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员额制注定失败

法官员额制注定失败

发布时间: 2025-05-08 10:46:35

法院工作的人什么性格

问题一:谁了解法院都招什么样的人 根据 *** 中央组织部、最高法、最高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考试录用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人民法院招录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报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规定的条件。报考担任法官、检察官职务的人员,还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规定的担任法官、检察官的条件,并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省级考试录用主管机关根据当地法院、检察院人员需求情况,可以适当放宽对这类报考人员的年龄等资格条件限制。司法警察和书记员的报考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问题二:进入法院里的年轻人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有 一、把宣传工作放在法院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谋划。 由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还不是很善于运用宣传手段来阐述自己的司法理念,因此,老是有群众对审结的案件存在质疑、不服,对法院也是抱有不理解的仇视心理,再加之媒体的一些片面报道,就严重的损坏了法院的权威和形象,进而使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失去了公信力。而负面舆论堆积的越多,法院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就越低,这也就是我们法院目前得不到群众支持和信任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法院宣传工作成效与我们的目标要求差距很大。主要是目前大多法院还停留在陈旧、落后的宣传方式上,宣传思路狭窄,内容老套,方法死板,形式单一,停留于表层、肤浅的普通信息,没有特色、深度和专题策划,精品不多、影响不大;缺乏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面对各种炒作和不实报道的负面影响,缺乏行之有效的对策和进行正面引导舆论的能力。由于舆论导向直接关乎司法的权威性、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舆论。因此,我们再不能把司法宣传工作当做法院发展的一项普通辅助性工作来看待,而是要把审判执行工作与宣传工作同研究、同部署,使法院工作真正达到减少社会矛盾、服务稳定大局的作用。 二、从关注群众、关注社会大局的角度立足,积极开展司法宣传工作,以确保审判执行工作实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通过把法制宣传贯穿于维护司法公正的全过程,扩大案件审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作为审判机关,在日常庭审工作中,以案析法开展法制教育,邀请群众、机关干部旁听,让其从自身、从身边实实在在的案件中吸取教训,在给群众普法的同时,也提高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廉洁奉公的意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很多地方的群众在遇到纠纷问题时不便到法院咨询。人民法院应将巡回法庭开进乡镇街道,农忙时期开进田间地头,节假日期间开进村居社区,发挥其流动性强、辐射面广的特点。在巡回办案中,开展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让群众在“家门口”旁听庭审,为群众答疑解惑,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拓宽宣传渠道。加强与媒体报刊的沟通交流,充分尊重媒体,努力为其采访报道提供必要条件。与媒体报刊携手,开办专题栏目,有针对性的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疑难复杂的案件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做到将审判、执行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以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和审判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既要重视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介,也要重视中国站、论坛、微博(博客)等新媒介,要建立并充分运用法院中国,发挥法院中国的窗口作用,逐步使法院中国成为法院宣传工作的主渠道之一。 (三)不断完善反馈渠道、注重反馈信息质量。具体为: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收集群众意见,完善对于重大敏感事件的后续报道。在报道案件的同时,可以附留工作信箱和工作中国,向媒体预留反馈版面,满足群众需求,使群众能够主动了解法院工作。另一方面在选取新闻内容时,采写角度立足于群众眼光,增加对于案件释法性的报道。 三、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使司法宣传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一)完善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奖励机制。要制定信息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法院内部对各部门的信息报送、采用情况,均应季通报或月通报,定期公布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及条目,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点名通报。信息宣传任务分配到个人,并实行稿酬奖励。 (二)建立信息员的培训学习机制。要在法院内部建立良好的信息员学习、培训机制。上级法院可以分期分批地抽调下级法院的信息员上来培训学习,基层法院可以请有关专家、领导来授课,组织专职信息员参加有关......>>

问题三:法院待遇怎么样? 法官目前的待遇主要分为基本工资和阳光津贴两大块。基本工资以行政级别为主进行划等级,比如科级、县级、处级等等,级别不同,工资也有一定差别。同时基本工资还会涉及到工作年限、学历等等。
而阳光津贴是由地方 *** 财政承担的待遇,直接和地方经济水平挂钩。一般是和地方公务员的阳光津贴相同。经济发达地区和厂后地区的数额相差较大。
总体来说,法院的待遇是较低的。基本上是在整个公务员队伍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问题四:法官这一职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 根据法官法的相关规定,基本条件如下:
第九条 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二十三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审判人员不具备前款第六项规定的条件的,应当接受培训,具体办阀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适用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担任法官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
第十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第十二条 初任法官采用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并且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

问题五:我这样的性格适合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吗? 不是所有的人都靠关系才上的去,只要你不是个傻瓜,做事情清楚,注意分寸,处理好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一官半职还是可以的,虽然比不上那些靠关系的人爬的快,但我们走的踏踏实实。不管是国企还是机关,斗争都是必然的,你要明确自己的位子,不要盲目跟风,该做的事做,不该问的事不要乱问,注意领会领导的意图,那么你在这个单位站稳脚跟还是很容易的。

问题六:揭秘,什么样的人能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员额法官 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的367名法官而言,2017年7月3日注定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虽然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平均法律工作经历已长达22年,然而,今天却让他们感觉像第一天踏上法官岗位一样激动。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367个响亮的声音,汇成铿锵的誓言,367只高举的拳头,坚定地承载起对公平和正义的期盼。这场隆重的宣誓活动,意味着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入额工作顺利完成,为全国法院法官员额制改革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标志着中国最高审判机关的司法责任制等综合改革“扬帆远航”。
对这367名法官,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好奇:究竟什么样的法官有资格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员额法官队伍?我为你独家揭秘。
首批员额法官都是什么人?
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介绍,在首批员额法官选任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严格执行中央批准的改革方案,从严控制员额比例,从严设置法官岗位,从严执行入额标准程序,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
“来自一线办案部门”、“审判员或具有8年以上法律工作经历的助理审判员”是入额法官的基本门槛。本次入额法官的平均年龄47岁,平均法律工作经历22年,其中博士学历119人,占32.43%,硕士学历205人,占55.86%,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均承办过疑难复杂案件或曾参与起草重要司法解释,具有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
30%以内的比例是怎样确定的?
据《最高人民法院首批法官入额工作方案》规定,按照中央关于法官员额控制在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以内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首批法官员额比例控制在30%以内,数量不超过400名。
这是在梳理全院现有人员情况、各审判部门工作量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分析研判,以案定额,科学测算出来的。同时,考虑到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招录年轻人较多的实际,预留约9%的员额比例,让未入额法官、符合法官职务任职资格的同志看到下一步入额的希望,稳定审判队伍的后续力量,也为今后从下级法院遴选法官以及从法学专家、律师中公开选拔法官预留出空间。
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征求对院机关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员额法官是怎样选出的?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神秘组织”――法官遴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为员额法官队伍把好“入口关”而设立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代表、社会代表、专家代表、法官检察官代表组成,他们从专业角度对入额人选进行审核评议。
坚持从严把关,确保遴选不走过场。对廉政审查不过关、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不实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近三年工作绩效偏低的不予入额。在民主测评、笔试、专业评审及业绩考核等量化评分环节设置了硬杠杠,确保入额遴选的各个程序均起到把关作用。
6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入额考试,135名助理审判员参加。
6月22日,召开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作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首批法官入额人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首批法官入额工作方案》,经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差额审议,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研究,确定以下367名同志为最高人民法院首批法官入额人选(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广宇、丁成飞、丁俊峰、丁晓明、于明、于同志、万挺、万永海、万会峰、马岩、马东旭、马永欣、马成波、马秀荣、 *** 、王闯、王|、王涛(民二庭)、王鲁、王云飞、......>>

问题七:怎么样找在法院工作的人要钱 如果你只是因为法院的某个工作人员借你钱没有还,就拉个横幅到法院门前,你的行为就涉嫌扰乱单位秩序,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给予你治安行政处罚。
建议你还是找找这个人,好好和他谈一下,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找一下他的领导。

问题八:今晚去相亲,对方是法院工作的,大家觉得怎么样 相亲一般都是奔着结婚去的对吧。
既然是结婚,首先是看人品而不是职业,
我说这么句话 过来人都知道,
自己的另一半再强,自己也要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
要不然,结婚N年后,你都不好意思找另一半要物质,
甚至和另一半差距过大,会产生距离感,
总结,看人,其次是物质。

问题九:本科毕业女孩子在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怎么样 专业回答采纳给分!谢谢,作为当前社会刚刚参加工作能作为司法工作者,无论是待遇和前途社会地位都是很棒的,请你好好工作,珍惜这份荣誉,祝你好运妹子!

问题十:法院聘用的工作人员是否多 是否有什么条件 工资待遇怎么样 10分 你想当什么职位?有行政方面的职位,比如法院院长,财务,比如业务方面的职位,法官、书记员。保安、清洁工和厨工是向外招包业务,不属于法院的职员。

⑵ “法官员额制注定失败”是什么意思

员额制改革,无疑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决定司改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司改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如果最高决策层不拿出反腐“打虎”的决心,以坚定科学审慎的态度率先摆平这只拦路虎,那么,广大司法人员刚刚被激发出来的改革热情、参与意识和职业理想就将在短时间内湮灭,整个司法体系亦将陷入失去活力生机、充满怨怼不满的“暗黑时代”。

这恐怕不是耸人听闻。因为,我们对员额制改革方式的选择,其实即意味着我们在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上所面临的道路抉择:是走行政司法的传统老路,还是寻求民主司法的创新之径?

当前最高决策层及社会各界对司法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法院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党政机关,法官也不再等同于政府公务员,司法改革要尊重司法权的本质、遵循司法的基本规律来进行。这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却尖锐痛彻:那个存在于各级法院,经数十年行政化性思维及实践浸淫形成的庞大的官僚化司法团队,岂能仅通过简单、短促的身份整合在一夜之间即华丽地转身,变身为从骨子里奉行“公正、平等、民主、中立”等现代司法理念的新型法官团队?矛盾的现状令决策者焦虑不安,汹涌的民意让改革家血脉偾张,但真正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却是:既要攻坚克难、脱胎换骨,亦当步步为营、渐次推进。

尽管司改试点工作才刚刚起步,尽管各试点地区法院对如何作为也讳莫如深,但强大的媒体舆论令那些秘而不宣的改革举措都昭然若揭,无法掩藏。从中,人们不难发现,此次司法体制改革,尤其是员额制改革方面,暴露出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和避重就轻的重大缺陷,为司改前景笼罩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首先,顶层设计中有关员额制改革的规划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尽管中央对于员额制改革有着理想化的目标设定——让真正称职的法官入额办案,并且,有着防范改革误入歧途的原则要求——不能让徒有法官职务的领导者法官自然入额,不能简单粗暴地剥夺助理审判员们的办案资格令其“就地卧倒”转任法官助理,但这些显然远不足以防止在具体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游离目标之外,规避原则要求的变通之举。因为改革方案的参与制定者和组织实施者,其自身也恰恰是改革的对象。3月17日,周强院长在全国法院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要敢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向自身开刀,动自己的‘奶酪’,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然而,“挥刀自宫”,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下得去手的。把问题交给“问题”自己解决,那后者得有多么无私的胸怀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才行呢?

其次,司改试点的“一窝蜂”局面凸现了改革主导者和地方司法主官们的政治功利思想。显而易见的是,本次司法体制改革的框架蓝图比以往历次改革的设计都更宏大、更深入,它不但突破了司法工具主义的传统思维束缚,突破了部分现行法律乃至宪法的立法红线,甚至也突破了许多局内局外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对于如此重大的改革事项,非经中央决策、全国人大立法授权不能付诸实施,并且,必须首先经过局部试点,待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教训后才能在修宪立法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然而,目前的司改试点却不再局限于之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中确定的六省市,俨然已经在全国铺开,甚至有的高级法院表态将于近期在辖区法院全面推开,改革“于法有据”原则显见已被束之高阁。可是,若全国都开展起“试点”工作,那还能称之为试点吗?

第三,避重就轻的员额制改革方案不啻为逼迫部分法官盲目逃离的最后通牒。从几个试点法院的员额制改革设想来看,院庭长、审委会委员以及审判员的入额仍是自然的,即便有些前置程序恐怕也是形式主义地走走过场而已,而对于助理审判员们则在形式上的业绩评价之外,又祭起了考试这一法宝。且不论这些做法是否科学合理公平,是否会寒了众多一线业务法官们的心,是否深深地损害了因工作需要被安置在行政综合部门工作的非业务法官们的权益,单与改革的初衷相比较,即已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远矣。君不见,各地,尤其是发达地区年富力强法官们的辞职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显然并非科学司改所带来的大浪淘沙式的适者生存效应,而是偏私任性改革所构造的劣币逐良币困局。难道本轮司改果真将像一些圈内人调侃的那样,一如既往,有疾而终吗?

热点内容
法治时空商丘 发布:2025-05-08 18:36:09 浏览:354
法院给的送达回证 发布:2025-05-08 18:29:30 浏览:388
法官的问题 发布:2025-05-08 18:13:24 浏览:539
疫情中的法治 发布:2025-05-08 18:05:21 浏览:142
法律硕士是不是法学 发布:2025-05-08 18:03:06 浏览:882
25届法院 发布:2025-05-08 17:36:37 浏览:337
有趣的婚姻法知识问答题 发布:2025-05-08 17:25:42 浏览:56
税务鉴证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8 17:13:00 浏览:43
黑山律师 发布:2025-05-08 16:57:28 浏览:934
法规核查 发布:2025-05-08 16:56:22 浏览: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