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如何受理诉讼
『壹』 同一标的的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都提起诉讼法院如何受理
农民起诉村委会侵犯承包权,村委会又起诉农民侵占集体土地,农民起诉在先,正在审理期间,村委会又起诉农民侵占土地法院也受理了。法院是否违法受理案件起诉
『贰』 如何到法院起诉
1、法院会受理,至于最后是否会胜诉,与是否在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有很大关系,版换句话权说就是如果约定了还款日期,至约定还款日期第二日起两年内没有主张权利,就丧失了胜诉权,但债权依然存在。
2、需要的材料
(1)诉状一式三份(自己一份,被告一份,法院一份存档);
(2)借条复印件一式两份(被告一份,法院一份存档),待开庭审理时再带原件质证;
(3)诉讼费50元,如果被告不来领取应诉材料,还需要交100邮寄费等。如果找不到被告,还需要公告费,600-1000元,各地收费不一样。但只要有发票的,可以主张被告负担。
(4)律师请也行,不请也行。如果仅是简单民间借贷纠纷,可以自行解决。
3、你胜诉并且判决书生效后,被告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给付义务,即可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费50元。执行手段一般是查封拍卖被告所有的动产、不动产,冻结划拨银行存款等。
『叁』 法院受理案件是怎样的
1、起诉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版告人数递交诉状副本和证权据副本;同时填写诉状清单一式二份,一份交法院,一份原告留存。
原告在递交起诉状时,为公民(自然人)的应附交个人身份证明;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的应提供工商登记资料、营业执照副本或组织机构代码证明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被告为法人的应提供的工商登记资料,被告为公民(自然人)的应提供其户籍证明。
2、立案法院接受当事人递交诉状后,应在诉状清单上签名,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即立案,同时向当事人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当事人法律文书送达确认书、诉讼须知、调解须知以及缴纳诉讼费用通知。
3、排期经法院审查决定立案的,当即进行排期。排期包括确定开庭日期、时间、法庭和审判长,并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
4、缴纳诉讼费用当事人收到法院开出的缴纳诉讼费用通知起七日内可至银行收费点交款。
5、法院开票当事人凭银行出具的《诉讼费预缴专用凭证》(受理回单)即时向法院调换《诉讼收费专用票据》即可。
『肆』 如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版;
(二)有明确的被权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伍』 如何进行民事起诉
1、民事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3、人民法院对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起诉,必须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4、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陆』 法院怎样才能受理诉讼离婚。
夫妻离婚,任何一方都可以去被告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离婚,法院是必须受理的。
诉讼离婚程序:
提起离婚诉讼至离婚判决生效,要经历三个必经阶段。
第一阶段:起诉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以下三个程序: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
3、经审查起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作出受理决定并立案,反之则退回原告文件及材料,并告之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二阶段:答辩阶段。
1、人民法院决定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2、被告自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辩。
被告在十五日内不提出答辩,人民法院照常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
如果被告确因非个人意志的原因在十五日内不能作出答辩,可以据实向人民法院申请,请求延期,人民法院院长可以作出延期的决定。
第三阶段:开庭审理阶段。
这一阶段进入离婚诉讼的实质性阶段,主要是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它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起草起诉状;
2、准备诉讼所需要的证据;
3、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
4、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
5、法院受理该离婚诉讼案件之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起诉状副本;
6、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
7、开庭:双方均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代理诉讼(一般情况下离婚当事人必须到庭,如果因特殊原因实在不能到庭,必须向法庭出具是否离婚的书面意见);
8、法院依照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提交的证据情况对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如何分割财产,子女抚养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作出判决。
离婚诉讼结束,但如果不服法庭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裁定十日)内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判决书生效。对生效的离婚判决(调解)不服的,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只能就有关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育问题申请再审。
『柒』 法院受理案件的程序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首先向法院递交民事诉讼状、身份证明及相应的证据,将材料一式两份(复印件即可)交法院立案庭立案,缴纳诉讼费。诉状内容要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明确的被告,属于该法院管辖。
刑事自诉和行政案件基本相同,但法院会审查时间较久
『捌』 如果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怎么起诉法院才能受理
你好,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法院也会受理民事诉讼,也会立案审理。
法院受理诉讼的条件是:有明确的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有没有证据不影响法院受理诉讼,证据能否支持诉讼请求,是法院审理解除需要查明的事项。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诉讼请求,法院将会驳回诉讼请求。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这一规定说明,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实,是指有被客观、真实的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这不意味着证实犯罪的证据需要确实充分,但也不应是办案人员凭估计、猜测得出的结论。这里所指“有犯罪事实”,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经发生,即有犯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而对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查明则不是立案的必要条件,而是立案后需要进一步查清的问题。因此,此时的证据并不要求达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获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实和情节。
二、法律条件
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通过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犯罪己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作了明确的规定,在立案过程中理应遵守执行。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特赦是国家对某些犯罪或者特定的犯罪人免除刑罚的一部或全部的措施。已经赦免得罪行,不应立案追究。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属于刑事自诉案件,被害人依法享有决定是否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自主权。
(5)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刑事责任的承担者已不存在,再追究死者的刑事责任已没有意义,故不予立案。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如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以上情形只要属于其中之一者,就应当决定不立案。已经立案追究的,在侦查阶段应撤销案件;在起诉阶段应不起诉;在审判阶段应终止案件或者宣告无罪;在执行阶段应按审判监督程序依法重新审理。
自诉案件的立案与公诉案件的立案不同,它把立案与起诉和受理相重合,并与审判相连接。即自诉人起诉后,只要符合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受理;人民法院立案后,不经过侦查、提起公诉,直接进行审判。因此,对立案条件除应具备上述条件以外,根据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案件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
2.案件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够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4.起诉的主体是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玖』 怎么样自己去法院提起诉讼
1、有欠条、协议、合同等书面借款凭证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支付令。
2、没有书面借款凭证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申请支付令直接起诉。
a、申请支付令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有管辖权的法院只能是债务人经常居住地的基层法院管辖。写好申请书,内容:债务双方的名称、地址、要求归还的数额、有价证券的种类、债务发生的时间、并且尽可能的提供证据。
支付令实质上是一个督促的程序,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一般当债务人收到法律的文书,还是会感受到严重性,出于不想吃官司,还是会想尽快还款,如果在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还未履行债务,又未提出异议,支付令就开始生效,债务人可以此根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与提出诉讼程序相比,申请支付令有以下优点:
1、及时便捷,催偿债务很快,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后的15日内不提出异议,支付令即可生效。
2、手续简单,诉讼的程序就很复杂,申请支付令无需传唤、审理、辩论在债权人申请后,经法院查核批准,就可以及时发布。
b、起诉应提交的材料
(一)起诉状;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
5、有证人的,载明证人姓名和住所。
(二)原告为自然人,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三)原告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在诉讼中应当以其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注明系某字号的业主,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则应当以字号为当事人,同时列明业主;
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在民事诉讼中以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为共同当事人,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则以字号与实际经营者为共同当事人;
(四)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原件一份;
(五)原告提交起诉状时应当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六)原告应向法院提供所有可供证明的证据,证人姓名和住所,书证、物证的来源及由谁保管,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
(七)证据清单一式两份;
(八)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的应当一并提交委托授权材料。
(9)法院如何受理诉讼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一审的程序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