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有权拒绝回答法官问题吗
『壹』 关于法律的问题
1、“现在听说要关两年半,这合法吗? ”:这样“听说”,是符合法律的一般规定的;但具体如何判刑,还要看具体情况。
2、“请提供相关的法律条文”: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交通肇事罪的处刑;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根据以上司法解释:你亲戚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还要看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中对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1)如果认定你亲戚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你亲戚就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可能要负刑事责任、同时还要负民事赔偿责任。
(2)如果交警认定你亲戚负事故次要责任、或者不负责任(被撞都全责时):你亲戚就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刑事责任,不会坐牢的了。只有民事赔偿责任(按责任比例赔偿,你亲戚责任的,可能赔偿10%——40%),对方全责时你亲戚赔偿10%就行了(对方是行人时。如果对方也是机动车:对方全责时你亲戚不用赔偿了)。
4、如果是你亲戚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你亲戚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时: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你亲戚有自首、积极救人、积极赔偿、认罪态度较好等情节的,如果被害人谅解请求从轻处罚的,有可能判缓刑;不用“关”了。
另:楼上朋友COPY都是些什么东东?连俺这局外人都看晕了,不让楼主烦呀?人家有急事呢。
『贰』 别人欠钱不还,法院起诉程序怎么走
a、民事诉讼一审的程序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宣判
人民法院依据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根据事实作出判决。
b、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2)当事人有权拒绝回答法官问题吗扩展阅读:
假如原告胜诉且判决书生效后被告不履行的就按以下方法执行:
1、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强制措施。
2、采取上述措施仍然不能偿还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3、《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叁』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你要去扶”是南京法官说的吗
原话并非如此,只是在判决中,出现大量“按常理推定”的推理过程,有些人称之为“自由心证”或“经验主义”,也就是在案后从媒体宣传中看到的: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她?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
如果不是你撞得,为什么不向家属讨要为老太太垫付的200元钱?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审判更倾向于实体正义的追求,因为他绕过了正常的审判路径,去扮演了一个“调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绕过的路径却是案件审理的核心——证据。当这样违反法律思维的推理过程,出自于一位司法者、审判者的判决之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对于彭宇案只能用一个“反常”来评价,因为它不符合法律、逻辑、经验甚至是道德。
(3)当事人有权拒绝回答法官问题吗扩展阅读:
抛开法律不谈,它还激发了社会道德的一次危机。当人们谈及“扶老太太”这个话题的时候,往往伴随的是言谈者脸上蔑视的表情。没有人敢再去扶摔倒的老人,除非先找来别人来帮他作证或者录像。
见义勇为、尊老爱老变成“笑”谈,当然这一切并非始于彭宇案,但至少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甚至有人评价彭宇案说道:它让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倒退了20年。
当然不是因为人们素质低,而是素质高的成本太高。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可以客观地说,彭宇案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肆』 法庭上对方律师提出的问题我可以拒绝回答吗
并不是只能回答是或抄不是,还可以说:
我拒绝回答;
这个问题牵涉到我的个人隐私,我拒绝回答;
我抗议,你无权问我这个问题;
你问的问题与本案无关;
......有很多,都可以不说是或不是。
第一与案件无关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第二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拒绝回答,但法官要求回答拒绝回答的可能失去作证的作用.
别说是律师,就是警察法官要求证人作证都可以拒绝回答,在我国虽然规定了公民有作证的义务,但没有对公民拒绝作证的具体处罚规定,所以完全可以拒绝回答,拒绝作证.这是我国法律对于证人立法保护不完善造成的.
『伍』 民事诉讼中,我可以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么
确实无关的可以拒绝回答,但是不是确实无关,要根据具体案情来,不是你自己想当然的认为
『陆』 在法庭上,审判长提出问题叫被告回答,被告可不可以不回答如拒绝回答审判长提问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第一、审判长向被告提问的问题是审判长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解决案件中的疑内惑所提出的,如容果被告明知道不回答可能会有不利后果。
第二、不利后果就是,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请或者证据的反驳难以成立,这实际上不利于被告的应诉。或者法官将举证责任交由被告方承担,被告方不回答的,则推定原告所陈述的相关事实成立,这也不利于被告。
第三、如果被告确实不知道的,就可以回答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