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分期付款
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诉讼时效应如何计算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抄于分袭期履行的合同中诉讼时效应如何计算问题的答复
2004年4月6日 法函[2004]23号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继续性租金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如何计算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对分期履行合同的每一期债务发生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期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的次日起算。
此复。
⑵ 捷信利率这么高,能算合法吗
《规定》第三十一条则规定了 借款人自愿支付利息之后,在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又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出借人返还的已付利息的 情况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明确规定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捷信利率到底多高
目前市面上贷款产品众多,房贷、车贷、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等可谓是琳琅满目。但申请门槛低、放款快的捷信现金贷款,无疑更为崇尚超前消费的年轻朋友青睐一些。捷信现金贷款其实就是基于个人信用状况的一类现金贷款,其主要是针对捷信公司认可的优质客户。但也有网友吐槽说,自己申请捷信现金贷款被拒贷,即使申请下来利息却比高利贷还要高。那么到底捷信现金贷款怎么样,利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捷信现金贷款虽申请门槛低、审批速度快,但是其往往只针对那些正常偿还捷信分期付款达到一半以上的客户。而且捷信现金贷款是通过捷信客服电话通知办理的形式,所以办理形式上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申请者会被拒贷的原因。那么对于网友吐槽的捷信现金贷款利息比高利贷还高的问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捷信现金贷款利息里,除了正常的贷款利息之外,还包含有月服务费,客服服务费这两部分费用。据了解捷信现金贷款利率一般为0.58%,而月服务率和客服服务率则分别为0.78%、1.58%。以一年期5000元的捷信现金贷款为例,贷款期满后利息就为2000多元。这远远高于银行现金贷款,这正也是网友吐槽捷信现金贷款利息堪比高利贷的原因。综上所述:捷信现金贷款优缺点都非常的明显,至于如何选择,这就要结合借款人的实际情况了。
⑶ 怎么认定恶意透支信用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追求也越来越高,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想办法也会购买,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或者使用信用卡套现等。在个人还款能力不足以支撑消费能力时,就会出现信用卡逾期还款的情况,从而产生严重后果。现在对信用卡恶意透支有了新规定,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认定的。
1、银行催收两次或者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且催收的间隔超过了30天。信用卡消费是很多年轻人所追棒的,办理信用卡后会根据自身的信用以及还款能力等来确定一个消费额度,这个额度也可以提现,当出现多次信用卡分期后就可能造成还款逾期。一般信用卡超过了还款日就会收到银行打来的电话提醒其尽快还款,若是银行催收的次数超过了两次并且两次催收间隔时间超过了30天,欠款人就满足了“恶意透支”的条件。
2、欠款人超过三个月时间还未归还所有欠款。使用信用卡欠款后,银行会在三个月内多次提醒欠款人尽快将所欠额度还上,通常会有电话、短信、催款文书等,若是超过三个月时间还未偿还,则属于恶意透支。如果在欠款期间从未收到银行的电话、短信、催收文书等有关通知,最终导致长时间逾期,这是不属于“恶意透支的”。
3、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并不是所有信用卡持卡人都是通过消费导致无法偿还,比如有一些专门“以卡养卡”,多张信用卡取现炒股、赌博等,也并不想通过正常渠道来偿还信用卡,这就属于恶意透支,迷恋网络赌博的人通常会采取这个手段,实际上是违法犯罪的。网络赌博不可取,轻则输掉辛苦打拼的工资,重则毁掉自己人生,我们在防范网络安全的同时,也需要遵守信用卡的使用制度。
信用卡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给自身提供了消费便利,能够提前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同时累计了个人信用。但是也会有少数人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使用信用卡在无力偿还时一定要主动联系发卡行,说明自己当前的情况,申请延期还款或者分期偿还,通常银行都会同意申请延期,也会收取一定手续费以及利息,切勿换掉手机号,有着“银行找不到自己,就不用偿还”的想法。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⑷ 关于挂靠车辆的法律规定
关于挂靠车辆的法律规定:
1、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一百二十一条: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条: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九条:雇员在从事雇用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3条: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并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诉讼中,该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与其挂靠的集体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4、《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已失效)第31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偿还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
5、部分省、市的有关规定。
一是江苏省高院出台的《江苏省2001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挂靠经营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应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连带承担赔偿责任。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约定被挂靠人对交通事故的后果免责的,仅在双方之间具有约束力,不能对抗第三人。
二是广东省高院出台的《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粤高法发[1996]15号)中规定,由于车辆不办理过户手续、挂靠登记、承包经营、分期付款购买或者租用、借用车辆等原因产生的机动车的实际支配人与机动车所有人不一致时,《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机动车所有人的各类责任(垫付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由机动车所有人和实际支配人连带承担。
三是安徽省高院1998年12月25日下发的《关于审理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挂靠在单位的私有机动车辆造成他人损害的,车辆所有人承担民事责任,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四是1998年6月25日天津市高级法院、天津市公安局《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98)5号(已失效)文件规定,挂靠登记的挂靠人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责任的,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收取挂靠人管理费用的,由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总额内承担有限连带责任……2004年5月18日天津市高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有关问题的经验总结》津高发(2004)64号文中规定,被挂靠车辆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若被挂靠单位收取了管理费或得到了经济利益,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的管理费用和得到的经济利益总额内承担连带责任。
(2)若被挂靠单位未收取管理费或未取得其他经济利益,仅仅是基于地方政府管理的要求挂靠或强制挂靠,被挂靠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
五是2004年8月20日山东省交通厅出台的《加强道路运输挂靠租赁承包经营车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规定,挂靠、租赁承包经营车辆发生运输生产事故,由所在运输企业负责处理事故,运输企业先行进行赔偿。
(4)最高人民法院分期付款扩展阅读:
根据《侵权责任法》上述规定精神,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挂靠运行的车辆在交通事故中,被挂靠单位一般情况下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理由如下:
1、除登记车主为挂靠单位外,被挂靠单位并未实际掌控支配运行车辆,经营收益也不归被挂靠单位所有,实际车主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被挂靠单位并没有过错。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9条、第50条规定精神,买卖车辆已经交付,在还没有过户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原出卖人因不享有车辆支配权,因而免责,没有过户仅仅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债权。
借用或出租车辆的车辆所有人因不掌控支配车辆,也可免责。而挂靠行为,被挂靠人也是仅享有车主名义,出资购车的车主实际享有车辆完全支配权。为什么被挂靠单位就不能免责呢?因为《侵权责任法》没有规范挂靠行为属性,所以应适用类推,被挂靠单位不承担侵权责任
2、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过错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谁在事故中存在过错,谁就应该承担责任,有几分过错承担几分责任,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中对交通事故贯穿了这一归责原则。出借、租赁关系中,体现了这一归责原则。出借人在出借行为中没有过错,出借人就不承担责任,借用人过错,借用人承担责任。
机动车买卖关系中,出卖人将机动车交付给买受人,就是没有变更登记,出卖人依然不承担责任。依此类推在机动车挂靠关系中,被挂靠人尽管是名义车主,但他不享有机动车的运行支配权,在交通事故中被挂靠人没有过错,被挂靠人也不应承担侵权责任,硬性判令被挂靠人承担所谓连带责任、补充责任或垫付责任,不符合《侵权责任法》法理,扩大了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范围。
当然,如果被挂靠单位对造成事故存在过错,就应该对自己过错承担责任,但这个过错责任完全不同于连带责任、补充责任或垫付责任。
3、挂靠经营模式是政府主导、提倡的一种运营模式,1995年交通部召开了《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工作会议》,会议认为:通过挂靠,能够达到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符合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够加大汽车运输覆盖面,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采取限制排挤的措施都是错误的……从1995年运输部的全国会议可以看出,是政府主导了机动车挂靠经营的模式。
而直到目前,国家法律对挂靠责任尚无明确规定,最高院先后两个司法解释仅从审判实务角度进行规范,但又过宽泛,而且相互不统一,因此才会有各省(市)区高级法院各不相同的规定,也才有各地法院同一事实的案件各不相同的判例。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判决被挂靠单位承担各不相同的责任似有不公之嫌,也不利于挂靠经营模式的健康和完善。
4、挂靠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在政府主导下的双务合同关系,挂靠方向被挂靠单位交一定量的管理费,被挂靠单位向挂靠方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服务。在这一合同关系中,双方都应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如果一方未尽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并予赔偿。
从这一合同角度讲,被挂靠单位也不应对挂靠车辆承担连带责任、补充责任或垫付责任。也就是说,原则上被挂靠单位不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如果未尽到合同义务,则对挂靠人承担违约责任。
故此,建议最高院结合《侵权责任法》所确定的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梳理以往的司法解释,对挂靠责任重新做出明确而清晰的界定,以规范全国法院的审判行为。
⑸ 最高人民法院法函23号《关于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诉讼时效应如何计算问题的答
你把名字搞错了最高人民法院〔2004〕法函23号《关于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诉讼时效应如何计算问题的答复》的规定有效
⑹ 最高人民法院法函23号关于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诉讼时效应如何计算问题的答复
在诉讼时效期间,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内第二容十二条规定的,债权人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保证债权作为从权利一并转移,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二、按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因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而中断。按照上述解释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自该要求之日起开始计算连带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最高人民法院对<</span>关于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条”司法解释有关问题的函>的答复》是答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国有资产。
因此,债权人对保证人有公告催收行为的,人民法院应比照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认定债权人对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
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分期支付诉讼时效从何时起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5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诉讼时效应如何计算问题的答复
那是以前的规定 ,请查阅,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⑼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执行法院调解书分期付款的答复
您好,复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关于被执行人未按民事调解书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是否应当支付延期履行的债务利息问题的复函》:1992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高法执请〔1992〕1号《关于被执行人未按民事调解书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是否应当支付延期履行的债务利息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在此所指的“其他法律文书”,包括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在内。由于你院请示中据以执行的民事调解书已于民事诉讼法施行之前发生法律效力,根据当时的司法解释规定,被执行人虽应当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但可以不予加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