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潘安民法官

潘安民法官

发布时间: 2021-01-10 22:13:35

⑴ 潘安出自何处有多俊

潘是潘长江的潘,安是成奎安的安
哈哈。玩笑啦
潘岳、字安仁,世称美男子潘安。城关镇大潘庄人,西晋文学家。

潘岳自幼聪颖过人,乡人称为“奇童”。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后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令,勤于政事,倡导人民多植果木,全县林木丛丛,桃李处处,人称“花县”。后转任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

晋武帝死后,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任潘岳为太傅主簿。惠帝之妻贾后与杨骏争权,杀杨骏。潘岳被株连,贬为平民。后任长安令,继而征补为博士。因母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博得孝名。朝廷召潘岳入朝,任著作郎(编修国史),转任散骑侍郎,后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丰姿秀美,容貌出众,少年居都城洛阳时,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绕车,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以“美男子”、“掷果潘郎”称赞他。

与其叔潘勖、侄儿潘尼并称文学史上的“三潘”,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道。他20岁作《藉田赋》以歌颂晋武帝司马炎躬耕之事,词藻清艳,声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排斥。《晋书·潘岳传》中有:“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在何处
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 皆知,“貌似潘安”一语流传至今。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究形式美的特点。他“善为哀谏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名篇都以善叙哀请著称。
公元265年,潘安19岁,其父潘芘为琅耶内史,岳即随父赴任。潘安曾任河阳、怀县县令,后又任太常博士、尚书度支郎,最后官至黄门侍郎。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被赵王司马伦、中书令孙秀诬陷,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4岁。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今人于1996年在潘安故里建起了“潘安故里游乐园”,总投资600多万元,十月一日正式向游人开放。园内游乐项目达30多个。游乐园开业后的第二天,潘家古坟上的四棵棠梨树,未到开花季节却突然开出满树白花,令人称奇,也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看。

潘安到底有多美?《晋书》没详细的描写,但有比详细描写更高明的表现方法:“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的故事,不堆砌辞藻,不乱戴桂冠,却十分到位地凸现了这位“大众情人”的民间地位、容貌标准和受欢迎的程度。潘安貌美,却不利用这个个人优势胡来,用情专一,与夫人杨氏感情很好,杨氏去世,潘安悲痛欲绝,作悼亡诗文,不经意之间成为名制,这些故事,对他当时在妇女界树立美好形象得到一致认同一定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许以庙堂的观点和话语很难对潘安

⑵ 潘安是指谁

潘安是魏晋时期中牟人,本不叫潘安,叫潘岳,字安仁,乳名叫“檀奴”,金庸的小说看多了,你就会联想到“檀郎”和“檀奴”的关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死,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ie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锅粥,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是一个很忧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潘岳为何成为潘安
潘岳的名字怎么由潘安仁变成潘安的?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这是古代的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造成的。民间也有一种说法是,潘岳(字安仁)因为其曾经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实在当不起这个“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

⑶ 潘安是什么人

一. 潘安介绍
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出生于今河南中牟县。
潘岳是官宦子弟出身,其祖父潘瑾为安平太守,其父潘芘为琅琊内史。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晋书》称“潘岳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在当时就有“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的美誉。,成年后更是高步一时。司马炎建晋后,潘岳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后因作《藉田赋》,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咸宁四年(278),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后出为河阳县令,四年后迁怀县令。后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290),杨骏辅政,召潘岳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后,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赵王伦擅政,中书令孙秀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乱,被杀洛阳桥外,夷三族。史称“八王之乱”。
潘岳的诗今存18首,《悼亡诗三首》是他的代表作。
潘岳一身充满传奇,除文采斐然外,更以美貌成中国第一美男的代名词,14岁时他驾车出游洛阳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围观并投掷水果以表爱慕之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而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在潘岳52岁时逝世,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因此留下了“掷果盈车”艳惊洛阳,“比目游川”情绝千古的千古赞誉,而“才过宋玉,貌赛潘安” “掷果盈车”、“傅粉檀郎”“连壁接茵”“潘安再世”“玉树临风” “子建才,潘安貌” “陆海潘江”等成语典故皆出自这位1700多年前的乱世美男短暂的一生。
二. 相关传说、简传
李熠霖《潘安》借古喻今 探寻西晋美男子的故乡
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少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现在,潘安已成为美男子的符号,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
掷果盈车图。少年潘安风流顽皮,喜欢挟牛皮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妇人们见着,竟手拉手围将起来,争相丢水果,这便是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
商报记者 赖海芳 实习生 宋晓珊 文/图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这样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称赞。西晋时,号称“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中牟县人,虽然他的容貌现在尚无法复原,但据史书记载,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倾国,也算是倾城,由于他出众的美更是演绎出了很多故事、典故。
令人艳羡的是,这名美男子不仅有貌,而且有才。在历史上,他是与陆机齐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只爱老婆杨氏,而这也正是他成为众多女子梦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掷果盈车
潘安之美倾动全城
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
“他有非凡人气,一生爱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画的美男子,春风得意,时代的万人迷。”这是一首歌的歌词,由好男儿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
虽然被称为“中国第一美男子”,但在史书中,潘安的美虽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爱美成癖”,并无从考证。而“非凡人气”、“时代的万人迷”来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实。
那么,潘安究竟有多美?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了一本《世说新语》,其中有一篇《容止》,专门写美男子的仪容。其中,潘安就占了极大篇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处记载,如《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文心雕龙》中写道“潘岳,少有容止”。
这些话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潘岳长得太俊美了。他年轻时,拿着弹弓,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女孩子们见了他,都不由得围着他。而老女人们见了他,就用水果投掷他,这样,当潘岳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这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这里的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应是“潘安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古代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把仁字给省略了。而民间说法则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愧对“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称为“潘安”。
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曾考证,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卫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岳同时代的另一个美男子,因此,可以断定这里的“潘安”就是潘岳;在说唱文学里,首次出现“潘安”之名的则是唐代的《敦煌变文》;戏剧中使用“潘安”更晚。
潘安小名檀奴,因为他长得美,在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写了一首《江城子》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也提到“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李后主的词《一斛珠》中言道:“嚼烂红苹,笑向檀郎唾。”
让人喷饭的是,在《晋书》中还记载了两个丑才子的小故事。一个叫张载,也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他“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另一个人叫左思,“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一个被人扔砖头瓦块,一个被人吐唾沫,结果这两人都“萎顿而返”。看来,爱美之心,从古皆有。
用情专一
潘安写《悼亡诗》,演绎夫妻情深
虽然长得帅,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不过,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三首悼亡诗辞藻过于华丽,倒掩盖了不少真情实感。除了有“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样尚算朴素的诗句之外,还有很多大而无当的废话。如“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这后四句是说,我抚摸着你的衣服长长地叹息,不知不觉,泪就流到了胸口上。但流到了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伤又从中而生啊。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
潘安之死
陷害太子迷雾重重
和一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帅哥不同,潘安不仅长得美,而且还颇有文采。《晋书》中说潘安“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总角辨惠,文藻清艳”。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在潘安20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这场作秀引得当时文人纷纷作诗拍马屁,结果潘岳作了一首《藉田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遭人嫉恨,于是被排挤出朝廷。
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当了河阳(河南孟州)县令,颇有政绩。在当县令期间,他不失文人的风雅,在河阳县遍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不过,记者采访时,潘安故里的老人称,潘岳最爱的当是棠棣花。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是史上著名的丑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虽然这二十四人中鱼目混杂,后来将其归之为“政治集团”,但在当时实际上是文化人自发形成的小圈子,陆机、陆云以及大名鼎鼎的富翁石崇都位列其中。
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潘安之手。后来,因为贾南风不会生子,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准备谋害太子。不幸,潘安被牵连其中。
具体过程大致如此:某天晚上,贾后派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一篇草书。太子醉得一塌糊涂,就照着笔画乱抄一遍。然后,太子的墨宝被改头换面,进行技术处理,最后竟成了一篇有谋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当的角色,正是对太子文章进行处理。
文化人潘安可能从未想到这有什么后果,或许就算想到了,也不得不为之。结果是,贾后很快败亡,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后党羽,潘安当然势在难免。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3岁。
不过,对此解释,很多史学家认为是迷雾重重,很多人认为潘安的死是个冤案。因为如果直接参与陷害太子,这么重要的事,在东晋南北朝人写的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300年后,房玄龄才写出了这件事。
故里寻踪
家乡人说潘安墓
在中国,潘安之名如雷贯耳,但其家乡——河南中牟却相当低调。
2008年1月28日,大雪初晴,气温骤降到零下6摄氏度。从中牟县城沿官渡大街向东2公里左右,就是大潘庄。这里,也就是潘安的故里。
10多年前,这里还是县城西郊的一片庄稼地,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县城里的都市村庄。
中牟县档案局主管县志整理工作的徐元说,一直以来,都不断有来自各地潘姓后裔来此祭祀。大潘庄村的村支书潘树林说,村里为了纪念潘安,同时也为了让回乡寻根问祖的人有个祭拜的地方,决定在县城西北角处修建潘安故里游乐园。
1996年10月1日,潘安故里游乐园正式对外开放。一进大门,就能看到潘安的汉白玉塑像,这尊塑像是人们根据想象中的美男子模样造成的,其实并非潘安原型。在塑像北侧为潘安墓,墓旁土山为潘安坟,土山上建有纪念碑亭。
潘绍卿今年70岁,曾是大潘庄村里的生产队长兼游乐园园长。据他介绍,自己是潘美29世子孙,而潘美是河北大名府人,是潘安嫡系36世子孙。为了证明,他还专门拿出一本潘氏家谱给记者看。
但是,潘安墓究竟在什么地方,历史上说法不一。徐元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在县城西北三公里处,“中牟县志”采取的就是这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墓在县城西三里处的一个大土丘上,人称单冢,内有石床,但现在已无据可考;
第三种传说是,潘安死后为防人盗墓,建了两座坟冢,单冢是潘安的疑冢。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认可第一种说法,因为,从建村以来,这里就是潘姓家族的祖坟。大潘村58岁的妇女主任衡秀萍说,自己的公爹潘永增在世时,经常讲遭遇潘安墓的故事。
1938年8月,中牟大水过后,仍有大片的水坑积存。由于天气炎热,13岁的潘永增经常到村里西侧(原中牟农校)的一个水坑里洗澡。仗着自己水性好,潘永增经常扎猛子下水。一次,扎猛子时,头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用手摸时,发现上面是一块块长满青苔的砖,但是比普通的砖要大得多。
回到家后,潘永增告诉了村里人自己的“奇遇”。老人们由此断定,潘安墓就在村西北的河里,潘永增碰到的肯定是潘安墓。
潘安的绝世风姿在该村似乎也遗传了下来。衡秀萍笑着说,自己当年从中牟县城嫁到大潘庄,就是因为看上了自己老公的相貌。
三、歌曲《潘安》
2007年出版,厂牌:盛世强音
潘安
曲|小5 词|陈少琪 唱|李熠霖
一千八百年前 一个翩翩少年 他有非凡人气
一生爱美成癖 不折不扣才子的傲气
他出世又入世 眉目如画的美男子
春风得意 时代的万人迷 趋炎附势却身不由己
多少遗憾都留在洛阳 多少个选秀今天在录像
有没有 再世潘安 是否传说中的尚书郎
是不是白了头的沧桑 ooh…
招一阵风雨 演一场生命的悲剧
谁是英俊无比同时人格美丽
谁追赶八千里路名和利 谁愿回归故里
下载歌里 一首悼亡诗
四、歌曲评价
《潘安》二个惊艳的男子 一首惊艳的诗歌
很少有男生的歌会用“惊艳”二字来形容的,但对于这首尚未曝光已经在网络上问询度很高的《潘安》却是当之无愧的。潘安加上李熠霖,跨越中国一千八百年的中国美男史在短短四分钟的歌曲中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与当前选秀选手的情歌不一样,这首用声色艺塑造的惊艳歌曲却定位为诗歌,少了时下电子音乐的浮躁和跟风的模仿,多了一份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隽永飘逸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社会关注,在行云流水的乐曲当中留下了一份可以回味的暗香,给我们多一份思考,《潘安》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另一种发扬和激赏,正用现代人的姿态和角度追击历史,展望明天。
盛世强音作为中国男艺人公司的一个杰出品牌,曾培养了不少男色史上的标杆人物,胡兵、李学庆……个个花样美男都有推出单曲,但真正推向市场的第一击却是参加好男出身的李熠霖的《潘安》。
光以潘安为题本身就令人惊艳,作为家喻户晓的中国第一美男,盛世强音将李熠霖化身“潘安”而出,昭显要将这位新秀捧到一个高度的决心。但要还原大众所熟知的潘安却也是极其危险的尝试,无论是歌曲本身还是歌手的声音、演唱和形象包装上面稍有不妥就有可能令演唱者淹没在众人的口水中,但盛世强音却在《潘安》中显示了制造男色明星的丰富经验和驾御能力,前后筹划时间长达半年,填词人陈少琪、制作人马军、造型师彩霞均是业界响当当的人物,加上李熠霖这个选秀而来的人气男子,终于造就了这首可以用耳朵听出画面的好歌。
以古代人物做主题的歌曲不少,但香港著名填词人陈少琪不但用短短不到200字描写了潘安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同时用潘安借古喻今,针对选秀的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对照,堪称“神来之笔”,其中一句“谁是英俊无比同时人格美丽?”更是画龙点睛,算是陈少琪近期的代表作品。而该歌的曲式也与一般的流行歌曲不同,分为四段式。作为今年中国风音乐中编曲典型的一首作品,制作人马军在《潘安》的编配上下足功夫,乐曲以电子合成音色及埙、古筝的交替变奏,将音乐引入一种空灵、古朴的氛围当中,儒雅而神秘、时尚又流行,将听众带回一千八百年前幻想的画面中,当温暖的弦乐将渐起的情绪带入高潮时,富有冲击力的电子鼓却令音乐嘎然而止,打断了已被渐渐诱惑的思绪,一阵结实强劲的Kick drum及李熠霖磁性的嗓音和略带Soul音乐唱腔的旋律告诉我们,这是E时代流行时尚的音乐,过去的潘安、现今的美男、古时的非凡人气的万人迷,今天的选秀,电子乐的冰冷、 萧的哀怨、 Hip hop节奏的蛮横、古筝流水般的音律,两个时代两种音乐,多种情绪的融合,将听众的心弦一遍遍的拨动。将传统的音乐美学一遍遍的颠覆,当更为激烈的律动及失真gtrs音色扑面而来时,歌曲便进入了高潮段。音乐的风格转为激烈冲突,这似乎背离了音乐初始阶段对于音乐风格的提示,一曲听过来,音色转换、情绪变化茅盾冲突,确实又是对歌曲内容的最好诠释,而大面积的和声加强了主唱音色的力度,情绪是激烈而又悲愤的,音乐带来的画面色彩是辉煌悲壮的。
学表演出身的李熠霖被称为最会唱歌的好男儿,在此歌中也以表演的手法创造了全新的演唱风格,充满男生傲气磁性的声音非常文艺腔调的表现,每个吐词的拿捏都充满了舞台的话剧感,如同述说一个故事,舒缓而空灵,一个现代的花样美男看着一个古代的花样美男从花开到花败的过程步步呈现,残缺的美令人心颤之外就是心痛。
除了歌曲本身的非凡创作,在完成“潘安”这样一个以貌著称于世的超级美男的巨大工程中,盛世强音不计成本地邀请著名的历史专家担任顾问,更安排李熠霖亲身到洛阳以及郑州等地潘安的遗址凭吊,同时与潘安家族后裔见面,从中获取了重要的灵感和体会。而为了令整个单曲的视觉更具权威,邀请了香港台湾的学者和造型师几易其稿最终确认了潘安当时的基本扮相,选取了15、6岁时潘安最惊艳的“掷果盈车”阶段的美少年造型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潘安貌。为了本次封套的拍摄,制作单位先后制作了3件写有潘安名篇“掉亡诗”的外套,而摄影工作也前后由两位著名摄影师分别完成。为了保证封套的制作和还原西晋时期的魏晋风度,还特别请来国内的隶书大家书写了歌名和掉亡诗,而在唱片封套上均以工笔牡丹衬底既展现了“花样少年俏潘安”同时也是对潘安这位备受李白赞誉的“花县令”的百世政绩的致敬。李熠霖阳刚中不失精致儒雅的长相最大可能地再现了史书上记载 “妙有姿容”的潘安神采。
听一遍《潘安》,你会兴奋地发现,他至今都没有终止过优美而悲壮的生活,用音乐开启历史庞大厚重的封盖,古今穿梭1800年的时光,原来潘安一直与我们同行,而用声音唤醒了潘安的男子,他叫李熠霖………
五、潘安作品
悼亡诗三首

荏苒冬春树,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爙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蝇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彷佛,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岳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生,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
静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彷佛睹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遗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己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馀。

⑷ 潘安是什么朝代什么职位的人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中牟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潘岳不仅长了一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死,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ie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潘安的悼亡妻文
悼亡诗三首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回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隟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锅粥,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是一个很忧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潘岳为何成为潘安
潘岳的名字怎么由潘安仁变成潘安的?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这是古代的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造成的。民间也有一种说法是,潘岳(字安仁)因为其曾经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实在当不起这个“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

潘安无疑是美男中佼佼者,人们也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那么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可怜了潘安这位第一美男,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

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考证说,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

⑸ 潘安都做过什么官

潘安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籍贯:今河南省中牟县大潘庄,民间对潘岳最熟悉的是作为中国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国人对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奖。潘岳在政治和为官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在潘岳52岁时逝世,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 有“潘杨之好”的评价;而其对母亲的孝心,更成为二十四孝中“辞官奉母”的主人翁,成为中华传统孝道的典范。
潘岳是西晋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其祖父潘瑾为安平太守,其父潘芘为琅琊内史。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晋书》称“潘岳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在当时就有“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的美誉。,成年后更是高步一时。司马炎建晋后,20岁的潘岳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后因作《藉田赋》名声大震而招致忌恨,滞官不升达十年之久。咸宁四年(278),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潘岳因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了洛阳,咸宁五年(279)冬为河阳(今洛阳吉利区)县令,在河阳期间,他为官清廉,并积极带领百姓因地制宜在全县种植满桃树李树,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也被称为“花县”,潘岳也被称为“花县令”,后世常用“河阳”“潘令”“潘河阳”“河阳一县花”等来代称潘岳,也以此比喻勤政爱民的好官。而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四年后迁怀县(今河南修武)令。因政绩出色后调补尚书度支郎回到京城洛阳,迁廷尉评,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290),杨骏辅政,召潘岳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后,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擅政,中书令孙秀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乱,潘岳被杀洛阳西市,夷三族。一年后(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被侄子潘尼安葬于巩义境内,墓碑书“给事黄门侍郎潘君之墓”,今墓尚存遗址。

⑹ 西晋美男子潘安为何被灭三族

潘安因为得罪了孙秀,孙秀原本是他的下属,后来一跃成为宰相,孙秀便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对潘安展开报复,导致潘安被灭三族。


孙秀如今一飞冲天了,便对潘安展开报复。他罗织罪名说潘安和石崇要一起造反,于是潘安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容貌出众,才华卓绝的一代美男子就这样凄惨地离开了人世,年仅53岁。刹那惊艳,却流芳百世,他的美貌与深情还是成了传奇,在荒芜冰凉的人世间被传颂。

⑺ 潘岳就是潘安

潘岳就是潘安。

潘安(247-300),本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内、政治家。美姿仪,容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少以才名闻世,性轻躁,趋世利。

潘安为首,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

潘安的名字,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人称潘安。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

(7)潘安民法官扩展阅读:

潘安作为男性美符号,他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⑻ 潘安是什么人物啊

潘岳、字安仁,世称美男子潘安。城关镇大潘庄人,西晋文学家。

潘岳自幼聪颖过人,乡人称为“奇童”。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后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令,勤于政事,倡导人民多植果木,全县林木丛丛,桃李处处,人称“花县”。后转任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

晋武帝死后,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任潘岳为太傅主簿。惠帝之妻贾后与杨骏争权,杀杨骏。潘岳被株连,贬为平民。后任长安令,继而征补为博士。因母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博得孝名。朝廷召潘岳入朝,任著作郎(编修国史),转任散骑侍郎,后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丰姿秀美,容貌出众,少年居都城洛阳时,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绕车,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以“美男子”、“掷果潘郎”称赞他。

与其叔潘勖、侄儿潘尼并称文学史上的“三潘”,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道。他20岁作《藉田赋》以歌颂晋武帝司马炎躬耕之事,词藻清艳,声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排斥。《晋书·潘岳传》中有:“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或许是因为这位曾经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的美男子,其德行操守实在当不起这个“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

《世说新语》中专有“容止”一章记载魏晋的美男子,形容潘安的相貌时是这么说的:妙有姿容,好神情。潘安乳名叫“檀奴”,因此后来许多女子都把自己的情人或者老公唤做“檀郎”。其实这个称呼极有水分,好比现在的“帅哥”一词,似乎只要五官不少了一官的男人都有人叫他帅哥,这说明如今的女子弱视者居多。远不如魏晋时期女孩子的鉴赏力。

单是寥寥数语,还不足以描绘出潘安之美,更不能体现出魏晋女子的审美能力。《世说新语》中是这样记载的:潘安少年的时候,非常顽皮,书是读不下去的,每天只提了弹弓驾着车子到洛阳城的通衢大道上去兜风。

潘安的弹弓是铁胎打造,洛阳城最倔的牛死后抽得牛筋做成,这样的弹弓即使用纸团做成的弹丸也颇具杀伤力。在他还是小屁孩的时候,洛阳城的百姓就已经很难找出没被潘安把脑袋打出过包的。因此,那时的洛阳城,有许多从外地赶来的商贾都囤积了大批量的铁锅,趁机哄抬物价,一时间更是“洛阳锅贵”。

到潘安弱冠之年的时候,他玩弹弓的水平已出神入化,力道更是非同小可。虽说还不足以洞穿铁锅,但一弹打去就会把铁锅凿个坑,洛阳百姓沮丧地发现,自己脑袋的前景依然不大美妙。于是每逢潘安驾着车拿着弹弓出来玩的时候,几乎举城皆空。不过,潘安也不是完全的浑不吝,亏得这位美男子读了几年圣贤书,倒也从来不打女人。这一点就好像某些颇有远见的猎人,只打雄的不打雌的。洛阳百姓无意之中发现了潘安的游戏规则,便及时调整了防御策略:只要是潘安上街的日子,就尽遣家中女子出门办事购物。

洛阳百姓调整防御策略的第一天,潘安又一次上街了。马车刚刚行至洛阳城最繁华的街道上,潘安就感觉到一丝异样:仿佛唐僧师徒初到女儿国的疑惑,怎么可着满大街就不见一个男的?

正茫然间,于街上行走的老女人中女人小女人猛然间停住了脚步,整齐划一的在街道两侧排成了两列,随即从篮子里拿出各色水果突然向潘安掷来,密集程度仿佛集束炸弹。其中不仅有瓜果梨桃,还夹杂着从岭南进贡来的椰子、榴莲等热带水果。这两种水果掷出来基本上就像是扔铅球,如果准确命中的话,也能把铁锅砸个坑儿。一边扔,众女子们嘴里还齐声娇叱:为相公(或为情郎父亲兄长弟弟叔叔大爷等等不一而足)报仇啊!

落荒而逃的潘安回到家里,撕心裂肺地哭道:北方人为什么也爱吃热带水果呢?或许,潘安更应为没有出生在有板砖的日子感到庆幸。(文/阿拉丁)

⑼ 潘安到底是何许人也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如果您在古书中看到西晋的潘岳那就是指这位美男子潘安了。

潘安,对于很多人来说如同雾里看花。和潘安齐名的子建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以一首《七步诗》名扬天下,名垂青史,而潘安除了美貌之外,其他方面鲜为人知。出于对这位古代名人的好奇,我们来到潘安故里—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试图通过寻访了解到一个真实、完整的潘安。

说到潘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潘安到底有多美?中牟县地方志主编王曜卿给我们讲了《晋书.潘岳传》里记载的一个小故事:他十七八时,每次夹弹弓出游,当地的妇女就联手萦绕往他的车上扔果子以表达爱慕之情,每次他都满载而归。应该说,潘岳的相貌在当时是比较美的。这在正史上有反复记载,如《潘岳传》:“岳,美姿仪”;《文心雕龙》:“潘岳,少有容止”。就是相貌好的意思。

成语“掷果盈车”就是从这里来的,当时书中记载的另一段故事更能突出潘安的美貌。当时也有一个有名的人叫张载,他也学潘岳出带车出游,但他的相貌丑,人家都给他扔石头,每次都是碎砖头瓦块的拉一车。

如今潘安故里竖着一尊潘安的塑像,这位传说中的美男子果然是仪表堂堂。他手持书卷,凝望远方,有一种儒雅之气。不过专家告诉我们:这座塑像是雕塑家凭借想象完成的作品,由于年代久远,潘安的庐山真面目到现在还是一个谜,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考古事业的发展,也许有一天,潘安的真实画像能够重见天日,让世人能够一睹这位美男子的风采。

其实,潘安这个名字能够载入史册,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美貌,用才貌双全概括他是最合适的了。《中牟县志》主编王曜卿对这位家乡名人颇有研究,从他那里,我们了解到了这位美男子的另一面。他告诉我们:潘安的文学造诣在当时可以说是顶尖级的。潘安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十二岁就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

(十六、十七岁时的《射雉赋》,风格清新、文词成熟,以大自然的感情,也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影响较大。)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很多作家,潘安就是众多作家中的佼佼者。在文学史上,潘安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当时有种说法叫“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这在一方面证明其文学才华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文学作品具有清新质朴、清澈见底的风格。“陆才如海”风格浑厚不好理解,而潘岳的清新浅显既对于文人是上好的作品、便于流传,对一般的人也能接受,流传很广。)

在魏晋时期,赋是主要的文学题材。潘安的赋不仅多有名篇,而且无论在用典造句、审美立意上都是高人一筹。(从深度上说,他写的一个《西征赋》将近六千字,其长度就有文字以来无人超过。当时,很多文人都在写大赋,像左思的《三都赋》约三千字。而潘岳的《西征赋》却写了将近六千字,其词汇、审美都是很高的,在当时达到了无可匹敌的高度。而且从作品数量来说也很多。《藉田赋》、《闲居赋》、《秋兴赋》等都较有名。尤其是《闲居赋》、《秋兴赋》因表现出潘岳的为人处世及其经历而广为引用。)

潘安的作品以抒情见长,这点在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潘安12岁与其妻杨氏定亲,婚后共同生活二十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在他的许多诗作里面寄托了对亡妻的无限哀思。《悼亡诗》三首是其中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因为他的三首悼亡诗都是怀念妻子的,后世就把悼亡诗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可见影响有多大;他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象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比喻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

潘安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司马炎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建立西晋后,22岁的潘安任太尉贾充的撰吏,他做了一篇《藉田赋》被司马炎大加赞赏,却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由于他们从中作梗,潘安十年没有升迁。潘安一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黄门侍郎,还做过多年的七品县令。虽然怀才不遇,潘安还是勤政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河阳县令时,他常常行走在百姓之间,调查民情民意,根据当地河流纵横、山川遍布的自然优势,号召百姓广种桃李,不但绿化了荒山,而且造福了后代。在整治民风上,潘安也是因势利导,以德育人。(四年后,他调到怀县任县令,上任后实行政策,谁来告状就先到花园浇花,用的桶大而且底尖,井上卡桶的钩是双环的,这项工作只有两人合力才能完成,往往两人在配合中矛盾就化解了大半,这时再审案双方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虽然潘安并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无情的命运却总是在捉弄他。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关于潘岳疑案,得从二十四友说起,后人归之为政治集团,而事实上他们是“文人二十四友”,为首的贾谧是一个大文人,包括陆机陆云都是二十四友之一,经常在一起讨论文学。这是一个文人集团但每个人身份不同,石崇富可敌国但品质不好、无恶不作,贾谧是皇后贾南风的侄子。)

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于潘安之手。贾谧的宠信,使潘安为其效力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以至于在宫廷政权争夺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贾后、贾谧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策划了一起谋害太子的计划。潘安被牵扯其中,招致“杀身灭门“之祸,潘安在这件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至今仍是迷雾重重,但史学家多数认为:潘安的死是个冤案。(这么大一件事东汉南北朝人写的史书中对此没有记载,而是在后代房玄龄的著作中提到的,当朝人未写而三百年后的人才写其依据何在?直接参与陷害太子是忤逆之罪而潘岳的传记中却只字未提,这在史官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同时赵王伦起兵诛贾后翼党理由就是为太子报仇,如果“元凶”是潘岳,为什么却没提到潘岳的事?这三个事联系起来,有疑点。)

潘安依附和结交的人物也使他遭到后人抨击。石崇是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因为和官僚王恺斗富而暴殄天物,千百年来一直遭后人唾骂,不幸的是潘安和石崇是好朋友,两个人一同被处死,临刑前潘安还称石崇为石友,也难怪后人对潘安的人品议论纷纷。

正是因为这些疑点和争议,潘安成了人格复杂并且被历史迷雾笼罩着的人,成了后世不好评说的人,倒是他的美貌有口皆碑,于是人们就只记住了他的美貌。

象母亲疼爱儿女一样,故乡没有忘记潘安这个游子。1996年中牟县城关镇政府投资600多万元兴建了“潘安故里游乐园”,潘安墓也在其中。在这里我们看到:圆形坟头上生着繁茂的茅草,墓后是一小片树林,墓前立有汉白玉的香炉和一整块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墓碑,墓碑上“潘安墓”三个黑漆大字显得静穆、哀戚。这位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才子如今门庭冷落,只有一些儿童在游乐,和其生前被女追星族狂捧穷追的景象真是有天壤之别。

潘安的人生,像他的作品一样清绮哀艳,令人感叹而又回味无穷...

⑽ 潘安是谁

潘岳、字安仁,世称美男子潘安。城关镇大潘庄人,西晋文学家。

潘岳自幼聪颖过人,乡人称为“奇童”。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后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令,勤于政事,倡导人民多植果木,全县林木丛丛,桃李处处,人称“花县”。后转任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

晋武帝死后,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任潘岳为太傅主簿。惠帝之妻贾后与杨骏争权,杀杨骏。潘岳被株连,贬为平民。后任长安令,继而征补为博士。因母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博得孝名。朝廷召潘岳入朝,任著作郎(编修国史),转任散骑侍郎,后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丰姿秀美,容貌出众,少年居都城洛阳时,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绕车,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以“美男子”、“掷果潘郎”称赞他。

与其叔潘勖、侄儿潘尼并称文学史上的“三潘”,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道。他20岁作《藉田赋》以歌颂晋武帝司马炎躬耕之事,词藻清艳,声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排斥。《晋书·潘岳传》中有:“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在何处
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 皆知,“貌似潘安”一语流传至今。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究形式美的特点。他“善为哀谏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名篇都以善叙哀请著称。
公元265年,潘安19岁,其父潘芘为琅耶内史,岳即随父赴任。潘安曾任河阳、怀县县令,后又任太常博士、尚书度支郎,最后官至黄门侍郎。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被赵王司马伦、中书令孙秀诬陷,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4岁。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今人于1996年在潘安故里建起了“潘安故里游乐园”,总投资600多万元,十月一日正式向游人开放。园内游乐项目达30多个。游乐园开业后的第二天,潘家古坟上的四棵棠梨树,未到开花季节却突然开出满树白花,令人称奇,也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看。

潘安到底有多美?《晋书》没详细的描写,但有比详细描写更高明的表现方法:“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的故事,不堆砌辞藻,不乱戴桂冠,却十分到位地凸现了这位“大众情人”的民间地位、容貌标准和受欢迎的程度。潘安貌美,却不利用这个个人优势胡来,用情专一,与夫人杨氏感情很好,杨氏去世,潘安悲痛欲绝,作悼亡诗文,不经意之间成为名制,这些故事,对他当时在妇女界树立美好形象得到一致认同一定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许以庙堂的观点和话语很难对潘安

这个历史人物有什么不得了的评价,但是从江湖从街巷从民间的观点来看,潘安是一个应当认真回眸端详重新描摹图绘的形象。

1. 掷果盈车——潘岳

此君即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多好听!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潘岳年轻时,拿着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姑娘们争相向他丢水果,每每满载而归。常吃水果,补充维生素,皮肤更好,形成良性循环。MM们愈发狂热,干脆手牵手将他围起来,看个够。可惜照相术还没有发明,否则檀奴出本写真集一定很赚。有个人也学着潘岳的样子郊游,不幸他长得很丑,被人家吐唾沫。男性版的东施效颦!那是著名丑男左思,和潘安一起出游,结果回来的时候,潘安车上的水果够开水果店了,左思车上的烂砖破瓦头连盖间房子都有赢余.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兴趣来了,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颂扬其事。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那个死。立马赶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为“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只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e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塌糊涂,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不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很忧郁的一个美男子。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死得是时候,幸与不幸,很难说),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卿本佳人,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当年洛阳城外的那些热情奔放的姑娘们想必都为人母了,有为青葱岁月的热情流一把泪的吗?

热点内容
2015快递条例 发布:2025-09-02 07:18:11 浏览:184
中国行政法史上的第一 发布:2025-09-02 07:18:02 浏览:116
劳动合同赔偿条例 发布:2025-09-02 07:16:41 浏览:852
新行政诉讼法第46条 发布:2025-09-02 07:11:02 浏览:408
中级经济法讲的比较好的老师 发布:2025-09-02 07:02:21 浏览:544
鄂州市法院 发布:2025-09-02 07:01:44 浏览:558
劳动法病假要扣工资吗 发布:2025-09-02 06:55:53 浏览:755
住房公积金经办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2 06:49:47 浏览:769
法官和警察工资 发布:2025-09-02 06:24:50 浏览:136
港澳立法会 发布:2025-09-02 06:11:35 浏览:239