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执行力

法院执行力

发布时间: 2021-01-09 13:02:54

法院判决后的执行力怎么样

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无能力赔偿的,可以由法院暂时中止执行,等被执行内人有履行能力后容,可随时恢复执行。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希望能帮到你!觉得可以请采纳!谢谢

Ⅱ 法院的调解书有强制执行力吗

你好,法院调解书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Ⅲ 法院强制执行力度不够,我的赔款怎么要的到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之日起超过6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由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如果距离申请执行时间超过6个月了,就去找上级人民法院

司法强制执行力于行政强制执行力 各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司法强制执行力: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行使司法执行权,强制义务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活动所产生的法律效力。
行政强制执行力:法院和行政机关对于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的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当履行地的义务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所产生的 法律效力。
1.决定主体并且执行主体不同:前者只有法院作出,后者既有法院又有行政机关作出;
2.执行依据不同:前者包括法院的裁判文书、仲裁裁决书和公证债权文书,后者则包括法院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以及行政机关制作的行政决定书、命令书等;
3.授权法律不同:前者是民事诉讼法,后者是行政诉讼法;
4.目的结果不同:前者目的是强制义务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的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后者目的是强制义务人履行行政法中所规定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
5.执行对象不同:前者的执行对象多为财产权,后者的执行对象既有财产权也包括人身权;
6.申请主体不同:前者多为民法中的债权人,后者行政机关可以向法院申请,也可以不申请就执行
7.可否和解不同:前者在强制执行中可以和解,后者在强制执行中一般不得和解;
8.可否救济不同:前者多为终审判决的执行,一般不会有救济渠道,后者在强制执行后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但复议期间不得停止强制执行。

Ⅳ 关于法院判决强制执行力

你有没有,国土局的房屋产权,看看你的占地面积,和使用面积

Ⅵ 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生效后都有执行力,这句话对吗

错。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但不一定都具有执行力,因为有执行力的前提除了法律效力还需要有明确的执行内容等。如生效的维持婚姻关系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没有可供执行的内容,没法执行也不需要执行

Ⅶ 法院的执行力度怎样

现在执行力度都是很强的,只要有财产,能处置的都基本上给处置了。

Ⅷ 如何提高法院工作的执行力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政府执行力,就是提高一个地方发展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为了切实加强各级政府执行力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性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自我教育和学查改为主要手段,以优化创业环境为主题,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力求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在制度创新上有新进展,在转变职能上有新举措,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构建“职责明确、工作规范、反应敏捷、运转协调、执行有力”的政府工作运行机制。二、总体要求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要以提高行政效能为主要目标,把政企分开与转变职能相结合,把体制机制创新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创新相结合,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相结合,把转变作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廉政勤政善政与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相结合,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工作重点(一)提高行政决策能力。科学决策是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重要保证。要规范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力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要通过提高行政决策能力,提高决策科学性,解决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提高决策民主性,解决行政决策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依法决策的规范性,防止盲目决策和依靠少数人决策的现象。(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前提。要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要增强行政规范意识,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实施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事务。要通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解决政府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减少行政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抓落实的能力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关键。要围绕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抓好实施的组织协调,明确职责,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协调关系,全力完成相关任务。要树立全局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解决政府部门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要强化落实意识,树立效率观念,加大既定目标任务的推进力度,解决行政效能低下、工作落实不够的问题。要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制度,切实解决抓而不紧、落实不力的问题。 四、工作要求(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府执行力建设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绩效考核内容。要根据全市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开门征求意见,开门接受评议,深入开展以“提高政府执行力”为主题的“六查六看”学习讨论活动。即查政务值守,看是否存在反应迟缓、应急不灵的问题;查执行落实,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作风涣散、纪律松驰的问题;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的问题;查大局观念,看是否存在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查服务质量,看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优的问题。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带头自查,做到真学真议、真查真摆、真整真改,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整改、自我提高的目的。(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把解决工作问题和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在机关开展“四讲四比”活动,努力营造“讲激情、比干劲,讲服务、比奉献,讲务实、比效率,讲清正、比形象”的良好风气。 1.着力解决精神萎靡不振的问题。要引导干部树立敢为人先的勇气、敢闯敢试的魄力,保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甘落后、负重前行的精神状态。 2.着力解决群众观念淡薄、服务不优的问题。要引导干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始终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为政之本,对有利于发展的事、有利于群众利益的事,一定要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讲怎么办、少讲或不讲不能办,在服务群众中比奉献,在服务基层中比业绩,彻底解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以及与民争利、扰民烦民的问题。 3.着力解决纪律松驰、本位主义严重、效率低下的问题。要引导干部在讲执行、抓落实、比效率上狠下功夫,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锲而不舍、真抓实干;只争朝夕、雷厉风行;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的良好氛围。 4.着力解决廉洁意识不强,权力运行缺乏有力监督的问题。要引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三)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和完善会议、文件和公务活动的审批机制。严格会议审批,控制会议规模、规格、数量和时间,少开会、开短会,严肃会风会纪,提高会议质量;大力精简文件,控制文件规格、数量和篇幅,少发文,发短文,提高文件质量和公文运转效率;规范领导公务活动,控制评比表彰活动,真正解决文山会海和事务性活动较多的问题。 2.建立政务快捷反应机制。强化政务值班、信息报送和应急反应处置,建立完善值班工作制度和规程,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政务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对突发事件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及时上报,迅速处置,并对处置情况予以续报;对市政府的指令、要求必须坚决执行,限时反馈。 3.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按照“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高效服务”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使机关工作环环相扣、紧张有序、高效运转。 4.落实协调会商机制。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各自的职责,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组织协调,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完成好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落实办理的事项,由市政府明确主办和协办单位,主办单位要主动负起责任,代表政府履行职能,协调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办单位要密切配合,全力协助主办单位完成交办事项。 5.健全督查工作制度。建立领导督办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一级督办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执行落实机制;完善重大项目活动跟踪督办制度,各级政务督查机构要对政府部门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文件、重大工作部署以及领导批示交办件的办理情况,实行跟踪督办,定期通报;建立督查事项限时报告制度,凡是明确办理时限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告贯彻落实情况,回复办理结果。加强行政监察,把各级行政机关对上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列为行政监察的重要内容,对执行不力、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查处。建立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设立舆论监督热线,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载体,加强舆论监督,对执行力不强、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督促整改,予以曝光。 6.建立行政问责制。研究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强化问责效果。各级各部门行政负责人对本单位行政事务全面负责,并对其行使职权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对不依法履行法定职权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部门和单位,追究部门行政负责人的责任。对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不力,违反规定进行决策,不认真履行职责以及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行政部门,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责令辞职和建议免职等行政处理方式问责。

Ⅸ 法院现在的执行力度怎么样

第一抄,查询、冻结、袭划拨存款。被执行人在银行里存款的,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银行必须协助。查询、冻结、划拨法院都需要手续齐备。
第二,扣留、提取收入。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是由执行法院做出裁定,并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有关单位协助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包括工资、劳务报酬、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收入等。这一强制措施原是针对被执行人为自然人时使用,但现在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措施也适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

Ⅹ 法院强制执行的力度到底有多大

首先民事案件的强制执行不涉及人身,只能针对财产;

其次要看对方当事人的资产情况,如果对方有数套房产或者其他财产较多,那么执行力度会比较大,但如果对方只有一套房产,法院一旦执行对方将无家可归或者对方其他财产较少,被执行后无法生活的话,执行的力度就会相应小很多。

另外还有其他情况影响,比如案件影响大、上级对案件的关注度高等等。法院的强制执行的力度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章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共有以下九种。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财物;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支付迟延履行金;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10)法院执行力扩展阅读:

关于强制执行法院管辖权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第十九章一般规定

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九条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

热点内容
广东法院冷 发布:2025-09-09 16:20:25 浏览:498
法律硕士教学视频 发布:2025-09-09 16:20:07 浏览:427
经济法调整的是什么关系 发布:2025-09-09 16:09:25 浏览:540
广东深圳劳动法产假规定2018年 发布:2025-09-09 15:43:09 浏览:309
守道德作文 发布:2025-09-09 15:28:31 浏览:796
李庄案对法治进程的影响 发布:2025-09-09 15:28:17 浏览:171
昌吉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09 15:24:37 浏览:39
请不要道德 发布:2025-09-09 15:20:14 浏览:115
杭州法律援助要本地户口吗 发布:2025-09-09 15:20:14 浏览:630
劳动法兄弟是直系亲属吗 发布:2025-09-09 15:19:16 浏览: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