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听证公开

法院听证公开

发布时间: 2020-12-31 21:38:37

法院听证会

法院听证会
法院听证程序一般是在案件执行阶段,因该执行案件出现执行异议专或案外人异议,属法院执行部门会通知各方当事人参与听证。
什么是听证会
听证会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拘束力。在中国,除了行政程序中有听证制度外,立法中也有听证制度,已经有多个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进行了听证。

㈡ 法院听证

旁听吧?
非重大要案,旁听是无需输任何手续的。否则,要办理旁听证。办理旁听证需提供身份证明。
涉及隐私、未成年人等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不允许案件当事人亲属旁听。有些敏感性案件法院会拒绝旁听。

㈢ 什么是法院询问听证

听证的目的主要是调查证据,以了解案件的真相,决定被告是否应就案件负上刑专事责任。参与听证的人属士通常包括检察院、嫌犯、嫌犯的律师或辩护人、证人,也可以包括鉴定人、辅助人及民事当事人等。法院的听证都是公开进行的,任何市民也可到法院听审,这样可以增加案件审理的透明度,给市民了解审判过程的机会。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倘若公开听证会严重损害个人的尊严或影响公共道德的话,例如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性犯罪,主审法官可以决定将整个或部份听证过程不作公开。</SPAN></SPAN></p>

㈣ 法院招开听证有哪些法律法规

你好,民事诉讼中听证和开庭的区别:
1.诉讼中听证就是由控辩双方提供和陈述证版据,证言。开庭是权法院就案件开始审理和审判。
2.听证一般解决执行程序性问题,而审判程序开庭则涉及诉权或实体权利。

听证
指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的法律程序。一项安排或处置须经相关者对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质证才能设定和实施的制度。听证也称听取意见,指行政机关在做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决定时,应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听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法制国家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共同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制度。
开庭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
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即开庭审理)、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即判决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㈤ 二审高院召开听证会是什么意思

听证会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拘束力。在中国,除了行政程序中有听证制度外,立法中也有听证制度,已经有多个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进行了听证。

听证参加人

各地对听证参加人的称谓不统一,示范稿进行了规范。

听证参加人包括听证人和听证陈述人,除此以外的其他人,如为会议的进行做有关的服务工作的人员不是听证参加人,不享有听证参加人的权利和义务。

听取意见的人称为听证人。其中主持听证会的听证人为听证主持人。在国外,听证主持人一般为委员会的主席。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规定了担任听证主持人的人选。

被听取意见的人称为听证陈述人。使用“陈述人”,意在强调其任务主要是陈述、发表意见。对听证陈述人,许多地方规定不一致。国外称为证人。为避免使用“证人”的称谓不易为我国公众接受的情况(如刑事诉讼中找证人难),示范稿规定为听证陈述人。

听证原则

示范稿规定了进行听证活动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这实际上是对听证参加人(主要是听证机构)的要求。

一是不重复听证原则。

二是公开原则。

三是公正原则。

四是客观原则,如实提供情况和如实报道原则。这是对听证陈述人和媒体的要求。

(5)法院听证公开扩展阅读:

关于听证义务

示范稿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因其担负的职责而了解某些情况,听证机构要求其向立法机关提供信息,而拒绝提供信息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这类陈述人不应具有特权,不仅应当要求其提供书面材料,还应当要求其出席听证会,以接受听证人和其他听证陈述人的质证。

关于听证陈述人保密和费用

这一规定是对听证机构规定的责任。一是保密的责任。听证陈述人简历中的个人情况,有一些可能涉及其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听证机构不得公开,这是在现代社会公民个人的权利。二是听证陈述人生活确有困难的,听证机构可以为其提供因出席听证会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听证机构不需对所有的听证陈述人支付因听证所支出的费用,因为出席听证会为立法机关提供信息,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但对于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如城市中处于最低生活线下的居民、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边远山区的农牧民等,可以给以为其支付合理的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听证会

㈥ 高院审请再审开听证会是什么意思

听证会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拘束力。在中国,除了行政程序中有听证制度外,立法中也有听证制度,已经有多个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进行了听证。

第一、示范稿规定是由立法机关的主体来听证,不是工作人员来听证。

第二、既包括对与立法有关的客观事实的描述和反映,又包括听证陈述人从自身出发提出的包含个人价值取向的主观意见;

第三、听证会与其他听取意见的方式,如座谈会、论证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公开性,听证陈述人是从报名的公众中产生的,而不是由会议的举办者在小范围内邀请的,会议的举行也是公开的,允许公众旁听,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

第四、强调听证会的作用,听证会中获取的信息和公众意见,应当作为立法的重要依据。对听证会中公众反映强烈的、重要的意见,法案没有采纳的应当做出说明。

(6)法院听证公开扩展阅读:

听证会纪律事项。

常见听证会场纪律和注意事项分为如下几点:

1、全体参会人员须佩戴会务组制发的有效证件,凭证入场参加会议。

2、请提前10分钟进入会场,会议期间请关闭通讯工具。

3、会场内请勿吸烟,请不要随意走动,请不要喧哗或进行其他妨碍听证秩序的活动。

4、考虑到听证代表发言时间有限,本次听证会不安排旁听代表发言和新闻记者提问。旁听代表如有意见或建议可填写《旁听代表意见表》,会后交给会务组。

5、听证会代表发言时请先举手示意,经主持人同意后发言;听证代表发言时,其他听证代表经主持人同意后可插话,但要尽量简短。发言时请讲普通话。

6、听证代表初次发言请作自我介绍,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之内。如时间许可,经主持人同意,可再次简短发言。

7、发言时请观点鲜明、简明扼要、不要重复。发言内容请集中在向申请人提出质询和对方案提出意见上。最后要表明自己对调价方案的意见。

8、会后请听证代表留下,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全体与会人员须将会务组制发的证件交回给会务组。

㈦ 法院开听证会可以旁听吗

根据《人民法院发提供者》第九条规定,公开的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专
旁听席属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但应当优先安排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旁听。

㈧ 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的听证公开(10分)

12、对开庭审理程序之外的涉及当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权益的案件实行公开内听证,并公告听证事容由、时间地点、听证法官、听证参加人的权利义务等。(2分)
13、按照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对符合听证条件的申请再审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公开听证。对涉及人数众多、群众反映强烈、争议较大、多次上访以及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影响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听证。(2分)
14、对侵权损害后果争议较大的、赔偿方式或赔偿数额分歧较大的、赔偿数额巨大、社会各界关注的,以及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举行听证的司法赔偿案件,应当组织公开听证。(2分)
15、对案外人异议、不予执行的申请以及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中止或终结执行、多个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以及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听证的重大执行事项,应当组织公开听证。(2分)
16、对职务犯罪案件和危害国家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以及人民法院认为有较大社会影响等案件的被告人,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主犯进行减刑、假释时,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公开听证。(2分)

热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2 05:59:37 浏览:631
新泰法院继成 发布:2025-09-12 05:46:38 浏览:561
道德逆淘汰 发布:2025-09-12 05:37:24 浏览:516
2014段波民法一 发布:2025-09-12 05:37:21 浏览:870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考妍难吗 发布:2025-09-12 05:31:44 浏览:246
高敏敏法院 发布:2025-09-12 05:22:25 浏览:570
定西找律师 发布:2025-09-12 05:21:42 浏览:335
民刑先修班刑法 发布:2025-09-12 05:15:01 浏览:848
普陀区法院领导 发布:2025-09-12 05:14:31 浏览:217
注销公司的法律依据 发布:2025-09-12 05:09:01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