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港法官
Ⅰ 香港法官杜大卫是什么国籍
杜大卫法官是英国人。
杜大卫(David Tool)生于 1942 年,从 2001 年8 月 28 日在北京市居住起,曾任美国陆军上校、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在 1991 至 1993 年间,他在兰州大学任教;2001 年至今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任教。
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美籍副主任。是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织委员会专家团(组委会、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顾问、“问我计划” (Ask Me Proposal)创办者。
(1)村港法官扩展阅读:
个人佚事
越战让杜大卫这样认识生命及生命意义,他认为“生命由我儿女延续,思想由我学生传承”。教书,自然成为杜大卫生命意义的载体。他教授的课程针对中国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薄弱而对症下药。
杜大卫举起一瓶番茄酱要求学生“请你告诉我关于它的 25 个资讯”,当然学生未能达标。所以,他的教学尽力弥补中国教育缺陷导致上述能力的不足。
虽然他教授的是国际经济贸易,但授课中亦会顺带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读过两遍《红楼梦》的杜大卫曾问学生“你看过《红楼梦》吗?”答:“看过”。“书还是电视剧?”学生老实承认“是电视剧”。杜大卫要求“那请你读读原著”。
一次,京剧团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演出《三岔口》。杜大卫要求所有学生(200 多个)去看。他严肃阐明其理由“这是我考试内容”。最后四分之一学生从此被戏散吸引,又说“没想到这么好看”。
Ⅱ 香港法官名字后面gbm英文字母是什么意思
GBM是指大紫荆勋章。
大紫荆勋章(英语:Grand Bauhinia Medal,简称GB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专政区授勋及嘉奖属制度下的最高荣誉。
自1997年开始颁授,表扬毕生为香港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受勋人士必须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获颁人士可于中文名字及称谓后加上“大紫荆勋贤”或“GBM”。
大紫荆勋章由18K黄金及18K白金嵌成,图案为星光托著洋紫荆,洋紫荆代表香港,一颗星代表中国,体现出“一国两制”,红色和金色的丝带象征高贵荣誉。
(2)村港法官扩展阅读:
代表意义
紫荆花图案代表香港,外围五角星代表中国,两者象征“一国两制”;十八K金制五角星镶在由纯银制的星光托上,寓意本港继续繁荣兴旺;红、金色丝带代表高贵和最高荣耀,造价约六千元。
大紫荆勋章获颁者的人士可于中文名字及称谓后加上“大紫荆勋贤”或“GBM”。值得一提的是,只有获得大紫荆勋章,才可被称为勋贤。每年能够获此殊荣的人仅有个位数,邵逸夫、霍英东、金庸、李嘉诚等都在此列,而2003及2004年甚至无一当选。
Ⅲ 村书记,村长和镇法院的法官有什么关系
村书记,村长和证法院的法官,他们之间是没有什么纵向联系的,因为镇法院的法官是向上垂直
Ⅳ 香港法官为什么大多数是外国人
但任用英国远道而来的法官,在当时的香港仍是不得不选择的方法。
其实,培养一个合格的“海洋法系”法律人才是很困难的。
他们需要学习大量散碎的案例,理解前辈对法律和正义的定义,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但司法却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公权力。要让这两者调和,就必须让法官们的思维跨越时空地联系起来,理论脉络的传承必不可少,当中可能还有些玄学成分。
所以法律专业群体才得以想要较高的社会地位,法官在其中更是地位崇高,毕竟培养一个太困难
当时香港还只是一个大清帝国南方的偏远小岛。本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没法直接移植英国的那一套。从本土调人才过来,还是有必要的。
好在此后港英政府终于意识到了兼职法官的恶性影响,开始试图在香港建设一个司法独立的社会。首席大法官晓吾,就离开了立法会,专职做大法官。其他英国法律人才的登陆,也改善了香港普通法人才不足的局面。
不可否认的是,香港能够得到全世界商人的信任,成为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和金融中心,透明独立的司法是相当出彩的加分项。
而且到了70年代,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的香港,还曾启动过公务员本土化。法律界的本土化也一度轰轰烈烈。尤其是在首席大法官贝理士爵士(Sir Geoffrey Briggs)任期内,这位英国老法官很重视华人法官的培养,在全港75名法官/裁判官中启用了16位华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
艰难的本土化
由贝理士爵士主导的法官本地化运动在他退休之后就被冷落了。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当时的香港不缺法律精英,但做大律师的收入远高于做法官(可以理解),那些资深的大律师很可能不愿意成为法官。
其次,即使这些律师成为了法官,华人法官的社会公信度也不如白人法官。这是由香港社会的偏见造成的,民众会对他们更苛刻,华人法官的升职也更困难。
第三,港英政府内有人认为,香港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生活着不少来自其他英帝国前殖民地的人士,大量启用华人法官对他们不公平。
Ⅳ 香港法官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九十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内院的首席法容官,应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职,还须由行政长官徵得立法会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香港终审法院条例规定,首席法官须由行政长官根据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的推荐委任。
Ⅵ 裁判官的香港裁判官和法官区别
在香港地区,裁判官与法官的确是区别的,这一称谓,因应于香港地区针对刑事审判所专设的裁判法院。
裁判官即特指在裁判法院从事审判的法官。需要补充的是,因部分裁判法院已经停用,目前在香港地区共有七所裁判法院。包括:位于香港岛的东区裁判法院,位于九龙的九龙城裁判法院,位于新界东的粉岭裁判法院和沙田裁判法院,以及位于新界西的荃湾裁判法院和屯门裁判法院。
而目前香港的总裁判官为唐文先生,主任裁判官共有六位,特委裁判官共有10位,其他为普通的常任裁判官。
此外,香港还有专门的《裁判官条例》,裁判官包括常任裁判官和特委裁判官都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根据令状予以委任。
还需指出的是,在香港回归以前,法官被称作按察司,而裁判官被称为裁判司。因此法官与裁判官的区别在香港回归以前即已经存在。
关于裁判官和法官的谁的权力更大,这一问题很难回答,因香港地区奉行司法独立原则,因此所有裁判官和法官的权力都应当是平等的,但如果考虑到裁判法院为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判刑上限为监禁两年和罚款10万港元,而区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原讼法庭相较裁判法院管辖更为严重的罪行,且针对裁判法院的判决,还可上诉至高等法院的原讼法庭,而区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审判人员均被称作法官,按照非司法专业人士的理解,单就刑事审判领域而言,法官又似乎较之裁判官有更大的权力。
Ⅶ 现在香港的法院法官还是外国人
香港法院允许有外籍法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仍旧实施普通法制度,在判决时可以引用其他地区国家的法律,也可以聘请其他地区的法官。
现任香港终审法院的常任法官包致金法官就是巴基斯坦裔法官,但是首席大法官的出生地在香港。
(7)村港法官扩展阅读:
法官的委任
根据香港法例第484章《香港终审法院条例》第12条《法官的专业资格》,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资格获委任为首席法官:
1、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资格获委任为常任法官: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上诉法庭法官或原香港终审法院讼法庭法官;在香港以大律师或律师身份执业最少10年的大律师。
2、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资格获委任为非常任香港法官,不论他是否通常居住于香港:已退休的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已退休的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已退休的终审法院常任法官;现职或已退休的上诉法庭法官;在香港以大律师或律师身份执业最少10年的大律师。
3、任何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士均有资格获委任为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法官:属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民事或刑事司法管辖权不设限的法院的现职或已退休法官者;通常居住于香港以外地方;从未在香港担任过高等法院法官、区域法院法官或常任裁判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终审法院
Ⅷ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什么区别
裁判法院是香港的基层法院,分设于港岛区、九龙区和新界区各地,约有10座。
裁判法院有权受理属其管辖的成年人实施的较轻微的
公诉
罪及简易罪案件,有权判处3年以下
监禁
及一定数额的罚金。
约8座裁判法院设儿童法庭,专门审判7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及14岁至16岁少年实施的、除杀人以外的犯罪案件。对18岁或18岁以下青少年的看管、保护事项也有权处理。
裁判法院的法官除首席
裁判官
、常任裁判官外,还有特委裁判官。一般每座裁判法院有1位首席裁判官,负责其所在的裁判法院的一切事务,如受理新案件、安排每件案件的审讯日期等。常任裁判官可以独自主持审判案件,对实施一个犯罪行为的被告人有权判处2年或以下监禁并处罚金,也可单处罚金。对实施两个或以上罪行的被告人有权判处三年或三年以下监禁并处罚金,或单处罚金。常任裁判官科刑时不得超越法律对个别罪名规定的最高刑。特委裁判官主持的法庭主要受理小贩、轻微违反
交通法规
及一般传票的案件,无权判处监禁。被告人当庭认罪的,有权判处2万港元以下罚金;被告人不认罪的,另订日期由常任裁判官审判。特委裁判官还有权签发对正常人的拘捕令和
搜查令
。
裁判法院还可聘请
太平绅士
审判案件。太平绅士主持的庭审至少由两人共同负责。他们在不超越法定的最高刑的原则下,对认定一个罪名的被告人有权判处6个月监禁或2,000港元罚金,对认定2个或以上罪名的被告人有权判处12个月以下监禁或3,000港元罚金。
在香港,一切刑事案件都必须通过裁判法院。对
简易程序
或公诉程序皆可的案件,由检察官依法选择
诉讼程序
。检察官认为应由
地方法
院管辖的,申请裁判法官移送有
管辖权
的地方法院,裁判法官依申请予以移送。地方法院无权管辖的最严重的
公诉案件
,依检察官的申请,裁判法院应当进行预先审查。预先审查后认定证据足够的,将案件移送
高等法院
。
检察官未提出移送申请、裁判法院有权管辖的案件,则安排日期由本院进行
刑事诉讼
。
Ⅸ 在香港法官和裁判官的区别
在香港地区,裁判官与法官的确是区别的,这一称谓,因应于香港地区针对刑事审判所专设的裁判法院。
关于香港的裁判法院,楼上的回答已了作为较为详细的介绍,而裁判官即特指在裁判法院从事审判的法官。需要补充的是,因部分裁判法院已经停用,目前在香港地区共有七所裁判法院。包括:位于香港岛的东区裁判法院,位于九龙的九龙城裁判法院,位于新界东的粉岭裁判法院和沙田裁判法院,以及位于新界西的荃湾裁判法院和屯门裁判法院。
而目前香港的总裁判官为唐文先生,主任裁判官共有六位,特委裁判官共有10位,其他为普通的常任裁判官。
此外,香港还有专门的《裁判官条例》,裁判官包括常任裁判官和特委裁判官都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根据令状予以委任。
还需指出的是,在香港回归以前,法官被称作按察司,而裁判官被称为裁判司。因此法官与裁判官的区别在香港回归以前即已经存在。
关于裁判官和法官的谁的权力更大,这一问题很难回答,因香港地区奉行司法独立原则,因此所有裁判官和法官的权力都应当是平等的,但如果考虑到裁判法院为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判刑上限为监禁两年和罚款10万港元,而区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原讼法庭相较裁判法院管辖更为严重的罪行,且针对裁判法院的判决,还可上诉至高等法院的原讼法庭,而区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审判人员均被称作法官,按照非司法专业人士的理解,单就刑事审判领域而言,法官又似乎较之裁判官有更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