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法院裁决
Ⅰ 监狱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是否一定会批
不一定会批。
获假来释的犯罪自分子,必须是执行一定刑期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只有经过一定刑期的教育改造,才有可能对其悔改表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正确判断,这是对其做出确有悔改表现并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结论的考察期限,否则不能保持人民法院判决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
获假释的罪犯必须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1)假释法院裁决扩展阅读
1、假释的法定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属于拘役和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故意伤害罪除外)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假释的法定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Ⅱ 您好 一般经过中级人民法院公示假释结束后 几天可以出狱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公示假释结束后送达监狱的释放日期,但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具体时间由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限内裁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
第三十二条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
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2)假释法院裁决扩展阅读:
案件网上报送审理,数据跨部门、跨地域联通
记者在最高人民法院看到,信息化办案平台的基本结构是“三纵三横”。不仅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上下级之间互联互通,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之间也互联互通。
“信息化办案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的网络联通、数据贯通,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域的连通,这是信息化办案平台最大的特色。”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钱晓晨说。
据介绍,信息化办案平台建成后,至少具备4项主要功能:
一、监狱网上报送。监狱对罪犯的考核奖惩、认罪悔罪等情况实行网上录入,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内部审查以及报请省级监狱管理局审核等均在网上进行,向法院报送案件一律以电子数据形式通过网上进行传输,无需再将纸质卷宗材料移送至法院。
二、法院网上审理。法院对减刑假释案件的立案、分案、阅卷、审查、文书起草及审签等活动全部在网上进行,各环节高效运转,审理活动全程留痕,开庭审理可以采用视频方式进行,可以实现网上同步直播,法律文书一律电子签章并通过网上流转送达。
三、检察院网上监督。检察院通过信息化办案平台不仅对内实现减刑假释案件的网上请示、网上流转、网上备案,对罪犯前期改造及监狱报请减刑假释情况进行监督,并在法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通过网络提出检察意见或者以视频方式参加庭审,实现全程动态跟踪和实时监督。
四、多种智能服务。利用法律条文自动推送、裁判文书辅助生成、庭审语言自动识别、法律文书智能纠错等功能,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利用数据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司法数据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Ⅲ 假释报上去了,监狱通过了,等法院,如果法院通过还要多久能出来
监狱已通过假释,法院审核裁定后符合假释的可立即办理假释出狱,而法院审核裁定的期限为一个月,案件特殊的两个月,具体时间视法院审理结果而定。
同时,你也可以直接咨询当地法院,了解案件审理情况。
我国《监狱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3)假释法院裁决扩展阅读:
《2012年减刑假释司法解释》第25条确立了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的公示制度,但该条所确立的公示制度存在弊端:
“一是公示的范围主要为罪犯服刑场所,与执行机关报请前的公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公示作用有限;二是该条未明确公示的具体时间,实践中有的法院在立案之后,合议庭评议之前予以公示,有的法院则在作出裁定后公示;三是未规定公示的具体期限,导致各地做法不够一致。”
针对上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五日内将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的建议书等材料依法向社会公示。”并明确“公示期限为五日”。
此外,《规定》第19条明确:“减刑、假释裁定书应当通过互联网依法向社会公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最高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立案后须在5日内上网公示
Ⅳ 法院裁决可以假释,那么罪犯将如何回户籍所在地
法院裁决可以假释,由拘押的看守所办理手续后就可以回到居住地。
Ⅳ 假释法院通过后到下裁定需要几天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的规定,法院在收到监狱机关减刑假释建议书后,并立案后,应在下列时间内做出裁定:
(1)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2)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3)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4)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执行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而按照规定,法院在对减刑假释案件立案后,在五天内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是五天,那么在公示期结束后,犯罪分子家属就可以按照上述规定的时间,计算法院会在什么时间出裁定书了。
如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在公示名单后,20天(一个月30天-5天-5天)内应该下裁定,最长不应超过一个月。
(5)假释法院裁决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 第一条
对减刑、假释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二)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三)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四)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执行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应当根据情况,分别适用前款的有关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
Ⅵ 撤销假释由哪个法院裁定
撤销假释的裁定,应当由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在判决新罪时,将原来宣告的假专释或者缓刑宣告一并予属以撤销。
刑法第八十六条: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假释和提前假释如何适用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假释和提前假释如何适用问题的函复
1963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63)刑文字第30号函询问的有关提前释放和假释问题,经研究后,现将我们的意见函告如下:
一、提前释放在刑法草案未试行前仍可适用。但今后在掌握上,只适用于复查案件中某些原判认定事实和性质不错,但量刑过重而又不必改判的罪犯。对于提前释放的罪犯,原判刑期应认为已执行完毕,释放后如果再犯新罪,应按新罪判处并予执行,不再执行原来没有执行的刑期。提前释放的批准权限,可参照1957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劳动改造犯人减刑、假释的批准问题的联合通知的规定,由高级人民法院或有权批准减刑、假释的中级人民法院审查、裁定。
二、假释一般适用于已执行原判有期徒刑的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在劳改中表现好,符合劳动改造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的罪犯。罪犯假释后,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即为假释考验期。在假释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只是一般的表现不好。群众有意见的,应当加强监督,不必因此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没有执行的刑罚;如果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由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撤销假释,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量刑办法决定执行的刑罚,即:后罪应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即执行死刑或无期徒刑,后罪应判处有期徒刑的,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两个刑期中的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不能超过二十年。
三、假释犯人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的,由罪犯所犯新罪所在地的公、检、法三机关根据新罪的性质按既定的分工办法予以受理。这类案件中,由法院直接受理的,如果在审理过程中确有必要对被告人进行逮捕时,仍应按照党内关于捕人批准权限的规定,履行批捕手续,然后依法逮捕。
以上意见,请你们研究,并请与公安、检察部门联系,取得一致认识,以便于执行。
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假释和提前假释如何适用问题的请示 (63)刑文字第30号
最高人民法院:
我区有些基层人民法院要求我们解释关于假释和提前释放的适用及有关问题,经我们研究后,有如下意见:
关于假释和提前释放的含义问题。刑法草案(草稿)和劳改条例第六十八条中均有“假释”而无“提前释放”的规定,而中央公安部1962年12月4日颁发的劳动改造管教工作细则(试用草案)第四十九条则规定:“犯人在改造期间,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可以减刑、假释或提前释放”。我区各地在审判实践中对“假释”“提前释放”的理解和使用上都不够一致。我们的理解是:犯罪分子获得提前释放后,未执行的刑期不对罪犯具有约束力,而假释后未执行的刑期则对罪犯有约束力,即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限以内,如果没有再犯应当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群众意见又不大的,不再执行原判未执行的刑罚。群众意见很大的,应当撤销假释,执行没有执行的刑罚;如果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应当把没有执行的刑罚和新罪所处的刑罚合并执行。在假释期外重犯新罪的,按新罪处刑,不再执行假释期内没有执行的刑罚。对提前释放后犯有新罪的,不论提前多长时间释放,也不管释放多久时间犯了新罪,都只按新罪处刑,不再执行过去实际没有执行的刑期。
对于提前释放和假释两种措施是否应作如下统一规定:
一、反革命罪犯在执行刑期三分之二以上,普通刑事犯在执行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才可以有条件获得提前释放或假释。
二、假释后再犯新罪,由法院根据新犯罪行作出判决,不能作为加刑案件处理。
三、犯人在假释期间,如果没有再犯应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只因表现不好,需要撤销假释执行原判没有执行的刑罚的,可以不必办理逮捕手续,经院长批准或审判委员会决定即可裁决;如果另犯应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最好经检察机关起诉(但亦可不必办理逮捕手续)。对假释或提前释放后犯新罪的,应由新犯罪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处理。
以上意见,是否正确,请予指示,以便转达所属法院遵照执行。
1963年6月4日
Ⅷ 监狱依法对服刑改造期间的罪犯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 建议法院审核裁定假释时制作的法律文书是什么书
监狱依法对服刑改造期间的罪犯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建议法院审核裁定假专释时制作的属法律文书是提请减刑、假释意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条减刑建议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减刑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8)假释法院裁决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三条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假释并发给假释证明书。对被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撤销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收监。
Ⅸ 办理假释都需要什么,我这有我爸的法院判决书
能否假释,有赖于你父亲自己的表现,作为家人除了鼓励其积极表现外,也帮不上什么忙的。法律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法条链接:《刑法》关于假释的相关规定
1、第八十一条【适用条件】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2、第八十二条【程序】
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3、第七十九条【程序】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