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法官养成
A. 官德的养成靠什么
从雷政富开始,劲爆猛料的香艳视频不断被传于网上、与民共赏。有人认为,这些问题是个人私生活不检点问题,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一棍子打死。也有人认为,法官涉嫌嫖娼绝非仅涉“私德”,而是事关司法公信基石之大事。法官不讲品德、不识官德,留恋、迷失于风月场所,又有多少人相信他们手中的正义之剑不会在夜夜笙歌中生锈、弯曲呢?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官必先言德。今日时代,民众对于官德的呼唤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加迫切。古人常言“以吏为师”。官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吏治则国治”的说法虽然过于绝对,但官员品德对于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实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有鉴于此,作为官员要谨言慎行、率先垂范,开启民智、示范民行。 当然,作为司法队伍的一员,笔者认为,我们既要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自律和担忧,也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性和慧眼。我们既不应为某些丧失德品的官员开脱,也不要将某些个人问题泛化理解。个别不检点之人的夜夜笙歌不应遮住我们去发现大多数法官为了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加班加点到灯火阑珊的眼睛。 剔除民众对于这一事件的非理性愤慨,官德的形成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式呐喊。官德的养成既要靠自我修养的提升和自我习惯的养成,更要靠制度机制的约束与监督。 笔者至今还记得苏力教授在《送法下乡》一书中提出的那些尖锐的问题:从理论上,我们当然可以认定法官应该是由具有远高于一般民众的品德优良之士所组成的职业共同体。但在法官与现实社会没有清晰隔离带的社会背景下、在法官案多人少压力大,职级晋升困难、工资收入微薄的现实下、我们如何能将理论上的苛求变为现实的画面和行动?即使我们认定了现实中的法官们应是这个世界品德最高尚的人群,我们又能创造怎样的机制将这个社会上品德最高的人群选入法官队伍呢?今天,我们当然应该为某几个法官在风月场所的留恋而痛心疾首。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图一时快意恩仇,我们又如何能够确定明天不会又有别的官员在钻石二号包厢发生“只把杭州当汴州”的醉生梦死呢? 所以,是我们在痛心疾首后拿出审视的智慧和勇气的时候了。(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