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有哪些量刑权

法官有哪些量刑权

发布时间: 2021-01-05 20:42:50

Ⅰ 在审理案件时法官有没有量刑的空间

案件审理时,法官有自由裁量的空间

Ⅱ 求大神指导论文“论法官的量刑权“

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在正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基础上,为求得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充分有效地发挥自己主观能动作用,独立、正确地处理各类案件的一种权力。其基本特征如下:
1、自由裁量权贯穿于诉讼过程的始终,它始于案件的受理,终于裁判的作出。
2、自由裁量权行使主体的特定性。其主体主要是审判组织,即独任庭、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 3、自由裁量权一经作出,非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销,即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自由裁量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当然的具有法定效力。
4、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正当合理。判断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正当合理性,以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为标准。
二、自由裁量权的内容。
1、适用实体法上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数量众多,许多法律存在交叉和竞合的现象,还有些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和不协调之处。即使是某一具体法律,也往往存在许多原则性的规定及一定的适用幅度。这些都为法官适用实体法的自由裁量权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适用程序法上的自由裁量权。由于程序法规范并非都是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范,因此在适用程序法规范时,自由裁量不可避免。
3、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上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在查清案件过程中具有自由裁量权。查清案件的事实情况,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就司法实务而言,查清案件事实的关键在于审查判断证据,也正是对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真伪,并判断其是否确实充分,确定其证明效力,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结论。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其表现就是自由心证制度,即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事实上,法官在认定事实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司法能动性,需要自由裁量的权力。
三、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法官不可能以有限的法条去处理无穷之社会事务,故法律允许法官自由裁量确有必要。其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
1、法律具有滞后性和发展性,历史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完美法律。法律总是对既村社会现象的反映,但社会的不断发展又决定了新的法律关系不会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而不产生。所以只有允许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才可以对现有法律的适用进行必要且适当的补充,并为以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2、抽象性的规范与具体案件的适用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法官在断案时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3、由于法官个人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社会阅历不同,导致对同一法条理解上的差异和对同一事实价值评价上的区别。这种个性特征出现在诉讼过程中必然表现为自由裁量。
4、众多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矛盾,存在相互抵触的地方;有的法律可能为处理某一事实提供了多种选择。若对法律的实质内容进行选择就牵涉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四、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控制
在现代司法中,绝对的自由裁量权不被各国所认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不是一种漫无边际的权力,也并非在任何情形下均无条件的发生,而只是一种相对自由权。这种相对的自由裁量权更多的表现为在对严格的规则进行漏洞补救以及含义明确的补充性规定。因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应当被合理有效地控制,,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细密、严谨、操作性强的实体法。通过不断的完善立法,减小自由裁量的空间,从而合理控制自由裁量的行使。
2、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诉讼保障制度,从程序上保证法官自由裁量的内容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3、制定科学严密的证据规则,合理控制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和认定案件事实上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
4、确保法官审判独立。只有赋予法官独立的审判地位,才能保证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5、加快法官队伍精英化的建设。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职权,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技能。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具体法条的理解,应当从法理和立法者初衷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裁量内容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
①(美)约翰•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中译本),西南政法学院1983年印。
②(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中译本)群众出版社。
③洪源《刑事判断证据标准论》,现代出版社1992年版。
④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⑤(英)彼得•查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译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⑥《中国法学》1999年第五期《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
⑦卞建林主编:《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法院的庭长和办案人,在对案子量刑方面,哪个更有决定权呢

刑事案件由抄法院的刑事审判庭审理。法院审理案件要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由于你所说的这个案件,被告人否认犯罪事实,估计法院就要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案件有个主审法官,主审法官针对案件处理结果拿出初步处理意见,如果合议庭其他成员同意的话,就形成了合议庭意见。如果庭长和主管院长也没有异议的话,基本上就是主审法官的意见了。如果分歧较大的话,案件可能还要上审判委员会。审委会的决定权基本上在院长。所以,首先在于案件的主审法官,其次,找刑庭的庭长,实在不行,再找主管副院长。

Ⅳ 如果刑事案件量刑过重,上诉明明有理由可以改判,但是上一级律师和法官顾及下属单位的以后的形象等诸多因

有关系的话跑关系 没关系就借助媒体和社会舆论 法官对量刑方面有权力适当减轻或加重

Ⅳ 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书在法院起多大作用!

1、量刑建议有利于提高量刑的公开性

我国现行的庭审程序虽然以对抗为特征,但这种对抗主要围绕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及构成何种犯罪这一问题展开。然而资料表明,检察院所起诉的案件法院作有罪判决的占99%以上,其中被告人认罪的也占绝大多数,故就绝大多数案件来说,庭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定罪,而是量刑。

但恰恰对这最主要的量刑问题,目前庭审的透明度很低,与量刑结果有利害关系的诉讼各方对量刑决策过程参与度不高,既难以向法院提出各自掌握的量刑事实和情节,并由此展开辩论,又难以提出各自的量刑意见,以至有的学者认为现行量刑裁判是“暗箱操作”,有的学者则认为“我国法院的量刑过程其实是通过一种‘办公室作业’的行政决策方式来完成的。

与量刑结局有着密切关联的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则被排除在量刑的决策过程之外,而量刑建议的开展则有利于使量刑程序诉讼化,它使控辩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诉讼格局从原来的定罪拓展到了量刑,这不仅使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及其理由“说在明处”,而且为被告人乃至被害人发表量刑意见开拓了空间—因为根据控辩对等原则,庭审程序既然给控方发表量刑建议提供机会,就不能不给辩方就量刑问题作辩解和发表意见提供机会;而被害人作为犯罪结果的直接承受者和诉讼当事人,如果他想在庭上就量刑问题发表意见,同样应当给他提供机会。

这样,量刑程序就一改原先的“暗箱操作”状况和“行政决策”方式,公开性大大增强。

2、量刑建议有利于提高量刑的公正性。

量刑公正包括量刑程序公正和量刑实体公正。

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正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量刑程序公开性的增强,公诉人、被告人、被害人由原先“被排除在量刑的决策过程之外”进到了过程之内,这无疑有利于量刑的程序公正。

量刑的实体公正来源于法院对量刑事实的客观、全面、准确的了解,来源于对诉讼各方意见的兼听。量刑建议使公诉人、被告人、被害人参与量刑决策过程,从不同角度为法院提供充分的与量刑有关的事实、意见及理由,这无疑有利于法院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量刑事实和诉讼各方意见,从而实现量刑的实体公正。

3、量刑建议有利于提高量刑的公信力。

这除了前述的量刑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必然有利于提高公信力外,还因为与量刑结局有利害关系的各方亲身参与了量刑的程序,亲身经历了量刑裁判产生的过程,这自然有利于他们减少对量刑的不可捉摸感和怀疑;

因为诉讼各方都听取了相对方提供的事实证据和量刑意见及理由,这自然有利于公诉人全面准确地把握量刑的事实和情节,有利于被告人深化对自己罪行对国家、社会和被害人所造成危害的认识,有利于有过错的被害人深化对自己过错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换位思考,消减己方原来的片面认识,增进对法院正确判决的认同;

因为量刑建议促使法院在判决中加强量刑说理,这不仅有利于增强量刑裁判的说服力,而且有利于挤压极少数法官利用量刑自由裁量权进行权力寻租的空间。

而上述量刑公开性、公正性和公信力的提高,自然有利于提高量刑裁判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检察院和被告人对量刑裁判的抗诉和上诉,从而节省司法成本,并促进审判权威的进一步树立。

拓展资料

量刑建议权是一种基于刑罚请求权之司法请求权,是公诉权之下位权能。

合宪性与合法性、法之发展、宪政之人权保障以及现代刑事诉讼原理是量刑建议权之理论基础。

量刑建议权之本体价值是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目标之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量刑建议权之目的价值是追求诉讼经济与司法效率。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全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

Ⅵ 法官对嫌疑人进行量刑时候,参和了检察官的多少,否决权

再怎么量刑都是当老公的为了维护家庭把奸夫打死打伤奸夫的有理,打伤小偷小摸都没理

Ⅶ 香港七警员用陪审团了吗是不是陪审团定罪,法官量刑

根据香港的有关法律规定,七警案是在东区裁判法院,所以不需要有陪审团,全权有法官处理。

关于 区域法庭的资料
区域法院
区域法院审理可公诉罪行,亦可为严重的刑事案件进行聆讯(误杀、谋杀及强奸案除外)。区域法院法官最高可判处罪犯入狱7年,他们毋须会同陪审团审理案件。

因此定罪与量刑都是由法官,根据法律规定以及香港的法律观点,实际证据决定的,而量刑一般是听取辩护律师求情之后决定的。
如果不服判决结果,可以等法官颁下判词,看看判词里面有没有什么法律漏洞或者看漏了的地方,又或者看看有没有什么新证据,在向上诉法庭进行上述,要有合理理由才可以进行上述。

P.S 中立的说,这个案件最主要是有电视台拍摄到案发过程,并且连记者都看出来是打人了,在香港,随便动手打人,即便没有受伤,都算普通袭击罪,更何况是警察,是执法者,知法犯法。同时之前也有类似的案例,求情说是警察本身收了很大压力才会这样做,但是法官说警察拿着高薪,应该保持专业,压力大应该跟上级反映情况,看看是暂停执行任务还是转去别的部门,而不是发泄在其他人身上。而这个案子,他们明知附近有很多电视台采访,还要在电视台众多的区域发生这种不幸的事情,被电视台拍摄到了,这没办法了,法官也很难做的。。。
最后插一句,香港的法官,简单来说是由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去搜罗合乎资格的人,然后推荐给特首,只有特首审查完同意才能当上法官,而且法官要宣誓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拥护基本法,所以法官不敢乱来,如果乱来就违法宣誓及声明条例,会被剥夺法官职位。而近几年香港一些争议案件特别多,怎么判都会得罪很多人,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当法官,法官一个月才十几万港币收入,而一般资深的律师都上百万一天,在香港当法官其实不好当,现在越来越少人愿意当,并且香港中搜周知发生许多事情,所以会出现很多案件一审审好几年的情况,因此香港法官也不好做。

Ⅷ 判缓刑要上审委会是以法官意见为准吗法院会听取检察院的量刑意见吗

判缓刑上审委会,会听取案件承办人的汇报和根据案件承办人所写的案内情报告来容作出判决,法院对检察院的量刑意见会酌情考虑。
审委会讨论案件是秘密进行的,讨论时除了汇报人和必要的记录人员外,其他人是不准进入会议室的。此外,审委会讨论案件时诉讼当事人并不在场,一般不展示证据,审委会委员亦不直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辩护,仅仅是听取案件承办人的汇报和根据案件承办人所写的案情报告来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 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Ⅸ 对于同一罪,量刑幅度差距太大,法官权力太大,易产生腐败的原因老百姓该怎么办

由上级法院与检察院监督。

Ⅹ 像香港这样的地方,法院判决案件的决定权是不是在陪审团,而不是法官呢

先区分两个来概念,一个源叫定罪,一个叫量刑。
定罪,就是说XX到底算不算犯罪,犯罪了的话到底犯的什么罪。量刑,是已经在定罪的基础上,那么到底要判多少年,罚不罚钱,罚多少。要不要剥夺政治权利,这个部分叫量刑。
简言之,定罪是到底成不成立犯罪,量刑是到底该怎么处罚
中国其实没有法官,中国的法官其实叫做“审判员”
审判员可以定罪+量刑,这也就是我国的法律。也就是所谓的职权主义国家(国家依职权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香港属于英美法系,英国,美国都是这样,这种法系,定罪和量刑分在两方手中,定罪,是陪审团的事儿,量刑,是法官的事儿。但是很简单的案子,法官可以说了算,只有重要的案子,才需要上庭审。也就是说,如果陪审团不给定罪,那法官就不能量刑了,但是陪审团给定罪,法官就必须量刑,决定量多少,换言之,法官没有决定“是否量刑”的权力,只有决定“量刑量多少”的权力
另外,中国虽然有个“人民陪审员”,这个和陪审团差别很大,人民陪审员,只是陪着的,提提意见,真的是正经的“陪审”。英美法系的陪审团权力很大,可以决定是否定罪

热点内容
2016司法所工作总结 发布:2025-09-11 08:21:31 浏览:580
建筑类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1 08:19:57 浏览:478
民法通则第97 发布:2025-09-11 08:06:30 浏览:502
行政法位阶及冲突 发布:2025-09-11 07:54:55 浏览:10
离婚自由对婚姻法的意义 发布:2025-09-11 07:53:26 浏览:941
四川省小作坊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11 07:53:19 浏览:866
法律援助律师执业管理 发布:2025-09-11 07:51:10 浏览:656
道德很差 发布:2025-09-11 07:45:39 浏览:37
司法确已 发布:2025-09-11 07:34:27 浏览:684
道德形象 发布:2025-09-11 07:00:25 浏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