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主审法官选作弊

主审法官选作弊

发布时间: 2020-12-26 05:31:18

Ⅰ 请问:最高法“指令”再审案件改判后,原主审法官该怎么处罚

只有属于《民事诉讼抄法》第179条第2款“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案件,最高法院受理申诉案件并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后予以改判的。原主审法官有可能会受到法院内部的相应处罚。

Ⅱ 主审,法官,只说没事,不告诉你案件进展情况!我该怎么办

按相关法律规定,来主审法官说民事案件自不能申请法院调查搜集证据的说法错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Ⅲ 我是被告,法院的主审法官故意判我败诉,我该到那里去告法官或是申诉呀.希望大家帮帮我呀.

可以上诉,在有效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

Ⅳ 在执行案件中,主审法官假书记员的笔迹对案外人伪造的证据签字确认"核对无异",如何处理

如果认为证据有假,可提出的执行异议,这是法定程序,在诉讼中会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签名是假的,问题就大了。

Ⅳ 法院主审法官制伪证应受什么处理

伪证罪是指证人复、鉴定人、记录人制或者翻译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伪证的行为。构成伪证罪,应当同时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1.只有在刑事诉讼中才有构成伪证罪的问题。
2.构成伪证罪的主体为特定主体,即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共四种人。
3.只有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提供伪证的行为才构成伪证罪。
4.从行为上讲,构成伪证罪的行为是指作虚假的,与案件事实不符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
5.伪证罪属于故意犯罪,而且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意图。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者翻译人犯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情节严重的,即犯罪手段极为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如致使罪恶重大的案犯逃脱法律制裁,使无辜的人受到刑事追究,对其合法权利造成重大损害等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Ⅵ 主审法官应该做的事

有三种可能。1、法官存在违法违问题,这个应当向相关部门举报;2、法官能力问题,这个只能通过上诉或申请再审解决;3、判决没问题,那选择接受。

Ⅶ 我可否追究主审法官责任对二审有利还是有

是否对原审法官有影响,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因为当事人未在举证期限内提内供证据、或者在原判决容作出后又出现新证据,对于这类情况,上级法院进行改判并非因为原审法官存在过错,则不会对原审法官有影响。
如果是因为原审法官徇私枉法、或者因法官原因认定事实不准确、适用法律不正确等情况,在原审判决错误的情况下,上级法院撤销原判决,则会影响原审法官的年终考评、升职、晋级等等。
关于是否申请回避,要由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如果已经明知某法官可能影响案件的审理,也可以考虑申请回避,毕竟,回避之后其再打招呼,比直接由其判决要多一道程序。据说法官应当独立办案,如果运气好,换的法官不一定完全会按其的意见办。

Ⅷ 事人在开庭前是否有权知道案件主审法官及

当事人在开庭前有权知道案件的主审法官及书记员的。
法院一定会在开庭前以书面形式内通知当事人的。容开庭传票上的签发人,其实就是案件的主审法官。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Ⅸ 主审法官和厅长在询问笔录上添加内容作假怎么办

律师起诉

Ⅹ 关于主审法官能不能直接参与取证。

不可以,应回避 所谓调查人员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受人民法院指定依法调查收集证据的法官。调查人不属当事人。一则调查人调查取证是基于当事人申请而行为,其本人并无诉讼利益动机,而当事人举证则是出于支持自己诉讼请求之需要。二则调查人以国家司法机关名义进行调查取证,以国家强制为后盾,而当事人则以自己名义调查收集证据,并无强制后盾。调查人也不属于合议庭组成人员。在诉讼过程中,调查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询问,其调查收集的证据要经过质证、认证才具有证明效力。故调查人与证人、翻译人、鉴定人、勘验人(当事人申请法院鉴定、勘验时,调查人即是鉴定人、勘验人)一起组成民事诉讼中的其他诉讼参与人,享有其他诉讼参与人权利,承担其他诉讼参与人义务。但是调查人还有其特殊性,即调查人本身是法官,调查取证行为是职权行为,并且其调查取证行为中立于双方当事者,故调查人同时又是法庭的辅助人员。因而调查人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是以法官名义出现,在庭审过程中是以其他诉讼参与人名义出现。调查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调查人在民事诉讼中承担民事责任的特殊性。
根据《民法通则》第121条:“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侵害公民、法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2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给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机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调查人的调查取证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时,人民法院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调查人因人民法院承担责任而免责。
2.调查人在其错误调查取证行为导致一方当事人败诉时应负的民事责任

热点内容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时间 发布:2025-08-24 01:59:34 浏览:42
收据能起到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4 01:46:27 浏览:878
通知属于行政法规吗 发布:2025-08-24 01:43:18 浏览:824
上海司法曹 发布:2025-08-24 01:36:03 浏览:867
2018最新劳动法关于工伤 发布:2025-08-24 01:33:45 浏览:808
经济法关于合同的问题 发布:2025-08-24 01:33:03 浏览:957
行政法治原则作用 发布:2025-08-24 01:33:02 浏览:228
企业的法律责任有哪些种类 发布:2025-08-24 01:25:44 浏览:450
司法救助决定书 发布:2025-08-24 01:25:38 浏览:874
建设法治军营做的工作 发布:2025-08-24 01:14:56 浏览: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