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法院罚款
⑴ 售假3000元法院判罚标准
如果是单纯的售假3000元,尚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原则上不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刑法》第140条规定:销售者假货,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销售假货的行政处罚:
1、《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 在拼多多售假收到法院传票会影响征信吗
那是肯定会的,所以不要卖假货,对大家和你自己都是不负责的表现,是要受到惩罚的。
⑶ 淘宝起诉售假卖家索赔多少万
因在淘宝网上售卖假冒品牌的手表,在深圳租住的刘某均及妻子陈某,不仅被法院判决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还被淘宝网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违反合同约定及侵犯商誉等损失。日前,深圳龙岗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3名被告均未到场出庭。据了解,在提交给法庭的答辩状中,两被告均承认因一时糊涂铸成大错,盼获得淘宝网谅解。
原告的代理律师称,2016年6月,淘宝网发现两家店铺销售的施华洛世奇手表存在售假嫌疑,涉嫌侵犯权利人为施华洛世奇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的"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商标,于是在疑似售假店铺购买了一块“施华洛世奇”女表。
经品牌方鉴定,被告销售的商品包装与正品不符,做工粗糙,权利人给出“所涉商品为假货”的鉴定结论。
庭审中,原告的代理律师请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各赔偿原告损失48万元、92万元及157万元。已收到法庭传票的被告三人并未到场出庭,法庭宣布缺席审理。
刘某和陈某提交的答辩状显示,两人承认,因为一时糊涂铸成大错,对淘宝网造成一定的影响,因已改过和家庭变故等因素盼获得原告谅解。
经过一个多小时审理后,法庭宣布休庭,将择日宣判。
⑷ 被人举报售假 我退款了 法院会管理吗
一般举报的话,受理的单位是监管部门,不是法院,如果指法院,一般就是起诉到法院,法院一般会受理,查清事实依法判决。
⑸ 淘宝因商标权涉嫌售假扣分,可以起诉到法院吗
可以啊,走商标侵权诉讼。
⑹ 法院为什么要判售假者上淘宝说对不起
(张丽玮)今天,一则致歉声明“现身”淘宝网首页公告栏,引来关注。“我们的售假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淘宝网的商誉,在此我们向平台的消费者、其他诚信经营的商家、淘宝网致歉。”发出致歉声明的谢某某、张某某是售假者,还有一位苏某某则是售假账号的提供者。
义乌市法院认为,该协议合法有效。谢某某、张某某明知淘宝网上不允许出售假货,仍在其上面销售假冒品牌鞋子,属违约行为;苏某某将注册的网店提供给他们售假,也属违约。这妨害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和原告的商誉。
今年3月,义乌市法院作出判决:三被告赔偿淘宝网损失1万元、合理支出(律师费)2.5万元,并在淘宝网主页上刊登赔礼道歉声明。
据悉,这是全国首起以侵权为由提起的电商打假案,也是首起判决售假者在电商平台致歉的案例。
近年来,阿里巴巴使用打假黑科技,关闭了数万个疑似侵权店铺,97%的售假链接一上线即被秒杀;同时,联合全国20多个省的公安机关,线上线下同时打击,对制售假人员进行围剿,“像治理酒驾打假”已成一种社会共识。从去年起,还通过民事诉讼手段,起诉了一批售假卖家,希望借此提高蓄意制售假的成本,让售假者痛,本案即是其中一例。
“我们尊重法院的判决。平台上绝大多数商家都是守法经营,诚信为本,少数不法商家的售假行为,不仅损害了平台的商誉,更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绝大多数诚信守法商家的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军工说,从去年全国电商平台打假第一案宣判,到今年法院判决售假者在淘宝网刊登致歉声明,这都是司法机关灵活运用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表现,是对“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强有力地回应,期待系列个案能够成为类案处理的模板,进一步推动完善现行法律体系。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丛立先认为,道歉背后向社会传递着正向信息,即电商平台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其权益也应受到保护。此外,这还能对电商平台的不法经营者起到震慑、警示作用。
假货还卖这么贵就是不对。
消息来自央广网。
⑺ 售假公安罚两万了法院还到店里检查吗
既然售假罚款2万了,法院还要到店里检查,这必须的必须检查出,还有没有假货在店中。
⑻ 售假公安罚两万了法院还到店里检查吗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本身就违法违规,更别说是销售假冒公安产品,让社会的不法分子利用,罚两万已经是最轻级别了,应该直接查封店铺才好。
⑼ 售假lv涉案金额78万的案件法院一般会怎么判
刑法第二百一来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源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⑽ 食品售假被要求一赔十,法院会支持吗
知假买来假仍受法律保护。
《审理食品源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 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规定》写明: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说,“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