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沟通机制
『壹』 执行法官执行有问题,申请人多次去法院找法官沟通解决,法官态度非常差,不接见申请人,申请人该怎么办
可以在院长接待日向院领导反映
如果还无法解决可以向上级法院投诉反馈
『贰』 法院审判过程中法官跟当事人的沟通是否有效
如果只抄是判决书存在笔误袭的话,法院可以下补正裁定予以更正。法官建议你上诉的话,恐怕是补正裁定也无法更正的错误。
建议你提出上诉,当时庭审笔录你是否阅读后签字确认?你1分利的主张如果在庭审笔录里有记载,那么你上诉之后也必然会胜诉,也就是发回重审或者按照1分利的标准改判,这个可以放心。
上诉费与一审费用相同,如果一审是简易程序,那么上诉费需要双倍计算,但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如果按照你的描述,法官不可否认存在失职行为,最起码增加了你诉累,严格来讲可以追责。
『叁』 法院开庭前我怎样才能和法官沟通
根据传票上的联系方式联系法官,想沟通什么就沟通什么,想聊就聊啥。
『肆』 开庭前,法院会和被告沟通吗
人民法院依法享有国家赋予的审判权。人民法院审判坚持公正、公平原则,一般不会和当事人沟通,不排除有极少个别素质差的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的现象。
『伍』 对于不相信法院通知他有案子怎么沟通
法院不会在未得到当事人的同意情况下用短信通知开庭,你可能遇到了骗子
法院传票送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
(2)留置送达,是指当受送达人无正当理由而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
(3)委托送达,是指受诉的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确实有困难时,依法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
(4)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所送达的文书通过邮局以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方式;
(5)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或所在部队代收再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转交送达有3种情况:受送人是军人,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和劳动改造单位转交;受送达人正在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并以其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时间为送达日期;
(6)公告送达。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时,法院可以在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将诉讼文书公之于众,经过一定时间则产生送达的效力。
『陆』 保险公司如何加强与法院的沟通联系,营造良好诉讼环境
1、起诉时,原告同时起诉肇事方和保险公司的,可将两者列为共同被告。侵权赔偿与保险赔付系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属于共同诉讼,本应分案处理,但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1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对保险金享有直接的请求权,且该请求权是法定的,故可从诉的合并的角度,将两者列为共同被告。 2、起诉时,原告仅起诉肇事方的,应向原告进行释明,由原告申请追加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或者由保险公司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原告经释明后仍不追加的,以及保险公司不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法院应依职权追加保险公司为第三人。保险公司虽非事故责任人,但根据《保险法》第50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和《交强险条例》第31条的规定,保险公司作为赔付主体,与案件裁判结果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法院不得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对其不利的裁判,剥夺其正当的诉讼权利。并且交强险“先行赔付”原则系法定原则,应当由保险公司先行对受害人进行赔付,肇事方的责任须待保险公司赔付范围确定后方能判断。故应当将保险公司追加为当事人。 对于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问题,道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请求权基础是侵权法律关系,保险公司对该案件的诉讼标的(即侵权行为)并无独立请求权,而是基于法律直接规定而对受害人具有先行赔付、直接赔付的义务,且该赔付义务源于保险公司与肇事者保险合同的订立,因此保险公司在道交人损案件中的诉讼主张往往依附于肇事者一方,故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应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于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的情形前已所述,在此略。 例外情形。实践中,特别是外地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交警事故认定书上的保险公司信息仅为保险单号,法院无法查明保险公司的具体信息,从诉讼成本和诉讼效率的角度出发,此种情况下,法院可仅审查侵权法律关系,并且《保险法》第50条的规定,可由保险公司对肇事者进行赔付,故法院可以不依职权追加保险公司为第三人。 3、起诉时,原告仅起诉保险公司的,因保险公司的责任范围要根据肇事方的责任而确定,且保险公司承担责任的范围与肇事方也有利害关系,故应由法院向原告释明追加肇事方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参加诉讼,或者由肇事方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的。
『柒』 怎样与法院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多进行生活、工作上的接触就行了。
『捌』 沟通协调机制怎么写
建立稳定的沟通协调机制就如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一样,是一个事关工商职能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紧迫课题。而工商部门的沟通主要是指与管理相对人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和双向平行沟通。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固定法律文书、成立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召开联席会议等途径,开展说明理由的告知式沟通协调、重大活动的整合式沟通协调、影响全局的除障式沟通协调、解决预案之外问题的补漏式沟通协调。
那么,当前沟通协调中存在哪些问题?一是职能“弱化”。因缺乏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相互扯皮、设卡,往往出现违法案件调查不下去,日常工作开展不起来的被动局面,工商职能被严重削弱,执法权威下降,形象受到限制损失;二是工作“泛化”。当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与工商部门的联合发文没有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核,违背行文规则,成为地方保护的工具;三是矛盾“激化”。工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常处在矛盾的前沿,往往因与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交叉,与管理对象的利益冲突,受冲击和威胁现象也时有发生。
如何建立稳定的沟通协调的机制?首先,必须清晰地把握工商部门的沟通协调特征,在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其次,要把握及时性,强化重点意识。工商部门监管的重点带有季节性、地域性、突发性,要强化重点意识,工作不能按部就班;第三要把握敏感性,强化大局意识。需要沟通协调、发挥部门合力的工作往往是社会的难点、政府的重点、舆论的焦点,要有大局意识,否则就会贻误战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第四要把握复杂性,强化公仆意识。沟通协调工作已渗入到工商工作从登记到监管到执法的每一项职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离开了沟通协调,行政管理活动就寸步难行。工商部门既要追求效率,又要充分认识到复杂性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之中加强监管。追求高效和满意的最佳效果,实现沟通协调双方的“双赢”结果。
(作者单位:南江县工商局)
我市建立政府系统和法院系统沟通协调机制
2010-11-10
11月5日上午,市法院与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召开了全市政府系统和法院系统沟通协调工作会议,市法院副院长韩国学主持会议,市法院副院长岳宪忠、执行局局长龙呈德、市法制办主任栾福成、副主任吴丹出席了会议。两级法院及其相关庭室、市政府法制办、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8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建立了政府系统和法院系统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会议出台了《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的备忘录》。市法院与市政府法制办共达成六项共识。一是确定了双方应当交流的八方面事项;二是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市法院与市法制办将开展学习交流、业务研讨和征询意见;三是建立案件协调机制,市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做出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决定前,市法院在受理、裁判、执行前,可向对方征求意见;四是建立司法建议落实反馈机制,市政府法制办牵头落实对市政府提出的司法建议,督促落实对市政府各组成部门提出的司法建议;五是建立完善行政应诉制度,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应达到80%以上,市法院和市法制办适时组织大型听审、涉案单位现场审判;六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遇有临时性问题,可随时召开会议。
市法院副院长岳宪忠强调了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的必要性,指明了实行良性互动机制的积极意义,并从司法角度做出四方面要求。一是始终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实现两级法院行政、民商事审判与执行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二是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审判执行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积极发挥审判执行工作的能动作用,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四是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人大监督,赢得政府支持,实现审判执行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
市法制办主任栾福成同志深刻阐述了政府系统、法院系统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指明加强沟通协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创新举措,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就落实沟通协调机制的各项制度,栾福成同志要求各县区和市政府各组成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细化措施,同时他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一是行政系统沟通协调机制启动权由市法制办统一行使;二是行政机关一把手要亲自参加诉讼;三是自觉执行法院调解判决;四是认真对待法院司法建议,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五是争取法院支持,加大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度。
『玖』 在法院如何跟法官沟通
应举止礼貌,态度平和,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尊重法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有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即可,不宜与法官激烈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