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道德的书

法官道德的书

发布时间: 2020-12-26 04:32:09

A. 法官的职业道德内容

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是社会正义的化身,是人民平安、国家稳定的守护神,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自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法官是唯一仅存的介于人与神之间的职业”。法官是多么庄严而神圣,但你可知道,法官的庄严和神圣是以法官的良好职业道德为保障的。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傅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格修养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法官的素质,约束法官的言行,最高法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公正、廉洁、文明、忠诚、独立、严谨、勤奋等等,也就成为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但在日渐浮躁和功利化的当今社会里,面对满目奢华,面对种种诱惑,要做到这些亦不容易。作为一名法官,经常会遇到阻力和压力,还会面临各种“盛情”的侵袭。在财情面前能否清心寡欲,在色情面前能否坐怀不乱,在人情面前能否公私分明,在友情面前能否大义灭亲,往往是对法官最为严峻的考验。在法官群体中,有象王永强、姚小红、焦玫瑰等少数人,面对诱惑,丧失了自己起码的警惕和做人的原则,物欲层层加砝,贪婪得寸进尺,最后走入罪恶的深渊。而更多的是象谭彦、罗东川、廖威、孙即华、刘茂峰等人,他们面对诱惑,时刻把握好心中的那道防线,甘于清贫,耐得寂寞,超然物外,一尘不染,他们才是当代法官的典范和代表。
做一名法官应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信仰是一种力量,正因为有信仰,屈原把社稷、苍生化作汩罗江边的千古绝唱;正因为有信仰,岳飞把“精忠报国”的信念常常刻进历史的肩膀。在这喧嚣的时代,我们经受着各种腐朽文化思想和不正之风的冲击,金钱象个“宠儿”游荡在我们周围,它可以买走飞机、大厦,也可以买走贪图私利和安于享乐者的灵魂,但它买不走的是一种精神和责任。作为法官,正是因为有对法律的信仰,才能时刻保持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正象青年法官宋鱼水所讲:在危险面前,我不是天生的无所畏惧,而是我有追求正义的信仰,这种信仰给了我勇气和战胜邪恶的信心。
做一名法官应耐得寂寞和孤独。法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面对满目奢华,难免不受诱惑,这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你既然选择了法官,就是选择了责任和使命,选择了神圣和崇高,这要求法官应远离喧闹的人群,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清心寡欲,心如止水,不为官职所诱,不为荣誉所迷,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威胁所屈,堂堂正正办铁案,清清白白当法官。闲遐时,望望天,看看云,听听松涛,享受一份恬然忘我;或读读书,写写文章,思考些问题,静心探寻司法和人生的真谛¨¨¨。正如那首歌,“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进那份孤独。”
做一名法官还应淡泊名利和物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种淡泊是克制自身欲望,将自己全部热血投入工作中的淡泊和不被世俗所干扰的坦然面对时事的淡泊。喧嚣的时代对我们既是一种恩赐,更是一种考验。在诱惑面前,特别是金钱和美色面前,有些人轻易的被打倒了,打倒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是他们的非分之想和贪婪之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面对繁杂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尽可能排除灵魂中自私的成分,消除非分的欲望,让自己活的更加晶莹、洒脱,只有让报警钟时刻敲响在心坎里,才能仰不愧于党,俯不愧于人民。
最高法院祝铭山副院长在领到颁发的一级大法官证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法官是一项特殊的神圣职业,它需要忠诚,拒绝见异思迁;需要奉献,拒绝沽名钓誉;需要勤奋,拒绝虚华浮躁;需要进取,拒绝墨守成规;需要勇气,拒绝怯懦畏缩。要成为真正合格的法官——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必须付出长期的乃至终生的不懈努力和代价”。法官,为了这个庄严和神圣的名字,让我们拒绝蒙蔽和诱惑,固守清廉和淡泊,甘耐孤独和寂寞,用自己的一生钟情于这个事业。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悟奋斗,用火热的情,去挥洒拼搏,用高昂的斗志,去塑造法官的职业道德吧!

B.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

2007年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代表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明确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政治方向和职责要求。特别是“三个至上”的科学论断,高屋建瓴、寓意深刻,澄清了当前政法战线思想意识领域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已成为各级司法机关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指导思想。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基层法院法官要做“三个至上”的实践者,必须具有六种职业品格。 一、对党忠诚。司法权是执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工作性质决定了担负众多纠纷处理职责的基层法官必须对党忠诚,维护党的权威和执政地位。 一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法官讲中立,只能讲裁判中立,而不能在政治上中立,一个法官如果没有正确的信仰,那么在裁判上也没有正确的尺度,司法活动阶级性的本质特征也就无法体现。 二是要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一些法官总是认为法官只能服从法律,服务大局与严格执法相冲撞,简单办案、机械办案、孤立办案,案结事不了,工作被动,群众不满意,党委、上级政府、单位领导不满意。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法官只有把严格依法办案统一到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整体要求上来,司法工作才有强大的权威性和生命力。 三是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到司法活动中。中国共产党没有特殊的利益,其利益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的,党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虽然有些政策没有通过法律的形式反映出来,但是司法活动也必须坚决参照执行。 二、情系民生。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是法院工作的风向标。人民群众的评判是检验法院工作的重要标准,改善民生,化解民忧是法院工作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与人民群众相处最前沿的基层法院法官,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二是必须创新司法为民举措,在方便当事人诉讼上下功夫,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司法的高效便捷。三是必须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法院工作内在要求,也只有通过司法活动,弘扬了正气,惩治了邪恶,法律的权威才能树立,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矛盾的意识才能增强。四是必须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当前,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司法裁判一元化的冲突,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法院裁判的判断。这就要求基层法官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时,不仅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而且需要娴熟的司法技巧和化解纠纷的能力,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 三、笃信法律。“风可进,雨可进,皇帝不能进。”一句古老的法谚,很好地阐释了人们对法律的敬仰。法官被人们比喻成会说话的法律、正义的化身,更应做做法律虔诚的信徒。当前,在少数地方,权大于法、肆意践踏法律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基层法官更应肩负起弘扬法治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始终不一地坚定对法律的信仰。当权力与法律相冲突时,权力应让位于法律,当道德风俗与法律相悖时,应以法律为准,当法律无明文规定时,不得违反法律精神。 二是要肩负起培养民众法律信仰的责任。当社会民众对法律失去信仰后,这个社会将会处在崩溃的边缘,同时,法律失去了人们对它的信仰,法律也就失去了依托。只有当我们这些职业法律人在执行法律过程中让民众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法律的作用时,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才会逐渐培养起来,我们的社会才会得到长久的安宁。 三是要正确地实施法律。法律能否经常得到公正的执行,是人们是否信仰法律的重要因素。法官作为重要的法律实施者,应在正确理解法律精神的基础上,自觉维护司法公正,确保裁判尺度的统一,让人们对法律责任有明确的预期。正如培根所讲“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比多次不平举动为祸尤烈,不平举动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却把水源败坏了。”可见,裁判不公对人们法律信仰是致命的打击。 四、正直善良。法官的良心是法官办案最基本的标尺,正直善良是法官最基本的品行,因为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和体现。一个正义的法官是决不会做出任何不公平的事。 一是必须做到心智纯正,心正才人正。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要从思想深处弄清“为谁当官,为谁审判,为谁掌权”这个基本道理,洁身自好,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权利所缚,不为私欲所动,努力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是必须做到爱憎分明,没有爱憎分明,就没有正义感。只有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才能使善良的人得到保护,邪恶的人受到惩罚,才能为人民群众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 三是必须做到爱岗敬业。法官的责任是与他对社会的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责任越重,他对社会的作用越大。法官所办每一件案件的处理结果,都可能成为人们今后遵循的行为规范,可见法官的社会责任之重大。 五、甘于寂寞。甘于寂寞是法官真正做到行使正义和公平、固守良知的重要保障。一名优秀的法官,只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高超的业务能力是不够的,是否耐得寂寞对一位法官而言极其重要。 一是寂寞使人廉洁。如果不能耐住孤独和寂寞,任凭灵魂流浪欲海之中,沉迷于灯红酒绿,必然财迷心窍,利令智昏,腐化堕落,玷污了法律的尊严和法官这一称号的神圣。 二是寂寞使人专注。面对纷纭杂沓的红尘世界,一名法官只有甘于寂寞,让浮噪的心情平静下来,不为外来干扰所动,才能专注于法律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是寂寞使人公正。正义必须来源于信任,不安分的“外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法官的裁判。当人们根据存在偏袒的现实可能性而认为“法官偏袒”时,信任即遭到破坏,公正受到怀疑。所以法官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做到慎言、慎行、慎交,远离喧哗,远离尘嚣,做一个公正而又可信的寂寞人。 六、守廉克欲。“公生明,廉生威”。守廉克欲不仅是《法官法》对法官的基本要求,更是守住公正底线的重要保障。基层法官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纠纷,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不少法官没有经受起金钱、美色、人情的考验,被不良用心者成功俘虏,走向沉沦,成为阶下囚,其教训深刻,发人深省,人民法院的形象也屡次受到重创。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因此,要树立法官是廉洁自律的主体意识,法官自身廉政建设是反腐败的内因。这就需要法官做到,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要有权力在手,重任在肩,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每个法官手中都有裁判权,只能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大众服务,绝不能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为个人、家庭谋取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三是要修身养性,清心寡欲。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无不充满了诱惑,一个法官如果整天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热衷于推杯换盏,与大款称兄道弟,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迟早会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所以,基层法官必须学习古人“一日三省其身”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自觉脱离低级趣味,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以自身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去赢得荣誉,去影响社会,为打造一个充满文明、礼仪、崇尚美德,追求信仰的理想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C. 法官职业道德的依据

法官职业道德的依据是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通过、根据属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年10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
我国法官法第3条规定,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官法第7条规定,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2)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3)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4)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5)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惜守职业道德;
(6)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7)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这些义务都与法官职业道德有关。
《基本准则》除序言和附则外,分为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六个部分,共50条,对法官的职业道德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准则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法官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第三条法官应当自觉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在本职工作和业外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维护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第二章忠诚司法事业
第四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
第五条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第六条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认真履行法官职责。
第七条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政治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不从事或参与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活动,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言论。
第三章保证司法公正
第八条坚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在审判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
第九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查明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法律精神,正确适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权,避免主观臆断、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确保案件裁判结果公平公正。
第十条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办案,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避免执法办案中的随意行为。
第十一条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
第十二条认真贯彻司法公开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避免司法审判受到外界的不当影响。
第十三条自觉遵守司法回避制度,审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私自单独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
第十四条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
第四章确保司法廉洁
第十五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廉洁底线,依法正确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杜绝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为。
第十六条严格遵守廉洁司法规定,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条不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就未决案件或者再审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咨询意见。
第十八条妥善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不利用法官身份寻求特殊利益。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教育督促家庭成员不利用法官的职权、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章坚持司法为民
第十九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理念,强化群众观念,重视群众诉求,关注群众感受,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注重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积极寻求有利于案结事了的纠纷解决办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二十一条认真执行司法便民规定,努力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必要的诉讼便利,尽可能降低其诉讼成本。
第二十二条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避免盛气凌人、“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尊重律师,依法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权利。
第六章维护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条坚持学习,精研业务,忠于职守,秉公办案,惩恶扬善,弘扬正义,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十四条坚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规范、着装得体、语言文明、态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司法作风。
第二十五条加强自身修养,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绝与法官职业形象不相称、与法官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不良嗜好和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维护良好的个人声誉。
第二十六条法官退休后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条件过问、干预执法办案,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对法官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期间,应当遵守本准则。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参照执行本准则。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法院负责督促实施本准则,对于违反本准则的行为,视情节后果予以诫勉谈话、批评通报;情节严重构成违纪违法的,依照相关纪律和法律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九条本准则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同时废止。

E.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文件通知

最高人复民法院关于印发《中制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重新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F. 哪一选项属于违反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形

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4条的规定,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使,除回履行工答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故B项违反了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7条的规定,不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就未决案件或者再审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咨询意见。故CD项涉及的兼职都不违反法官职业道德规范。

G. 南京彭宇案法官让中国的文明倒退了100年,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南京彭宇案法官让中国的文明倒退了100年,我觉得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是这件事确实给我们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彭宇案”的负面效应,是许多当事者始料不及的。作为政法部门应引以为戒,深刻反思和汲取教训,努力提高司法办案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彭宇案”在审理期间就出现了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和舆情,但办案单位并没有足够重视并对此进行正确引导,对判决之后可能出现的舆情也没有充分的预计,当此案形成舆论热点后,又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相关报道逐步偏离事实真相,最终形成判决结果与公众认知的巨大反差。

汲取此案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要注重保障热点案件的公众知情权,妥善处置为当事人保密和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实现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7)法官道德的书扩展阅读:

误判原因

1、判定“彭宇案”的关键事实是“二人是否相撞”,但恰是在这个最重要的关节点上,警方丢失了事发时对双方的询问笔录,缺少了原始的直接证据支撑,其判决结果因此受到舆论质疑。因此,旁听公开审理的一些媒体也逐渐形成了“彭宇是做好事被诬陷”的一边倒倾向。

2、法官在一审判决中对原、被告相撞事实认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离了主流价值观,引发舆论哗然和公众批评,导致社会舆论普遍不认同一审判决结果。

3、在南京中院二审开庭前,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双方对此均表示满意。

但依据当事人要求,在和解协议中增设了“双方均不得在媒体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的保密条款,从而使“彭宇案”的真相未能及时让公众知晓,经数年发酵,逐步演化为社会“道德滑坡”的“反面典型”。


H.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有哪些

一、保障司法公正
二、提高司法效率
三、保持清正廉洁
四、遵守司法礼仪
五、加强自身修养
六、约束业外活动

I. 法官职业道德要求是什么

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在行使审判权、履行审判职能的过程中或者从事与之相关的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法官职业道德是调节法官职业内部法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官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法官职业行为的善恶,荣辱的标准,对法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法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泊尊严至关重要。
法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法官职业道德的主体是法官。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法官为约束对象,由于法官的中立地位、裁判职责和其他一些特殊要求,因而它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职业道德有明显的不同。
第二,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对象主要是法官履行司法职务的行为。法官的基本职责是审判案件.因此法官职业道德约束的范围主要是法官的审判活动。同时,由于法官的一些非职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法官的形象,因此一些与法官的职业形象直接相关的非职业活动,也应受到法官职业道德的约束。
第三,除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外,法官的职业道德观念也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部分。
法官职业的本质特征在法官的职业道德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一些可以直接表现为行为准则、规范,而一些观念性的要求则难以具体化,例如审判独立、司法公正等,虽然一些具体的规范可以保障司法的独立与公正,但对于法官来说,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独立与公正的司法理念,并时刻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便是最详细的行为准则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行为方式,但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可以使法官在任何时候都能明辨是非善恶。

热点内容
建设法规第三版 发布:2025-08-23 18:08:13 浏览:927
海商法第22条营运中如何认定 发布:2025-08-23 18:03:26 浏览:8
法律援助先进单位事迹 发布:2025-08-23 17:55:07 浏览:88
湖头司法局 发布:2025-08-23 17:55:02 浏览:569
庐山市司法局 发布:2025-08-23 17:48:35 浏览:717
社会法报道 发布:2025-08-23 17:21:48 浏览:304
党校条例出台 发布:2025-08-23 17:11:10 浏览:978
唐律疏义婚姻法 发布:2025-08-23 17:06:47 浏览:214
顺德大良法院 发布:2025-08-23 17:05:37 浏览:534
子洲法院刘 发布:2025-08-23 17:05:33 浏览: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