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两员工拒绝加班法官
⑴ 与公司打官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起因是因为什么呢
不要陷入悲观心理。实际上,在各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中,法官都是尽量倾斜于劳动者。因为劳动者在劳动用工中处于弱势地位,应当特别保障。
如果是觉得企业有钱,可以请律师打官司,律师就可以赢官司。这个逻辑链就是错误的。法官在做判决的时候,必须要依法、依规判决。
近日来有一个案件,媒体报道“江苏扬州两员工拒绝加班造成公司损失12万,被判赔偿公司1.8万”引起了一些劳动者的恐慌,但是说实话有些时候确实是我们被误导了。
不仅仅是媒体,而且有很多专家都在宣传加班必须要与工会和职工协商,职工不同意就不允许加班。曾经我过去也这么认为过。实际上,大多数人都错了。
我们错误地理解了加班的含义。加班指的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正常上班。8小时之外继续工作,一般被称为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加点。因此在关于工资总额的组成规定中有加班加点工资之说。
由于案件中的劳动者拒绝加班,理由胁迫劳动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造成了企业12万元的经济损失。法院在最终判决的时候仅仅判决劳动者承担企业15%的损失,这已经相当照顾劳动者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拒绝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劳动者不需要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有时候,不遵守企业合法的规章制度,给企业造成损失,职工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正常的。
难道用人单位就能够安排劳动者无休止的加班吗?当然不是。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所以,关于延长时间和加班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综上所述,劳动者不要盲目丧失自信,我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各种方面都是相当照顾劳动者的,企业有钱不一定赢官司。
⑵ 员工拒绝加班,被企业告到法院,被判赔偿近2万。这样的判决合理吗
这个判决确实有值得商榷之处。如果判决已经生效,劳动者可以申请再专审。
根据《中华人民属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第44条则规定了加班应支付多少报酬。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加班,必须先征得员工同意,并提供相应福利待遇,而不是提供了福利待遇,员工就必须加班。法官的说法明显颠倒了法律上的逻辑顺序。
⑶ 扬州法官判决不加班要赔偿对吗
这是最近来非常火的一个案件,企自业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完成订单,员工以劳动法为依据,表示自己享有劳动权和休息权拒绝工作外加班。结果企业以员工拒绝加班导致订单未完成,给企业造成损失为理由,起诉至法院,要求拒绝加班的员工承担赔偿责任。最后,法庭支持了企业的诉讼请求。应该说,这个判决从法条角度是没有问题的,但不符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律地位平等的基本法理,而且,企业的损失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员工拒绝加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责任。
⑷ 杭州判拒绝加班员工赔18万的法官是谁
还有这么奇葩的事?我的天,真是我大天朝的好法官!
⑸ 公司接了一个大活要求必须加班,否则要赔偿损失,该咋办
据报道扬州某公司员工王某和李某,被要求加班完成产品检验,否则公司将违约。两人为逼公司续签劳动合同拒绝加班,导致公司赔偿12万元。公司将其告上法庭,两人被判赔1.8万。
法官:员工有权拒绝加班,但遇紧急任务要求加班必须服从。
我们继续回到偷换的那个概念上,遇到紧急任务必须加班,这毕竟是一个法院法官给出的结论,我们也只能去相信这种结论确实合法。
那么目前我们首先需要社会确定的一点便是,如何衡量公司的紧急任务,正如前文所说,在老板眼里,每一件事都是紧急任务,如果对这一概念不加以制约的话,那么未来的劳动者便会在这一规定中被严重制约。
到了那时,企业管理者不仅可以强制要求员工加班,而且一旦结果不满意,甚至可能将这一责任直接摊派在员工身上,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难道是默默的接受么!
⑹ 如何评价员工拒绝加班,被判赔偿公司1万8
“五一”假期,一则“员工拒绝加班被判赔偿公司1.8万元”的新闻,让很多网友炸了锅。我们先来看看这件纠纷的来龙去脉。
两员工拒绝加班导致公司违约受损
法院判员工赔偿公司1.8万元
这件案件判决发生在2019年。今年4 月29日,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审理劳动争议的5 起典型案例,这件“员工拒绝加班被判赔偿公司”的案件就在其中。
王某、李某系江苏扬州某公司检验部主要检验人员,所有公司产品必须经过这两个人的检验并加盖检验章后方能出厂。
2018年5月13日(周日),王某、李某在明知当日下午如不完成全部产品的检验,公司将会面临高额赔偿的情况下,以劳动合同即将到期,要求公司与其二人续签为由,故意拒绝下午继续加班完成检验工作,最终导致交货迟延。
该公司也因逾期交货向客户公司赔偿违约金12 万元。
2019 年,该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李某承担该12 万元违约金损失。
法院审理后认为,两被告在明知公司不按时交货面临风险,依然拒绝加班,因此对产生的损失负有一定的过错,故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最终,结合王某、李某的收入水平、用人单位的管理疏漏以及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判决由两被告对原告的损失承担 15% 的赔偿责任,即 18000 元。
负责审理此案的扬州市邗江法院高新区人民法庭庭长瞿森斌表示,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双向选择权,员工虽然有拒绝加班的权利,但如果企业遇到紧急生产任务,要求劳动者加班时必须服从。
网友炸锅:紧急任务时拒绝加班,
劳动者就要赔钱吗?
“五一”假期,不少人仍然在工作岗位上,有些更是“被加班”。这一案件经媒体报道后,很多网友立刻炸锅。经小编梳理,网友们关注的焦点有:
第一,有网友指出,“这个所谓的‘必须加班的紧急情况’的判断标准,既没有写明也没有量化,标准完全是公司掌控的,以此来要挟员工加班,是不是太欺负人了?
”
第二,有网友指出,“此案中,公司不能按时交货,明明属于经营者的风险,为什么转嫁于劳动者身上?”
第三,更有网友指出,“按照法官所说的遇到紧急情况必须加班,那么员工即将失业,是不是也可以算是紧急情况,而可以拒绝加班呢”?
还有更多网友们担心,“有这件判决在先,是不是以后我连拒绝加班的权利都没有了?没有加班费也就罢了,难道不加班还要赔偿公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