等。
电子证据未经公证机关公证,或虽经公证但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庭上使用原始载体、登录相应软件展示,与提交的固定电子证据形成的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核对。
(3)法院证据演示扩展阅读
对于微信聊天记录,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要素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使用终端设备登录本方微信账户的过程演示,用于证明其持有微信聊天记录的合法性和本人身份的真实性;
二是聊天双方的个人信息界面,借助微信号不可更改的特点,并结合个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的手机号码、头像等信息固定双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
三是完整的聊天记录,根据微信聊天记录在使用终端中只能删除不能添加的特点,根据双方各自微信客户端中完整聊天信息进行对比,以验证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法院在采信微信相关的证据时,由于微信并未强制进行实名认证,但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对方微信号、绑定的手机号码以及聊天中透露的相关信息内容,法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综合相关信息,适用高度盖然性原则分析认定微信使用者的身份。
④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是否可以直接自行调取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有权向内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
所以按你说的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法院是有权直接自行调查取证的。
⑤ 视频录像在法院是不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经查证属实的视频录像可以作为法院的定案依据。
相关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 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 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5)法院证据演示扩展阅读:
合法性是有效证据的基本特性之一。关于证据的其他特征的论述可参见刑事诉讼法学部分中的相关内容。民事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不为法律所禁止,否则不具有证据效力。对证据合法性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和维护他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人们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双重要求。
证据主体合法。证据主体是指形成证据内容的个人或单位,证据主体合法,是指形成证据的主体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主体不合法也将导致证据的不合法。对证据主体的法律要求,也是为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因此法律根据证据特点,对某些证据的证据主体规定了相应的要求。例如,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作出鉴定结论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关的鉴定资格等等。
⑥ 未经他人允许,录下的视频可否作为诉讼中的证据使用一项证据法院是否认可,主要依据什么
一般来说,在某些人的嘴里~~私拍的视频是不能被当作证据使用的。
实际上版你录下来权的东西真要出示出来也是可以被当作证据的~
但是有几样东西一定要注意,
第一是主体明确,视频里表现出来的人物一定要明确~
尤其是双方的当事人~这个就要求一定的面部特写之类的~或者几个相关的不同角度拍下的镜头能够互相关联,证明。
第二,时间因素~
要明确这些视频或者音频文件的摄录时间~或者可以用某日的当天报纸~某日的新闻联播时间等等印证~
第三不得修饰~
被PS的东西是不能被当作证据使用的~
呼呼~以上所说的肯定和那些书面上的答案不一样~不过偶是实践派~~嘿嘿
⑦ 什么来源的录像可作为法院上提供的证据
首先,你是否来提供源和法院是否认定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证据材料,经过法院认定才是证据。录像均可作为证据材料提供,但是录像的证明力相对较弱,因为它非常容易被擦写。法律规定无疑点的录像才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即证据。
民诉第六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民诉证据规则第六十九条,存有疑点的试听资料不得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