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防卫过当法官追责

防卫过当法官追责

发布时间: 2021-01-04 06:20:33

1. 陕西反杀案二审被告人反问怎么做才是对的,法官作何回应

知情者皆知道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被告人被法院判为故意杀人罪,判处他有期徒刑九个月。者依然还是挑事者,生命即可贵,被害人李雷被被告人王浪殴打致死,属于防卫过当,即使是被迫行使,也已经触及到了法律的底线。

2. 法官原谅防卫过当的人属于什么行为

法官原谅防卫过当的人属于
鼓励受害者反抗不法侵害的行为

3. 法官把防卫过当的行为说成正当防卫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属于过当行为,属非防卫过当。

4. 对方为轻伤,简易程序法官说如认罪可判缓刑,如开合议庭则判不了缓刑,我认为我是正当防卫法官说的对吗

如果是正当防卫,那法官会判无罪。简易程序一般是较轻的案子,为的是减少开庭的时间,所以会判的轻点。建议认罪。
正当防卫五大要件
1.侵害现实存在
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许的,不必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为必要。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但是并非针对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v进行正当防卫,例如贪污罪、渎职罪等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不法侵害应是由人实施的,对于动物的加害动作予以反击,原则上系紧急避难而非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如果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其主观上存在过失,且刑法上对此行为规定了过失罪的,那么就构成犯罪,否则就是意外事件。
2.侵害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合法益造成威胁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以不法侵害人开始着手实施侵害行为时开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例如恐怖分子在放置炸弹后,即使尚未引爆炸弹,但也构成不法侵害;为了杀人而侵入他人住宅的,即使尚未着手杀害行为,但也被视为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当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的时候,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具体表现在:不法侵害人被制服,丧失了侵害能力,主动中止侵害,已经逃离现场,已经造成危害结果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财产性犯罪中,即使侵害行为已经构成既遂,但如果尚能及时挽回损失的,可以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例如:抢劫犯夺走他人财物,虽然抢劫罪已经完成,但是防卫人仍然可以当场施以暴力夺回财物,这也被视为正当防卫。在上述开始时间之前或者结束时间之后进行的防卫,属于防卫不适时。具体分为:事前防卫(事前加害)或者事后防卫(事后加害)。前者被俗称为“先下手为强”。防卫不适时不属于正当防卫,有可能还会构成犯罪行为。正在进行或者诸多迹象表明将要实施危害的行为都可进行正当防卫。
3.具有防卫意识
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前者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后者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等都是不具有防卫意识的行为。防卫挑拨——为了侵害对方,故意引起对方对自己先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由,对对方施以侵害。这被俗称为“激将法”。因行为人主观上早已具有犯罪意识,自不可能实施正当防卫。但仍为不法加害行为。相互斗殴——双方都有侵害对方身体的意图。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没有防卫意识,因此不属于正当防卫,而有可能构成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罪名。但是,在斗殴结束后,如果一方求饶或者逃走,另一方继续侵害,则有可能构成正当防卫。偶然防卫——一方故意侵害他人的行为,偶然符合了防卫的其他条件。例如,甲正欲开车撞死乙,恰好乙正准备对丙实施抢劫,而且甲对乙的犯罪行为并不知情。这种情况下,甲不具有保护法益的主观意图,因此也不构成正当防卫。
4.针对侵害人防卫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对其没有实行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如针对第三人进行防卫,则有可能构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卫亦或是紧急避难。也可以是对侵害人所带协助其伤害的对象实施。
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例如,甲欲对乙进行猥亵,乙的同伴丙见状将甲打倒在地,之后又用重物将甲打死。这就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必须注意的是,并非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构成防卫过当,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不会构成防卫过当。例如,甲欲对乙实施强奸,乙即使在防卫中将甲打死,也仍然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

5. 被判死缓两年期间,防卫过当至他人死亡。法官会判什么

如果确实是防卫过当,那么可能会对新的罪名作出判决,如果认定故意犯罪,那么死刑缓期执行的两年考验期重新计算。如果没有认定故意犯罪,那么不会重新计算,合并执行原来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6. 帮正当防卫至人轻伤写给法官的请愿书怎么写由于对方横行霸道,总是欺负邻居,至使双方打了一架,至欺负

1、在法制社会,请愿书的作用不大,还是按照法律处理的。
2、如果受伤者是被对方正当防卫造成的。

7. 法官如何判断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如果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

我国刑法所指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以制止其不法侵害的行为。在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时,应当明确以下问题:
1、正当防卫对广大公民而言,是法律所赋予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保护合法利益的一项权利,但对人民警察等一些特定的人来讲则是应尽的法律义务。作为一项权利,广大公民就有权决定是否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但根据有关规定,人民警察等特定人员在合法利益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就必须进行正当防卫,否则,就要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2、正当防卫虽然从表面看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就其实质而言,防卫人主观上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不存在罪过;客观上防卫人实施的也是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不具有刑法上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明确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3、正当防卫虽然是一项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什么时候想用就可以用。作为一项紧急措施,正当防卫权利只有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且有一定紧迫性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4、在可以用正当防卫权利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正当防卫同样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些限制表现在防卫的目的、针对的对象和防卫的限度等方面。其中任何一个限制条件不符合,都不成其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基础是“必要限度”。只有确定了“必要限度”,才能进一步判断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按照刑法理论的通说,“必要限度”是指防卫人在当时情况下,有效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利益实际所必需的限度。是否实际所必需,应当结合侵害和防卫双方所使用的手段、强度、力量的强弱、防卫方所保护的合法利益的性质,以及当时的客观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
5、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就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因此,任何一个人为了保护本人的合法利益、他人的合法利益,以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6、修订后的刑法将正当防卫分成了两种: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特殊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采取的没有限度的防卫。其也被称之为无限防卫、无过当防卫和特别防卫。

8. 正当防卫案件中,法官怕得罪抢劫犯极其家属,违心判定防卫人承担责任。这法官还有资格吗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或者家属对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提出上诉。或者对生效判决在确有证据证明错判的情况下,依法提出申诉。
总不能上级法院也怕吧?

热点内容
我是演说家道德 发布:2025-09-11 22:44:23 浏览:13
行政法主要是用来 发布:2025-09-11 22:37:35 浏览:723
原司法部副部长 发布:2025-09-11 22:29:26 浏览:590
司法考试刑法真题2010 发布:2025-09-11 22:20:54 浏览:133
劳动法恶意调岗 发布:2025-09-11 22:20:45 浏览:650
法院怒怼 发布:2025-09-11 22:20:43 浏览:690
上班后考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11 21:59:21 浏览:833
1980年刑事诉讼法全文 发布:2025-09-11 21:59:20 浏览:258
基层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发布:2025-09-11 21:40:52 浏览:985
乡镇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2025-09-11 21:25:51 浏览: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