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决定

人民法院决定

发布时间: 2020-12-27 22:25:24

法院决定与裁定的区别

法院决定与裁定的区别:

1、决定用于处理某些特定事版项;裁定用于处理程序性的问题。
权2、决定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诉讼中的障碍;裁定的主要作用在于指挥诉讼活动,推进诉讼的进程。
法院决定是指在诉讼进行中,为了保证人民法院能够公正地审理民事案件,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正确处理人民法院内部的工作关系,对诉讼中发生的某些特定事项,作出职务上的判断。
法院裁定是真法院在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对诉讼程序问题和某些实体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决定。

② 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开庭审判的条件有哪些

关于案件是否具备审判条件,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专三条规定,人民法属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
(二)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三)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四)需要开庭审理的,通过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
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③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哪些工作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的工作:

一、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专其他诉讼参属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二、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三、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3、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4、宣读鉴定意见;

5、宣读勘验笔录。其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四、进行法庭辩论。

五、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3)人民法院决定扩展阅读:

开庭审理是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阶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其中,公开审理是原则,不公开审理是例外或补充。在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感情上的一些不愿意公之于众的内容。因此,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庭一般都会允许。

④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的时间至迟应在()

人民法院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的时间应该在立案后五日内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专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属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⑤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行政再审是否立案归什么庭安排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决定

⑥ 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方式是什么

1、各级[生效审]人民法院院长和本院审判委员会

2、上级人民法院

3、最高院条件内:原判决、裁定容、调解协议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确有错误情形的 详情参照民诉第177条第一百七十七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6)人民法院决定扩展阅读:

法院对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依照再审程序对案件的再行审理,其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确属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的特点是:

1、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院长;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提起再审的客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或第二审案件的判决或裁定

⑦ 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什么执行,不受逮捕

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版公民,非经人民权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⑧ 具有哪些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逮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
被取专保候审的被告人具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企图自杀、逃跑的;
(三)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经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案,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的;
(六)擅自改变联系方式或者居住地,导致无法传唤,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的;
(七)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八)违反规定进入特定场所、与特定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从事特定活动,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或者两次违反有关规定的;
(九)依法应当决定逮捕的其他情形。

⑨ 人民法院怎样决定逮捕

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程序 人民法院决定逮捕被告人也有两种情况: 回对于直接受理的自答诉案件,认为需要逮捕被告人时,由办案人员提交法院院长决定,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被告人的逮捕,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对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未予逮捕的被告人,人民法院认为符合逮捕条件应予逮捕的,也可以决定逮捕。 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由法院院长签发《决定逮捕通知书》,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如果是公诉案件,还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人民法院决定逮捕被告人,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对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因犯罪而需要逮捕的,应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同意,才能决定逮捕。对于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因犯罪而需要逮捕的,应当按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⑩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什么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这是根据《宪法》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0)人民法院决定扩展阅读:

根据《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热点内容
法院院执行网 发布:2025-09-02 03:13:07 浏览:482
法治力量读后感300字 发布:2025-09-02 03:12:32 浏览:937
毒狗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03:02:38 浏览:928
民事诉讼法225条227条 发布:2025-09-02 03:01:24 浏览:16
收到物业的律师函 发布:2025-09-02 02:59:44 浏览:864
劳动合同法基础知识问答 发布:2025-09-02 02:56:52 浏览:516
刑事诉讼法最基本的知识 发布:2025-09-02 02:55:27 浏览:213
中和律师楼 发布:2025-09-02 02:43:44 浏览:831
刑法条文释义 发布:2025-09-02 02:33:07 浏览:883
法律知识专题教案 发布:2025-09-02 02:28:20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